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商河县人民法院 > 法院文化 > 法官随笔

修身自律,脚踏实地

来源:   发布时间: 2015年07月24日

  《礼记•大学》中说: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降低自身欲望,减少自我贪念,保持头脑清醒,是非分明,待人以诚,做事至坚,就可以提高自身素质,达到修身的目的。而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这正和“三严三实”中严以修身的要求不谋而合。

    党员干部应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个人品德,增进家庭美德,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更重要的是要恪守自身的职业道德。法官在日常工作当中需要直接面对社会大众,工作牵涉面广,社会关注度高,更应当坚守职业道德,时刻以高标准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争取人民群众的满意和好评。

    大禹铸造九鼎,将九州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分别代表天下九州,九鼎成了权力至高无上的象征。政府权力来源于九州百姓,应使用权力造福于天下苍生。商纣夏桀残暴无度,最终国破家亡;唐宗宋祖呕心沥血,换来太平盛世。

    法官身处特殊岗位,倘若说法官是官,未免有些牵强,毕竟很多法官都是普通科员,非官;说法官不是官,但却带着官字,且手中握有裁判大权,俨然一官。倘若法官没有一种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权力观,倘若没有为民服务、公正廉洁的工作态度,就无法践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主题,就不可能真正让老百姓满意。我们应当提高自己对权力的认识,善用权,用好权,严以用权,使权力真正为人民群众服务。认识到权力是一柄双刃剑,用好可以造福百姓,谋私就会为害一方,时刻提醒自己不被权力这把双刃剑伤害。

    严以用权,前提就是严于律己。严于律己是严以用权的重要保障。作为法官,应时刻保持过硬的作风。生活中,注意自己言行,保持法官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工作中,端正态度,秉公用权,以法律为依据,以事实为准绳,不以私心谋公事。

    面对着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面对着老百姓无比焦急的企盼,每位法官该做些什么?这个问题应该由老百姓来回答。在老百姓的眼里,没有什么比亲民、护民、爱民的司法服务更值得信赖的了;没有什么比沉下身子、保持平常心态、扎实为民服务更重要的了。无论何时何地,做脚踏实地的人民法官,对每位法官来说,都有着非同寻常的特殊意义。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做事应当高瞻远瞩,但更应踏踏实实。“谋事要实”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重要的要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是影响谋事的主要障碍,我们应当坚决抵制“四风”。在“一声问候、一杯热茶、几句贴心话”的服务中,在法官始终对群众表以热情亲切、中立平和的态度里,既能够让群众始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表达诉求,又能够更加有效地消弭群众对法院以及法官的各种误解。通过这一来二往的沟通,在群众心中逐步形成信任法院和法官的良好意识,唯有这样,法官作出的裁判才易于被群众接受、理解。

    面对阳光,则阴影在背后;背向阳光,则阴影在眼前。世界不曾改变,改变的是我们站立的方向。法官应该用公正而宽广的胸怀,做光辉的事情,而不应该因为私欲的膨胀背向阳光,追求一时的享乐,贪图浮华的虚名,精神懈怠,不思进取,追名逐利,脱离群众,营私舞弊,骄奢淫逸。我们应当面向阳光,克己奉公、兢兢业业、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努力为人民群众树立一片公正的蓝天。

    用“延安作风”打败蒋介石的“西安作风”——昔日共产党人通过良好的作风赢得人心,赢得天下。

    今日的共产党人更加强调作风建设,通过“三严三实”打造更加过硬的作风,取信于民,建设国家。

    民族英雄林则徐曾经说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四风”问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对法院审判执行业务要求不断提高的新形势下,我们应坚定信念,团结一致,以扎实的作风,昂扬的态度,进取的精神面对问题,修身自律,脚踏实地。对群众而言,自然欢迎之至,对法官而言,更是意义重大。对此,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怀仁法庭  纪鹏飞)

关闭

版权所有:商河县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鑫源路10号 电话:0531-84860128 邮编:25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