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菏泽市牡丹区人民法院

栗子面窝头•吃忆苦饭

2015年03月20日
作者:菏泽市牡丹区人民法院
打印 分享到:

  栗子面窝头•吃忆苦饭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陈丹筠

  书记员回老家给我带来了栗子面,咋吃呢?做栗子面窝头吧,想着北京人的最爱——栗子面窝头,那味道哈,心里充满了无限地期待。

  我问书记员:栗子很难剥皮的,你们是咋剥的皮呢?书记员说:就是用手剥呀,把外皮剥掉以后,把栗子打成浆,再过滤,等浆干了,就成栗子面了。我说:我打算做窝头呢。书记员说:要掺白面,否则纯栗子面不好发。

  说起栗子面窝头,我可是打小就听大人们说过。传说这一宫廷小吃品种是慈禧太后当年吃过的小窝头,可是在正史中却不见记载,左不过野史讹传。传说清光绪庚子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慈禧离京去西安,途中饥饿难忍,京郊贯市有个人给她窝头吃,吃时甚觉甘美。后来回到北京,她命御膳房做窝头吃。御膳房不敢违背,又不敢做老百姓吃的那种窝头,于是制成小窝头,后遂成为慈禧斋戒时吃的一种甜食。其实纯用栗子面是蒸不成窝头形儿的,因为其干裂、不合团儿。做小窝头用的是好的新玉米面,过细箩,再掺上好黄豆面,蒸的时候加桂花白糖,吃着又暄又甜。一斤面要蒸出一百个小窝头才够小。

  说干就干,晚上回到家,吃完晚饭以后,我就开始行动了。我先用舌头尝了一下栗子面,是甜的,但是甜味一般,于是用3:2的比例把栗子面和白面倒在盆里时,又加了少许白糖,加水、和面,然后放在暖气包旁。第二天早上一起来,面都发好了,有点带紫的颜色,我想,可能是栗子没去内皮的原因吧,等晚上下班回家就可以蒸窝头了。

  晚上回到家,做好了窝头,上笼蒸,二十五分钟以后,窝头出锅了,都裂开了花。趁着热劲开动了,好难吃哦,粗粗的,口感很差,感觉一不留神回到了解放前。但细细一想,多吃粗粮,解解腻,吸吸油,有利于肠子蠕动,于是我咬着牙吃了两个。

  因为多少年没吃过粗粮了,记忆的水闸一下子打开了。

  我们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常常对我们进行忆苦思甜教育,常常吃忆苦饭。记得有一天下午老师宣布明天上午领着全班同学去挖野菜,要我们自己带小铲子、小篮子。那时候我们年龄都小,一听要出去,一个个都兴奋地不得了。第二天上午,同学们带着挖野菜的铲子,掂着篮子,早早地来到学校,老师交代了注意事项以后,大家就一窝蜂地涌出了学校的大门,像一群小鸭子一样,跟在老师的后边。

  到了附近的郊区,老师教我们辨别那是能吃的野菜后,大家就开始了。真是人多力量大呀,不一会功夫,挖的野菜就装满了我们各自的小篮子,“回家了,回家了”,老师招呼着我们。我们还没玩过瘾呢,大家不情愿地的跟着老师回学校了。

  回到学校,几位老师坐在小板凳上,把我们挖回来的野菜进行筛选,我就蹲在旁边看,就是在那个时候,我认识了荠荠菜、灰灰菜、马子菜、面条菜等多种野菜。下午,老师在课堂上宣布,明天上午我们吃忆苦饭,大家自带碗和勺子,课堂上又是一整欢呼。

  我家里学校很近,就隔一条马路,老师就让我明天带着脸盆,也没告诉我是干啥用。我想着是打扫卫生吧,已是第二天就带了一个洗脚盆去了学校。

  到了学校以后,有三位同学都带了脸盆,一个比一个破,就属我家的脸盆比较新,于是老师让另外两个同学去水管洗野菜,用我带的脸盆和面。我一听老师说要用我带的脸盆来和面,赶紧小声地给老师说:这盆子我们在家是用来洗脚的,我回家再换一个盆吧”。老师说:“没事,我们南方人以水为净”。现在想来我那时候真傻,一是没想到老师会用脸盆和面,二是我家离学校这么近,跑着回家去换一个脸盆也费不了多大时间。

  我去了水管,打开水龙头,使劲地洗呀洗呀,大家不知道,可以稀里糊涂的吃,我知道呀,我得除心病,于是在水管那里耽搁了很长时间。回到教室以后,老师在脸盆里倒上了黄面,又让我去水管接水、和匀备用。

  老师用自家带的蜂窝煤炉子,放上一个大钢筋锅,就开始煮忆苦饭了。水烧开以后,老师把洗好的野菜放进锅子里,开了以后,又把搅好的黄面糊倒进去,再次开锅以后,又搅着煮着有一段时间,一锅忆苦饭就做好了。老师怕我们难以下咽,还在锅里放了少许咸盐。

  一碗一碗,老师一边盛饭,一边对我们进行忆苦思甜的教育。同学们吃着、听着,似懂非懂地,突然有人举手:老师,我吃完了,我还要吃。

  也许是新鲜感,大家在一起吃东西很有意思;也许是从没有吃过这种饭,没觉得忆苦饭有多难吃。总之,一堂忆苦思甜的教育课,不管有没有起到效果,反正是结束了。

  后来我又吃过几次杂粮做的馒头,是上山下乡的哥哥姐姐们带回来的,他们每天就是吃这些,还说农民吃的比这还难吃,下乡知青多多少少还有些照顾。有一次我看着小朋友们围着从乡下回来的哥哥姐姐要杂粮馒头,也跟着要,结果拿到手以后,真的很难吃,但也是咬着牙吃完了,因为那时的人思想很进步,你敢浪费粮食,大家会给你上纲上线,一起批判你。

  我最近在电脑上看电视剧《老农民》,农民们为了填饱肚子,解放以后一直在努力着,几十年的奋斗呀,才吃上了白面馒头。看看现在的孩子,从小学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教育,早就忘到九霄云外去了,他们这代人没有吃过苦,没有吃过粗粮,思想已经起了变化,忘记了粮食是我们的根本,浪费是可耻的行为。就连我现在吃粗粮都得咬着牙,何况他们这些没吃过苦的年轻人呢?

  在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如何让“忆苦思甜”的思想教育与时俱进,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问题。

  我认为,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永远不过时,必须坚决提倡,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传统和根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发扬光大。

  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版权所有:菏泽市牡丹区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菏泽市中华西路2599号 电话:0530-5622415 邮编:274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