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发布会

答记者问|“身边人”警醒“身边事”,山东持续创新“以案释法”

来源:   发布时间: 2024年12月13日

今天下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山东省司法厅主要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推进全省守法普法工作,提升全民法治素养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华社记者:

法治文化建设作为普法工作的重要内容,请问,在弘扬法治文化、打造亮点品牌上,目前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何旭: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对于深入推进法治山东建设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立足文化大省优势,深入挖掘齐鲁文化、地域文化的法治元素,推动法治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主要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明确法治文化建设思路举措。出台实施《山东省贯彻〈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的具体措施》,从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法治文化传播、法治文艺作品创作等12个方面提出思路目标、任务举措,进一步细化了法治文化建设工作要求。

二是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把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全省城乡发展规划和重大文化建设项目,依托各地图书馆、社区文化中心、农家书屋等,建立完善基层法治文化公共设施体系,因地制宜开展基层单位和乡村(社区)法治文化形象塑造,推动法治文化阵地有效覆盖、有形呈现。目前,山东已基本实现每个村(社区)建有一处法治文化阵地,命名4批696个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威海市刘公岛、淄博市齐文化博物院获评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三是鼓励法治文艺作品创作。深入实施“法润齐鲁创作扶持计划”,结合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扶持创作了一大批既展现齐鲁特色,又“接地气”的优秀法治文化作品。在全国普法办开设的普法产品库中,山东报送数量、入库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

四是更加注重法治文化品牌培育。发挥山东沿黄沿海独特的区位优势和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优势,打造“齐鲁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红色法治文化、黄河法治文化、海洋法治文化”四个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带”。比如,将法治文化建设融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实施法治文化阵地拓展、精品创作、活动惠民、品牌创建、媒体传播、理论创新等“六大工程”,促进了法治文化与黄河文化深入融合。

五是加强法治文化理论研究。依托省内重点院校、法学会、法律研究机构、律师协会等机构,建设法治文化研究基地,将齐鲁法治文化研究纳入“平安山东法治山东”省部级课题,累计确定了“齐鲁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地域分布研究”等30个重点课题,进一步提升法治文化理论研究水平。

人民网记者:

《山东省法治宣传教育条例》规定,每年12月份是山东省法治宣传教育月,请问省司法厅今年做了哪些安排?

孙春雷:围绕今年的法治宣传教育月,省司法厅主要作了三个方面的部署安排:

一是部署开展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活动。今年12月4日是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12月1日至7日是全国第七个“宪法宣传周”,12月份是第八个山东省法治宣传教育月。根据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统一部署,省司法厅制定了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暨山东省法治宣传教育月工作方案,统筹安排省、市、县三级以“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宪法进乡村、进社区、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进网络等活动。省委依法治省办、省司法厅在枣庄市举办了山东省2024年宪法宣传周暨深化农村移风易俗普法宣传活动。

二是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月活动。组织各地各部门参加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开展的宪法知识竞答活动。在全省各级各类媒体开辟普法宣传专刊、专栏、专版并刊发公益普法广告,在山东广播电视台“法润齐鲁”专栏展示全省基层“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风采,组织在线收看“学宪法 知宪法”公益大讲堂暨2024年公民法治素养提升活动公益视频,公布2024年“法润齐鲁创作扶持计划”优秀作品名单并组织巡演活动,面向全省中小学发放“以案普法”法治教育宣传片,面向基层(村、社区)编印发放《以案释法普法读物》,通报表扬全省“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

三是充分发挥各部门参与法治宣传教育月活动的能动性。推动各级各部门切实履行“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紧密结合自身职能开展不同领域普法宣传活动。比如,公安部门组织开展了122“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活动,农业农村部门开展了“宪法进农村”赠送普法图书活动,教育部门开展了“宪法晨读”活动,卫生健康部门开展了法治宣讲比赛,形成了各部门、各领域、各行业齐头并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月活动的生动局面。

中新社记者:

省司法厅在加强以案释法、结合典型案事件面向公众进行法治解读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何旭:“以案释法”,是深化法治宣传教育的有效途径,更是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公众法治观念的有力举措。省司法厅积极探索“以案普法”“现身说法”等形式,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开展普法宣传,有力提升了普法的针对性实效性。重点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完善“以案释法”制度机制。将“以案释法”工作纳入“八五”普法规划、年度普法要点,作为“八五”普法评估表彰的重要依据,及时总结“以案释法”普法宣传工作做法。制定省直部门“以案释法”案例报送办法,进一步压紧压实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等法治专门队伍责任。建立“以案释法”案例征集评选发布、宣传宣讲、考核考评等机制,充分发挥执法司法典型案例的引导、规范、预防和教育作用,推动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地落实。

二是搭建“以案释法”宣传平台。依托“山东省普法责任制履职评议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各部门“以案释法”案例报送数据库,聚焦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典型案(事)件和社会关注度高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收集发布“以案释法”案例,相关内容同步在新媒体平台推送,推动各级各部门之间共享共用。今年以来,依托“山东普法”“法治山东”等平台发布涉及打击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移风易俗综合整治等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典型案例324篇,推动让新媒体成为“以案释法”的新平台、新渠道。

三是创新“以案释法”宣传形式。组织律师、普法讲师团等开展法治讲座、法治课堂,向各类普法对象面对面宣讲典型案例,以身边的人说身边的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今年上半年,全省共组织开展“以案释法”讲堂、讲座1.1万场次,组织专家解读各类“以案释法”案件4300余场次。围绕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校园欺凌、青少年维权等重点题材,遴选一批由省法院、省检察院、省教育厅推荐的典型案例,制作案例光盘,面向全省中小学免费发放,截至10月底,已向各地中小学发放案例光盘1.5万张。将普法工作融入立法、执法、公共法律服务等全过程、各方面,通过发布答记者问、专家解读、制作图文产品等形式,增强普法的针对性实效性。

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关闭

版权所有:滨州市惠民县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环城南路39号 电话0543-5327030 邮编:25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