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巨野县人民法院
智能检索 |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审判执行 > 案例指导

三强三优⑮丨理清了“亲情账”,弥合了“兄弟情”

来源: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25日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民生案件虽然“小”,却牵动着普通百姓的冷暖安危,体现着“大政治”。

  俗话说“兄弟如手足”,在传统观念中,手足兄弟本该相互关爱、相互扶持、荣辱与共。

  然而,巨野法院章缝法庭近日受理的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的一对兄弟却恰恰相反,不仅没有兄友弟恭,反而对簿公堂。

111

  亲兄弟的糊涂账

  2014年,孙二因需款项购买肥料向哥哥孙大借款15000元,并出具了一张借条。

  “2014年的这笔钱,我早就还过了。”

  “不仅是这笔钱,2017年的时候,我又向孙大借了15000元,也还了,现在是一毛都不欠。”

  “根本没有第二笔借款,只有2014年借过一次,2017年的时候,被告还了5000块,现在还剩10000元没还!”

  “都说亲兄弟明算账,当时还你钱的时候,孙大说找不到借条了,还说都是亲兄弟,不可能叫我还两回钱!”

  “是现金还款还是转账,有证据吗?有第三人在场吗?”张剑锋法官问道。

  “刘老大在,借钱还钱的时候,他都在场!”

  400公里外的求证

  “刘老大住在东营某镇,具体位置我不清楚,多少年没去过他家了。”

  张剑锋:“电话、微信呢,能联系上刘老大吗?”

  “他年纪大了,我都得喊一声老哥哥,我们用的都是老年机,哎,联系不上了。”孙大愁眉满目地说。

  刘老大是谁?他又住在哪里?

  张剑锋:“看来得去一趟东营了,梦轩,你先联系某镇派出所,刘老大这个人是不是真的存在,具体居住位置又是哪里?”

  下午,东营市某镇派出所给了回复,刘老大确是某镇村民,但刘老大年纪很大,不便出行。

  张剑锋:“准备好笔录纸,带着资料,明天一早咱们去东营。”

  “法院+政府”联动解纷

  唯一的证人刘老大对“5000元”的还款记忆尤深,可对剩余的10000元是否还清,已毫无印象。

  孙大和孙二两兄弟各执一词,再次陷入争吵。

  “这笔欠款的诉讼时效早就过了,法官,要是孙大催我还钱,我肯定会还钱的,怎么可能这么久不还呢,俺俩可是亲兄弟。”

  “我有录音,孙二就是欠我钱,法官,你听听。”

  张剑锋法官和村支书来到孙二家,对双方进行调解。

  “停一停,别吵了,看看法官怎么说!”网格员不断安抚激动的两人。

  张剑锋连忙拉着孙二到一旁,问道:“录音里是你的声音吧,你自己亲口承认的还欠一部分钱没还,这怎么又不承认了?这录音就是证据。”

  “这……这录音里讲的和借钱根本不是一回事,这钱都还罢了。”

  “怎么不是一回事?就是还了5000,还剩10000,要了多少次都不还。”

  村支书语重心长地说:“孙家在村里还是大姓嘞,你俩亲兄弟,这样弄,丢恁孙家的人不?”

  “就是,这事解决不好,把矛盾留到下一代,以后有个红白喜事你们咋办?兄弟俩就得相互搀扶着来!”

  兄弟二人听到这话,瞬间都默不作声。

  张剑锋提议:“这样,恁兄弟俩各退一步,一个少还点,一个少要点,行不?”

  两兄弟这才抬起头来看向彼此。

  最终,在张剑锋的主持下,由孙二向孙大支付了5000元。

  糊涂账终于算清了。

  “这下好了,两兄弟之间的账算清了,往后的日子也好过了!”

  调解成功后,村支书边走边和张剑锋说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