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东营市垦利区人民法院门户网站2019年1月1日 星期一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息快报

垦利法院“多措并举”提升网络舆情应对能力

来源:   作者:李帅帅   发布时间: 2020年07月03日

    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司法问题一直是网络舆情的敏感点,舆情对司法判决的过度争议是对司法公信力的损害。对于基层法院而言,直接与人民群众“打交道”,基层法院对于网络舆情处置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到案件审理本身的社会效果,直接关系到司法机关、司法权力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地位和形象,甚至关乎到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总目标的实现。近年来,涉及司法审判的网络舆情呈较快增长趋势,如何研判与应对舆情,成为基层法院面临的严峻考验和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基层法院一方面需要进行“源头治理”,注重审判质效、完善司法机关形象;另一方面也要正确合理处置舆情,防范化解司法风险。具体如下:

    一、高度重视,形成处理网络舆情的强大合力

    (一)组织上——组建舆情团队,专门负责舆情预警研判

    组建专门舆情分析团队,对舆情进行预警研判。每日负责跟踪搜索与基层法院相关的关键词,密切关注和收集网络媒体有关本院的涉法涉诉信息,及时向法院领导班子汇报研判,并做好正面舆论引导,取得了良好的舆情处置效果。另外,进一步加大两微一站的管理使用,及时回应网络民生问题,做好明理释法和答疑解惑,紧紧围绕工作大局和当前工作重点做好正面宣传和负面管控,新媒体宣传效果持续向好。

    (二)意识上——高度重视,加强各单位舆情信息互通

    法院在处置网络舆情时并不要求必须“独立作战”,完全可以与上下级法院以及基层各级党政部门,一同分析研判预警。垦利区人民法院高度重视舆情工作,加强与上级法院和区委宣传部门的沟通,建立快速问题反馈沟通机制,上下联动、左右协调,提高舆情处置效率。

    (三)方法上——处置得当,早干预早防范

    对于舆情及时回应,无论是正面舆情还是负面舆情,都在第一时间予以回应,在法院发现舆情时起24小时内即予以回应,避免了舆情在官方作出进一步说明前产生失控。内容要把关,舆情处置的内容不仅需要发布者严格落实责任制度,拟好提纲后及时提交给责任领导把关,同时发布者自身要不断提升自身处置舆情方面的素养,担当好意见领袖角色。处置舆情时更加需要法律人运用智慧和素养,在回应的内容和语气上恰当的表达司法机关中立的立场和处理问题的态度。在处置舆情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一个基本原则,即“有理有据有节”,有理是指摆出事实,讲明道理;有据是指有调查或证据依据做支撑;有节是指不卑不亢,态度公正,不偏不倚

     二、建立长效机制,合理快速处置网络舆情

    (一)积极普法,引导正面舆论

    舆情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好了可以为己所用,利用不好则容易被其所伤。基层法院在处理网络舆情时,可以利用司法智慧,通过舆情的助推作用,实现以案说法、以案释法、以案树立司法机关遵守公平正义等普法的良好效果。基层法院也可以利用舆论对案件的关注度,在处置舆情时,在不披露当事人隐私、商业机密及国家秘密的原则下,可根据现实需要对案件审理围绕的争议焦点及援引的法律条文进行解释说明,让案件的审理结果同时具备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二)完善内外监督机制,牢守司法独立底线。

    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和外部舆情监督机制。法院内部坚决贯彻执行司法责任制,对案件的审理工作具有终身负责制,突出司法审判结果的合理性、合法性。坚持司法审判是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彰显严谨的司法理性和公认情理的司法良知;舆情不能裹挟司法,司法审判不能由舆论来定论,而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牢守司法独立的底线,正确对待外界舆论监督,对司法机关而言,需要走出象牙塔,倾听民意、了解民声,结合对案件的审理要旨作出裁判。

关闭

版权所有:东营市垦利区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振兴路83号 电话0546-2521279 邮编:257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