“法治需求”专题调研报告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23年06月30日 | ||
“法治需求”专题调研报告 收到惠民县委政法委下发的《关于开展企业“法治需求”专题调研的通知》后,惠民县人民法院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组成以分管立案庭、民一庭、民二庭以及各人民法庭工作的党组副书记刘惠滨为组长,相关庭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调研组,并将通知传达到调研组各成员,要求按照通知认真开展调研活动。现将近期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研整体情况 2023年2月13日至2月22日期间,惠民县人民法院企业“法治需求”调研组先后前往5大类型,共计9家企业进行实地走访调研。 (一)绳网企业:山东特安化纤制品有限公司、惠民县帅鑫化纤绳网有限公司、山东惠民力盾筛网有限公司; (二)工程企业:山东省滨州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惠民胡集建安工程有限公司; (三)畜禽养殖企业:山东和美集团、惠民县阳光禽畜饲养专业合作社; (四)材料企业:康和医药包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五)物流企业:惠民县浩瀚冷藏物流有限公司。 调研共征集各类型企业在法治方面的需求和意见建议19条,“法治需求”多是涉及买卖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及如何防范、诉讼过程中证据的搜集、务工人员管理、担保人选择方面注意事项,意见建议则聚焦在企业在诉案件案款的执行工作、案件审理时平衡利益关系、开展普法活动、关注企业发展等方面。 二、企业的法治需求 针对企业提出的法治需求及更好服务保障企业发展的意见建议,惠民县法院结合审执业务范围,立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机关职能,做出总结归纳。 (一)立足审判职能,构筑司法保障 一是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纵深推进扫黑除恶工作常态化,对以暴力和威胁等手段强迫他人接受服务或者退出特定经营活动、合同诈骗等影响市场正常秩序的行为坚决惩治。严厉打击侵犯各类市场主体及经营者合法权益的刑事犯罪,审结破坏金融管理秩序、扰乱市场秩序、危害税收征管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刑事案件,切实保障经营者合法权益,营造平安稳定的经营环境。二是依法审理涉企民商事案件。注重因案施策,依法灵活采取多种方式处理涉企纠纷,增强企业幸福感和获得感。通过依法公正裁判,强化市场主体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构建和谐的金融秩序。三是妥善审理破产案件。进一步加强对破产工作的管理和监督,高效处置企业破产,扎实推进破产审判专业化建设。强化企业破产处置“府院联动”机制,积极与县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发展和改革局、税务局等政府职能部门对接,发挥“府院联动”优势,汇聚破产工作强大合力,及时化解企业重整、清算过程中的各种矛盾隐患。四是护航城区建设。贯彻落实好围绕县委新老城区建设规划制定的《关于为深入推进新老城区建设提供司法保障的实施意见》,对服务老城区建设精心部署、细致安排。民二庭设立的专门诉讼团队,要提高涉新老城区建设民商事案件的审理效率和质量。同时全力参与城区建设、重大项目运行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中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为全县城乡发展重大战略落地落实打下高质量基础。 (二)持续执行攻坚,增强守信氛围 一是开展涉企案件专项执行活动。加大涉企案件执行力度,持续开展好优化营商环境“护航”执行专项行动,高效办结涉企执行案件,提高执行到位金额,缩短平均办案用时,释放闲置土地,处置低效厂房、设备等,兑现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二是践行善意执行理念。执行法官要充分运用执行和解制度,积极促成执行案件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并督促按期履行。贯彻好《惠民县人民法院关于在执行工作中进一步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的意见》,审慎采取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严格控制对企业法定代表人采取人身强制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执法办案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三是加大拒执犯罪打击力度。强化对“拒执罪”线索的挖掘,通过以惩促执,打击有履行能力却拒不履行的被执行人的嚣张气焰,全力保障胜诉权益,形成对拒执犯罪的严厉震慑。 (三)强化审判管理,优化诉讼服务 一是推进诉讼服务转型升级。落实“一次办好”改革要求,畅通涉企案件“绿色通道”,通过诉讼服务网、移动终端、12368诉讼服务热线等多种渠道,实现涉企案件快立快办,保障所有涉企案件均在7日内立案并流转。采用电话、短信等方式实行线上送达,全力缩短送达时间。二是深化多元解纷体系建设。运用好在线调解平台,打造线上、线下同步运行,规范高效的诉讼、调解一站式纠纷解决服务体系。积极加强与行政机关、人民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组织等部门的对接,运用好5名特邀调解员和5名公益岗位,定期开展人民调解员培训,增强解纷合力。扎实开展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三进”工作,推动全县各个镇街“多快好”地入驻调解平台诉源治理模块,全力打造无讼村街。三是不断提高审理效率。充实审判队伍,完善落实《法官助理协助审理案件综合考核办法》,保障每个审判团队基本形成了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1:1:1模式,工作运行更加顺畅。推动案件繁简分流,提高简易程序适用率。对可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的简单民商事案件,做到“应用尽用”,保持好小额程序适用率在全省的领先位次,缩短涉企案件平均办案用时,为企业发展缩短诉讼成本、营造生存空间。四是积极延伸司法服务。院班子成员更多带队走访企业,赴惠民特色绳网企业、涉民生等中大型企业开展实地调研,对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实地了解和指导,更新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调研报告》。延伸服务链条,对于姜楼法庭设立的绳网行业纠纷调处办公室,积极利用、集中调解;发挥好两名员额法官分别对接李庄镇和姜楼镇绳网企业的“一对一”帮扶作用,提供司法建议和指导,全力助推新型绳网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层以上干部要深入全县不少于50家企业开展座谈交流和集中宣讲,为企业提供“点对点”“订单式”司法服务。五是不断创新普法载体。惠民法院将持续发挥职能优势,聚焦群众法治需求,丰富普法宣传形式,将法治文化融入传统民俗,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努力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法律服务。在公众号平台开设“惠审惠判”“大干2023·走在前列”“大干2023·干在实处”等专栏,针对企业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普法宣传,为企业做好风险防控,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司法服务。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充分吸收采纳与会代表在送法入企业、诉前财产保全等方面的建议。继续开展“党建引领•天平护商”活动,邀请辖区企业开展企业交流座谈会,维护好“法企交流群”,构建法企之间“亲清”的政商关系,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三、存在的不足 我们清醒认识到,县法院在助力营商环境建设方面仍然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为辖区企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服务措施比较单一,个别案件审判质量有待提升等。 四、下步工作打算 县法院将紧紧围绕县委中心工作,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积极参与县委重大事项改革,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补齐短板,不断提高涉企案件审判质量和效率,营造更加优良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实现滨州政法工作现代化而团结奋斗。 一是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全院“一盘棋”思想,结合解放思想大讨论、“在知爱建”“三个效果”相统一等活动,组织干警认真学习省市县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关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市委和县委决策部署及上级法院相关工作要求上来。 二是压实责任。坚持党组牵头抓总,将营商环境工作纳入党组会专题议事事项,贯彻落实好《惠民县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任务清单》,做到任务清、责任明,统筹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三是强化组织。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定期就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常态化召开专题会议,分析存在问题,查找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措施,为完成营商环境评价工作奠定良好基础,为辖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
||
|
||
【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