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尽美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济南小组代表之一,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山东党组织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党的一大之后,在中共中央代表的指导下,1922年7月,王尽美等人在山东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山东的第一个支部——中共济南地方支部,直属中共中央,他担任书记。《泰山青松范明枢》一书“范明枢生平大事年表”记载,1922年“山东早期共产党员王尽美到曲师开展党的活动,予以提供方便。”
王尽美(1898年-1925年8月19日),原名王瑞俊,山东省诸城市枳沟镇大北杏村人,毕业院校山东省立第一师范,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山东党组织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党的创建和早期革命活动中,做出了卓越贡献。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进步的精神和思想吹拂着神州大地,人们禁锢僵化的头脑开始松动,思想界的沉积开始打破,王尽美学到的知识增多了,眼界开阔了,对周围的环境有了新的认识,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一次辩论中,王尽美陈述己见:杀死一个袁世凯,还会有另一个袁世凯,在中国还有比炸弹更厉害的武器,那就是劳苦大众。如果唤起他们,依靠他们,就能战胜反动势力和外国列强。这时,王尽美16岁。
20世纪初期,世界格局在剧烈地变化着。国外的俄国十月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国内的辛亥革命等深深地影响着王尽美。十几年的艰苦生活,让他感到了人世间的不平等,培养了他朴素的阶级感情;与革命党人的接触,涉足革命活动,让他经风雨见世面。1918年,省城济南有官费学校可以报考,王尽美就来到了济南求学并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读书 。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的直接起因是山东,山东人民参加斗争更为踊跃。这时,范明枢正在省立第一师范任学监和语文教师,他不顾个人安危,积极投身这一伟大斗争。王尽美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并在运动中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真理。
1919年下半年,北京国立八所院校的学生会与外省的学生会建立了联系。为了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王尽美作为山东学生会代表到北京,接触到李大钊等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成为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外埠通讯会员。
1920年,他与邓恩铭等人发起成立“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研究和传播新思想、新文化。
1921年,王尽美作为代表参与中共一大会议,会议召开前一个月,王尽美与邓恩铭同时接到了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通知,后又收到发起组李达汇寄的路费,王尽美与邓恩铭赶赴上海。会上,王尽美向大会汇报了山东党组织建立的情况,并对当前形势和任务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谈吐儒雅从容,年轻充满朝气。中共一大后,王尽美的思想得到了升华,在革命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取“尽善尽美”之意,他将自己的名字王瑞俊改为王尽美。王尽美把从上海带回的《共产党宣言》《马克思资本论入门》等宣传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书籍和册子提供给大家。
1921年下半年,随着党的各项工作开展,王尽美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他的活动领域已从学校扩大到社会,从知识分子扩大到工人群众,工作范围从党内到党外,从党务到工人运动。王尽美成了一名职业革命家。
1922年初,王尽美与邓恩铭等出席了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这使王尽美受到了深刻的共产主义教育和巨大的精神鼓舞,更明晰地认清了中国人民争取解放的前途,增强了拼搏奋斗的革命精神。
1922年春,王尽美根据中央局的指示,把工作重点放在发展党的组织方面,深入到学生和工人集中的地方,开展马克思主义宣传和党的活动。几年中,山东各地陆续建立起党、团组织。由于当时马克思主义宣传和党的活动处于秘密状态,很多活动没能留下详细的记载。将王尽美大事年表和《泰山青松范明枢》一书中“范明枢生平大事年表”记载相对照可以推断,王尽美同志到曲阜二师开展党的活动的时间大致是在1922上半年。
后来,王尽美到北京,担任北方劳动组合书记部秘书,负责京奉路山海关一带工作。他深入基层、深入工人群众,开展工作、开辟阵地,成功领导了全路工人罢工斗争,争得了工人的基本权利,建立了京奉路全路总工会。在此基础上,又参加了全国闻名的开滦五矿大罢工。王尽美临危不惧,奔走于北京、山海关之间,一方面积极组织工会参加声援,一方面又严加防备敌人袭击,深为敌人痛恨。王尽美只得返回北京,后又转往山东淄博、青岛等地,继续组织和指挥各地工农组织和运动。
在终日的奔波中,王尽美积劳成疾,仍以带病之身,奔走于济南、北京、上海、广州等地,1925年8月19日,王尽美病逝于青岛。逝世前,王尽美在病床上口述,请青岛党组织负责人记录其遗嘱:“全体同志要好好工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并在过目后按下了手印,时年27岁。
1936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同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曾经说道:“王尽美和邓恩铭是山东支部的创始人。”
1949年,毛泽东同志对参加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的山东代表马保三说道:“革命胜利了,不能忘记老同志。你们山东要把王尽美、邓恩铭烈士的历史搞好,要收集他们的遗物。”他还介绍说:“王尽美耳朵大,长方脸,细高挑,说话沉着大方,很有口才,大伙都亲热地叫他‘王大耳’。”
1952年,毛泽东在山东视察时对山东分局的负责同志说:“你们山东有个王尽美,是个好同志。听说他母亲还活着,你们要养起来。”
1969年,在党的九大会议上,毛主席历数牺牲的一大代表时,第一个提到的就是王尽美。
1961年,董必武乘列车经过山东时,时距一大召开已40年,董老感慨万千,写下一首诗《忆王尽美同志》: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舟泛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
2009年9月10日,王尽美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据诸城王尽美研究会提供的资料,王尽美长子王乃征1936年曾在山东省立曲阜师范学校(原山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上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回家乡参加革命。王乃征在父亲撒播革命种子的地方出发,又踏上了革命的征途。
人物链接
王乃征(1919-2009.6.8),又名王忠、王乃争,曾用名王乃桢,王尽美之子,山东省诸城市人。
1936年诸城十三中毕业后,考入山东省立曲阜师范学校。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到家乡酝酿寻找共产党领导抗日。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发展成立了中共诸城北杏支部,任书记。后以支部为基础组建了莫正民部队的政治机关。1938年12月,任中共诸城临时县委委员。1939年,因国民党发动反共高潮,破坏统一战线,回鲁东南做农救会工作。后转入莒北敌占区做敌伪军工作,先担任敌伪副营长,后协助王士骥从诸城伪军李竹轩部拉出一个连投归八路军。1943年组建莒北县大队,任中队长、大队参谋。1945年带该中队与十三团八连合并,担任连长,后调任滨北军分区参谋。1946年6月调东北辽东军区作战处工作。1948年调丹东军区(后又改为辽东军区)陈列科工作,并兼任警卫营营长。1949年调东北军区(后改称沈阳军区),先后任团级参谋、军务处副处长、军务部长、动员部长等职。1966年任吉林省军区参谋长。1975年任吉林省军区副司令员。
版权所有:山东省曲阜市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舞雩坛路15号 电话0537-4497710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