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小宁(甘肃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决议》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提出的,是新时代坚定中国共产党历史自觉的纲领性文献,也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它以不同历史时期党所面临的主要任务作为切入点,全面总结了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实现的“伟大飞跃”,系统回答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以及“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对于我们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继续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决议》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坚定立场和不断以史为鉴、汲取历史经验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是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政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要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这为我们在新时代继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根本立场、不断汲取历史经验提供了基本遵循。
此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与前两个“历史决议”主要总结党的历史教训、分清历史是非不同,主要是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但是善于从党走过的一切艰辛历程中、从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中、从党开创和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中、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长期实践中,不断汲取历史智慧和伟大力量,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自觉,这一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却始终是一以贯之的。党历经百年沧桑更加充满活力,其奥秘就在于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就在于从不讳疾忌医,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
《决议》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其日益焕发的生命力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一个政党的先进性,往往取决于其理论思维的先进性,这是一个政党不断坚定理论自信、历史自信并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近代以来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书写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根本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不断以党章化、宪法化为统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
一方面,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始终能够站在科学和时代的制高点上观察问题。“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另一方面,作为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始终是引领当代中国实践的精神旗帜。《决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在进取中突破,于挫折中奋起,从总结中提高,积累了宝贵历史经验。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中华民族开始向世界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使“中国之治”和“西方之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整个世界历史格局朝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方向转变。这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指导作用和现实价值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明。
《决议》重点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理论性贡献、历史性变革和实践性成果,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结合百年来党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决议》在对不同历史时期“伟大成就”“伟大飞跃”系统阐释的基础上,重点从三个维度即“一个思想”“十三个成就”“两个确立”,凸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造、伟大变革和伟大成果。
从思想的原创性贡献来看,《决议》更加明确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更加科学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和重大意义,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图景。《决议》指出,这一思想既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又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从历史性变革来看,《决议》以整体性的视野,呈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取得的“十三个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从实践性成果来看,《决议》开创性地强调了“两个确立”对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决定性意义。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是时代的要求,是民心之所向,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的实践要求。
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今天,面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我们比党的历史上任何时期更加需要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更加需要在高水平上实现全党全社会在思想上、理论上和行动上的高度统一。这同时也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的认识,善于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不断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
《决议》深刻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宝贵历史经验和党不断坚定历史自觉、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力量源泉。《决议》在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概括了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指导意义的十条历史经验,深刻揭示了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这“十个坚持”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既是“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的深刻总结,又是“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行动指南。
历史与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来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决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关键在于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关键在于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理论品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关键在于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把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关键在于始终坚持符合中国国情的、适应中国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正确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关键在于始终以世界的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关键在于始终把创新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永葆生机和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敢为天下先,走出了前人没有走出的路;关键在于始终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不怕牺牲、百折不挠,能够在一切风险挑战中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关键在于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了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关键在于始终勇于自我革命,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这些历史经验今天已经成为党不断坚定历史自觉、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力量源泉,是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财富,我们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本文系2020 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根本制度的内在逻辑研究”(项目编号:20BKS027)的阶段性成果。】
版权所有:济宁市兖州区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九州中路95号 电话:0537—3413803 邮编:27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