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嘉祥县人民法院:构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新格局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25年04月28日 | ||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提升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2017年,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山东省嘉祥县人民法院开始审理周边5个县区涉民事、刑事、行政纠纷的知识产权一审案件,开启了该院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新篇章。 工作开展以来,嘉祥县人民法院扎实践行“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理念,深化“嘉法智审”品牌建设,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职能,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以实际行动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 审判“三合一” 解纷质效驶入快车道 2021年以来,被告人连某某为谋取非法利益,在未经巴拉巴拉、优衣库等商标权利人授权的情况下,制造相关服装品牌商标标识,并销售给褚龙(另案处理)等人,销售金额共计254758元。 案件提起公诉后,嘉祥县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团队仔细审阅卷宗,了解案情。经审理,认定被告人连某某擅自制造、销售他人注册的商标标识,情节特别严重,其行为已构成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判处连某某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并处罚金10万元。 “嘉祥法院有力惩治了犯罪行为,让我们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维护,为这样的举措点赞!”巴拉巴拉相关负责人表示,嘉祥县人民法院的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保护了商标权利人的经济利益,维护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有助于激励企业持续创新和提升品牌价值,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我们要让‘真创新’受到‘真保护’,也要切实防范和打击以虚假诉讼、恶意诉讼等侵害他人商誉,扰乱市场秩序的滥用知识产权行为。”嘉祥县人民法院院长屈庆东深知,关键有效的工作机制才能给知识产权保护注入强心针,让创造者无忧奋进。根据知识产权案件类型和特点,嘉祥县人民法院抽调刑事、民事、行政骨干力量,组建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团队,加快建设复合型、专业化的知识产权审判队伍,促进刑事、行政与民事案件中的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最大化保护。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民事审判“诉调”对接,对于先行调解成功申请司法确认的,速裁团队第一时间出具调解协议确认书,调解不成的快立、快审,及时解纷。2024年,速裁快审347件,结案率99.42%,平均办案周期28.76天。2025年1月份至今,速裁快审151件,结案率82.78%,平均办案周期18.72天。 探索新模式 构建司法保护新格局 不久前,在嘉祥县人民法院庭审现场,知识产权审判团队通过互联网法庭,围绕一起不正当竞争纠纷进行线上审理,双方当事人针对案件争议焦点开展了举证质证和辩论。 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此案远程开庭,方便了当事人诉讼,节约了案件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为当事人提供了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争议解决平台。 据了解,原告山东庆某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健康产业公司。2023年10月至2023年11月,被告王某、张某等人以每盒26元的价格从原告处采购“硼中子—Ab”刺梨提取物戊糖片球菌复合饮品自行销售。后来,王某、张某因价格原因不再与原告合作,遂寻求通过安徽省昊某公司冒用山东庆某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名称、地址等信息为其加工同款产品数万盒。其产品包装装潢与原告生产的同款产品完全一致,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原告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给原告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遂诉至法院。 嘉祥县人民法院受理后,承办法官积极与原被告进行沟通协商,以案释法,最终双方同意协商调解。因被告王某无法到庭,为了保证当事人诉讼权利的行使,遂通过网上开庭达成调解协议,完成签字确认。最终,被告于协议签订之日当即给付赔偿金,案件妥善解决。 多年来,嘉祥县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团队通过互联网、微信等方式成功调撤众多案件,针对各种原因不方便到庭参加诉讼的当事人,该院采用网络视频、微信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庭审。对个别白天工作期间不方便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利用下午下班时间开庭,对有调解意愿的当事人提供24小时不打烊服务,充分保障公民参加诉讼的权益,减少因庭审而增加的诉讼成本,不仅有助于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提高行政裁决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更能充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做好“加减法” 知识产权纠纷从源头化解 “每天都在‘像’和‘不像’、‘是’和‘不是’之间反复斟酌。”从事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法官刘新娟深感自己身上的担子之重,一念之间可能就决定了案件的判定方向。 知识产权审判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新类型案件、疑难案件层出不穷,对刘新娟以及整个团队来说既是全新的挑战,又是不断学习提升的机遇。她把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形象地比喻为守护知识花园的精细活,“我们要用严谨之心去甄别每一株花草的归属,凭公正之尺丈量权益界限,确保创新的种子能在合法沃土里茁壮成长,不被窃取的阴霾所笼罩。” 在诉前化解知识产权纠纷,是一场静悄悄的权益守护战。嘉祥县人民法院拓展非诉解纷力量参与纠纷化解渠道,以“三级联动·嘉事嘉调”专项行动为依托,加强与镇街、行业部门、知识产权调解组织协调对接,注重发挥人民调解、行业调解、驻庭调解员参与调解等非诉调解作用,为人民群众搭建多元解纷平台。 “聊着聊着就调了,唠着唠着就撤了。”嘉祥县人民法院用最简单、朴实的方式化解矛盾,践行新时代审判精神,切实为群众提供多样的司法服务。经过释法、明理,许多当事人就地和解,当场过付。 打好“组合拳” 营造保护知识产权良好风尚 “虽然对基本的法律知识有掌握,但是知识产权法律知识确实存在盲区,要不是被诉至法院,我可能永远不知道,我卖的这个是假货。”某乡镇小卖铺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无奈地说,自己的货物基本都有专人配送,送来什么就卖什么,具体是不是正品自己根本不知道。 “在宣传走访中,我们会提醒店家要保留好每一项货品的进货证据,如供货商营业执照、票据、电话、车牌号等。”嘉祥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王继同表示,有时候被告也是受害者,加强宣传引导至关重要。 鉴于公众对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知识的匮乏,嘉祥县人民法院积极制定知识产权普法宣传规划,加大知识产权精准普法力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宣传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知识,全方位提升公众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努力营造不敢侵权、不愿侵权的法律氛围。 该院还主动将司法服务关口前伸后延,与市场监管局、检察院等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不定期召开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围绕深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行政保护合作、数据共享、案情通报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协同联动,构建纠纷多元共治格局。组织开展普法宣传进企业、进社区、进商超等活动,通过发布典型案例、召开专题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不断强化市场主体的法律意识。针对小商店、小卖部知识产权侵权多发、常发且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等情况,深入乡村60余家代销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法宣传,提高群众风险防范意识。“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已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 如今,全社会版权意识、法治思维日益提升,一张图片、一个美体字、一篇文章……都可能涉及知识产权保护。嘉祥县人民法院将持续在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严格知识产权保护、积极促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优化提升知识产权服务上下功夫,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为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贡献着司法力量。(刘尚旭 郭丽敏) |
||
|
||
【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