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但一些职校仍向企业或劳务中介机构输出学生工。原本意在提高职业学校学生技能,让职校专业和产业密切接轨的职校实习,在少数地方演变为向流水线工厂提供廉价劳动力的交易。
近年来,一些职校实习乱象丛生,很大程度上是职校既得利益在驱使。据媒体披露,工厂缺人,给劳务公司报价每人25元1小时的费用,劳务公司找到学校相关人士,给学校每人22元1小时的费用,学校给学生15元1小时的工价,差价7元就是提成。如此,假如学校组织300人,一个人工作1个月,每天8小时,那么学校就能提成数十万元。如此暴利,职校岂能不心动?
针对职校实习乱象问题,需要在完善监管上下功夫。一方面,加强职校实习全程监管。比如,实习前要求职校上报实习方案,实行审批制度,给学生、家长下发知情通知书、制度规范,并明确告知投诉举报方式。实习过程中,随时对涉案企业、实习学生进行调查核实,开展巡视、巡查。实习后将三方协议和工资发放情况备案,以备抽检核查。
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斩断学校与企业的利益链。要满足学生家长的知情权和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对于实习岗位,学生可根据专业所学、实习目标、就业倾向自主选择,签订实习合同。
此外,教育、人社等部门,也应尽快整合跨区域、跨部门监管力量,并不断提高违法成本。可视实习乱象违法违规情节轻重,给予学校和相关责任人相应处分和处罚,直至吊销其办学资格,涉嫌犯罪还应追究刑事责任。同时,探索设立职校黑名单制度,将有违规实习行为的职校列入黑名单,每年招生时要对外公示。
(摘自2022年4月27日《人民法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