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力、竞争力,更是生产力、创造力、驱动力。近年来,槐荫区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营商环境的痛点、难点、堵点,不断创新司法工作机制,采取信用修复、善意执行、破产重整以及多元解纷等一系列暖企护企惠企“硬举措”,助力打造公正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软环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司法动能。
破产重整 助企焕发新生
近年来,槐荫区法院相继促成外海中央花园项目重整成功,解决了2000余户业主烂尾楼盘复工续建、办证交房等问题,审理该院首例涉非吸企业破产清算案、首例实质合并破产案、首例企业职工申请破产案等多种新型破产案件,帮助多家濒危企业涅槃重生,破产审判成效跃然纸上。用好用活破产重整制度,推进市场主体积极拯救和及时退出,是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为此,槐荫区法院建立专业化破产审判团队,实质性常态化运行府院联动机制,与相关部门联合出台规范性文件,凝聚合力为辖区企业纾困解难。为提高破产审判质效,积极适用简化审理程序,大力缩短各节点时限,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探索应用网络债权人会议、线上表决投票、在线召开听证会等方式开展工作。去年初,破产团队仅用时38天处理完毕一起复杂的破产清算案件,打破济南法院破产案件审理最快纪录,为高效处置“僵尸企业”提供了“槐荫范本”。近3年来,槐荫区法院破产审判团队通过破产重整程序化解不良债务50余亿元,安置职工300余人,处置破产财产10余亿元,释放土地资源400余亩,盘活房产30余万平方米,为维护社会稳定、处置“僵尸企业”、优化营商环境等作出了重要贡献。
信用机制 帮助纾困解难
“感谢槐荫区法院及时出具信用修复证明,帮助我们公司转危为安!”该案由于某装饰公司经营陷入困境,拖欠员工李某工资,法院判决生效后,装饰公司一直未履行义务,李某申请强制执行。执行干警经调查发现,该公司资金周转困难,陷入停工停产,公司法定代表人想通过小微企业贷款方式筹集资金,但因公司存在不良信誉无法满足银行贷款资质。执行干警遂向被执行人介绍信用修复机制,如积极履行义务,法院可出具信用修复证明,及时解除失信措施。最终,经执行干警积极调解,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并履行完毕。法院及时向该公司出具信用修复证明,帮助其扫清信用障碍,公司顺利渡过难关。槐荫区法院探索构建以信用为基础,贯通立案、审判、执行全过程的自动履行机制,融信用承诺告知、失信联合惩戒、失信责任追究以及信用修复机制于一体,充分发挥守信正向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作用,鼓励引导当事人自动履行生效裁判义务,用法治力量引导诚信风尚。通过积极适用信用机制,有效推动了从“要我履行”向“我要履行”转变,助推营商环境提档升级。2022年,生效裁判自动履行率同比上升10.24个百分点,达到69.60%;发放信用修复证明6份,帮助多家企业扫清信用障碍;累计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5434人次,同比增加26.05%;将899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让破坏营商环境的“老赖”无处可逃,为当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多元解纷 提供优质服务
公司、证券、票据等涉企纠纷往往复杂难调,为此,槐荫区法院探索求变、全面借力,不断扩大多元解纷“朋友圈”,与省工程建设标准造价协会等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建立诉调对接机制,创新“评调裁一体化”多元解纷模式;主动对接劳动争议仲裁委,畅通仲、审衔接机制,让广大中小企业切实享受到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带来的便利。2022年,成功调解涉企案件450余件,切实提高市场主体司法获得感。为推动商事案件源头化解,提高涉企案件多元化解纠纷效果,在全区16个街道办设立“诉讼服务工作站”,将基层解纷人员全部纳入多元化解网络,凝聚诉源治理合力,对矛盾纠纷进行就地化解。自工作开展以来,已化解纠纷74件。设立“人大代表诉前调解工作室”,特邀人大代表参与一站式多元解纷工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权威性高、公信力强、善于联系群众等优势,已成功调解涉企案件87件。此外,槐荫区法院畅通诉调衔接机制,充分发挥“速裁+”优势,依托“智慧法院”开展线上诉讼,为高质高效处理涉企纠纷搭建“快车道”。
善意执行 护航稳步发展
每一起案件都是营商环境的试金石,每一个执行行为都事关营商环境。槐荫区法院始终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为企业解忧、护企业发展。去年4月,槐荫区法院接到一被执行人法定代表人来电求助,因被执行人系上市公司,一旦被执行人信息在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披露,将导致该公司股票波动造成损失。执行干警得知消息后立即从中调解,经多次沟通,3天后双方达成执行和解。经申请人同意,槐荫区法院当日将被执行人信息在执行信息公开网中予以屏蔽,及时为企业避免了因股票波动带来的损失。执行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为提高执行工作质效,槐荫区法院全面深化执行改革,构建精准高效的执行新机制。建立“繁简分流、快慢相济”的执行新格局,将执行团队分为精执团队与快执团队,实现简案快执提效率、繁案精执要质量;推行“执行集约化”改革,推动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提高执行辅助事务的办理效率。通过创新执行举措,执行效率大幅提升。2023年第一季度,槐荫区法院已经执结涉企案件236件,执行到位3927.02万元,帮助辖区内145家企业将案款执行到位,真正为企业发展筑起司法保护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