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菏泽市牡丹区人民法院

外婆菜

2014年11月14日
作者:菏泽市牡丹区人民法院
打印 分享到:

  外婆菜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昌婵

  当文学或饭店纷纷以外婆菜作为乡土或怀旧的记忆时,我所怀念的仅仅是外婆做的美味可口的菜,那些用料简单、滋味纯朴却再也无缘品尝的家常菜。

  一个夏日傍晚,去一朋友家里吃饭,菜很丰盛。按照朋友老家的风俗做了一大锅炖菜。炖菜的原料都是朋友的父亲一大早去市场上精挑细选的,好的原料,加上父爱情深,那一锅菜内容丰富,滋味鲜美,吃后齿唇留香。期间,朋友的母亲又端上一盘青菜,南瓜花和嫩南瓜苗细细地切了,加大蒜素炒。清清爽爽,南瓜花和苗原有的清甜芳香徐徐绽放,与炖菜是天造地设的绝配。我是第一次见这样的做法,但非常好吃。人人赞不绝口,我更是请教此菜的作法,朋友的母亲说:

  “在我们家,这叫外婆菜。”

  “哦,是不是外婆做给你们吃的菜呢?”

  “是的,她们姐弟俩小的时候我们没空照顾,他俩跟着外婆长大,外婆在家做饭,经常做这道菜。”

  朋友是个“80后”,那时候物质不够丰富,朋友的外婆为了一日三餐,想尽办法。一顿饭,南瓜花不够,南瓜苗也不够,只能两种合在一起,做成下饭的菜。简简单单将两种菜和在一起炒,不下饭,费尽心思,将花和苗细细地切了,加佐料炒,将平常的食材炒出不一样的美味来。

  外婆菜,都是这样出来的吧。我小时候也跟着外婆生活,外婆做的许多美味一直不曾忘记,只是再也品尝不到了。

  我的外婆特别会用扁豆做菜。扁豆从地里摘回来,洗净,撕去两端的硬筋,掰成寸段。这活更像一个游戏,所以小时候我最爱干这个。不知外婆用了什么魔法,中午时,一碗仍然碧绿却已软绵绵、闪着油光的素炒扁豆摆上了桌。食之清爽,微甜。一碗堆得高高的白米饭,几筷扁豆,再浇点汤汁,滋味可真美。

  豆角是家家户户年年必种的,嫩的用来腌制,稍老一些用来素炒,再老一些的,外皮不能食用的,外婆也物尽其用,剥出未硬的豆角籽,与豆角一同焖煮,粉粉的,我特别爱吃。常常是连汤带豆籽铲一勺在碗里,再一粒粒挑着吃。偶尔家里宰了鸭子,外婆常常用苦瓜和豆角来作配菜,炒醋血鸭。苦瓜和豆角吸收了鸭肉的鲜甜,再融合醋鸭血的咸香,滋味浓郁,比鸭肉更好吃,但那时候的小孩子只爱大口吃肉,无耐心品味蔬菜的甘甜鲜美滋味。

  外婆做的酸辣海带丝有酸辣脆嫩,下饭下酒极佳,还是一味可口的零食。当时物质远远没有现在这样丰富,外婆会将肥肉切成细细的丝,放在锅里炒出油来,再放生姜,豆豉爆香后,放入切碎的酸辣椒,再一次炒出香味,放切成丝的海事,翻炒,出锅前加盐。

  外婆最擅长做鱼。舅舅爱撒网捕鱼,周末放假时从学校回家,他一边走一边撒网,收获往往丰厚。那可都是野生河鱼。外婆家里一年四季鲜鱼腊鱼不缺。

  外婆做过一道酸辣野菌子。一个嫁出去的女儿偶然回娘家时吃过后念念不忘,每次回娘家都要念叨:蔡奶奶煮的菌子实在好吃啊。外公外去打柴和放牛时总不闲着,见有野生菌子便捡回家。外婆将菌子择去杂草后放到太阳下晒,晒干后的菌子便于贮存,香味也更浓郁。我已忘了那道菜的滋味,可总忘不了那发自肺腑的的赞叹,以及那无限怀念的神情。就像现在的我,经常想念外婆做的美味菜,但也只能是想念而已,故人已去,我也再也吃不上外婆做的菜了。美味的外婆菜,曾经慰藉我的口福,现在慰藉我的心灵。

  作者单位:广西全州县人民法院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版权所有:菏泽市牡丹区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菏泽市中华西路2599号 电话:0530-5622415 邮编:274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