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时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韦凤美
清明时节雨纷纷,古人说的一点都不假,自打有记忆起,每年的清明节都会淅淅沥沥下着小雨,绵绵的雨丝让人心生一丝惆怅。
“清明”一词,《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适时春季,应该是春光明媚,阳光清新,天爽气清,才适合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扫墓,是一种祭奠先人,表达自己孝顺和思念之情的一种祭祀活动,回首自身,外出求学的日子让我失去了祭拜先人的机会,但是童年的祭祀活动仍然历历在目。每年4月5日那天,一个村的同姓族人会每家派出一个代表结队去给共同的先祖扫墓,参加的人按辈分顺序一个接着一个拿着香烛在坟前跪拜三下,等所有人都拜完后年长的族人先将祭坛上的糯米掰出一点放在墓碑上方,剩下的所有人分着吃,这就是所谓的“吃清明会”。由于族里接近有一百个坟墓,祭祀活动要早早开始到天黑才结束,结束后参加祭祀的人一起吃晚饭,给晚辈们讲讲先祖们的事,可是并没有多少人记在心上,常常在下一年扫墓时不懂自己祖辈的墓在何方,常被年长的族人教训一番。4月6日以后,各家再根据自家的情况给自己的祖先扫墓,虽然没有“吃清明会”的那么多规矩,但是须在同姓祖先的目前上一束香,邀请他们共同享受后人的孝心。
说也奇怪,每年一扫完墓天就会放晴,到处鸟语花香,小草也显得格外鲜美,桃林也显得异常缤纷,阡陌良田,鸡犬相闻,宛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此时,劳累了的人们纷纷出动,青年人三五成群外出踏青,寻找一块空地,在秀美山水中玩牌、看书。而老年人谨记“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俗语,抓紧在自己家田地里种下瓜果蔬菜的种子,种下了希望。说到踏青,立即会羡慕王羲之先生不仅可享受《兰亭集序》里描述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仰观俯察,游目骋怀……”的美景,还可以和群贤畅谈理想,畅饮开怀。对照我们现代人,踏春已经衍生出践踏春天的概念,有的人忽视“请勿践踏草坪”的警告语明目张胆地踏进去拍照,有的人看着娇艳欲滴的鲜花会将它据为己有,有的人在树木枝干上刻下“XX到此一游”的字眼等等此类现象已经屡见不鲜,“踏春”已经在无情手和无情脚下失去了本真意义。
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于是有的地方把柳插在屋檐下,用来预报天气;而在《齐民要素》里记载:取杨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于是,清明扫墓过后有些地方会纷纷插柳以辟邪;还有一种说法是纪念为明志守节焚身于大柳树下的介子推,于是清明节插柳活动只在个别地方流行。
只是近些年来,随着“代理扫墓”和网上祭奠等行业的兴起,被生计所牵绊的人们渐渐忘记了清明节的初衷意义,地头山上只有零零星星的几个老人和留守儿童,零零星星的鞭炮声在空气透露出老人的叹息和无奈。
作者单位: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