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陆邹城市人民法院门户网站2019年1月1日 星期一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天地
用典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来源:   发布时间: 2020年06月20日

不患人之不己知,

患不知人也。

——《深化合作伙伴关系 共建亚洲美好家园——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等文中引用

释义

语出《论语。学而》。《学而》是《论语》的首篇,包括十六章。在第一章中,孔子用反诘语气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在第十六章中,孔子又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己知:“不知己”的倒装。意思是: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全篇首尾呼应。

儒家以“反求诸己”为修身养性之要旨。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所以,孔子强调“不患人之不己知”“不怨天,不尤人”。“反求诸己”就是要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或过错,有不足则补之,有过错则改之。

解读

人总是会有得到别人认可的自我需求,孔子却提出,不必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需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这种人生态度,并不是消极避世,而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观,一种反求诸己、推己及人精神的典型写照。

比如建立信任,如果双方都寄希望于对方“迈出第一步”,结果必然陷于犹豫坐观的僵局。从自己开始先付出真诚、传递信任,信任的结果才不难达成。又如反思问题,如果只是苛求别人,不免有推卸责任的嫌疑,若是主动检讨自己、体谅别人,反而更有利于化解冲突、破解难题。孔子提倡“君子求诸己”,为的就是通过自我觉悟和主观努力,以内在修为的圆满实现外在世界的和谐。

习近平主席用这句话勉励中、新两国青年,意在瞩望双方本着内求于己的精神,加深对彼此人生追求和国家历史文化的了解,从而消弭分歧和误解,接续信任与友谊。放之当前社会语境下观照,走出怀疑情绪的包围、阻断人际冷漠的传染、提升社会道德水平,莫不需要反求诸己的胸襟和自觉。

来源:济南中院

关闭

版权所有:邹城市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邹城市普阳山路996号 电话0537-5213281 邮编:27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