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随笔
做一名合格法官的几点思考
  • 作者:聊城中院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年04月21日

    法官是公平的化身,正义的使者。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法官,是每位法官值得深思的问题。法官职业经历使我深深的体会到,要做一名合格的法官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勤勉。勤勉就是踏实、认真、勤奋,这既是对每一位从业法官的要求,也是法官司法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法官不仅要有司法业务知识,又要有社会经验、审判技能、分析能力,还要有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而所有这些知识和能力的获得都离不开“勤勉”二字。我们要秉持勤勉的作风,要多学习、多钻研,主动去熟悉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主动做多方面的调查、调解工作,主动想方设法解决疑难案件,更要多学习如何更好地驾驭庭审,结合当地的民风民俗、善于运用当地的文化精髓,使双方当事人达到满意的裁判结果。

    二、善思。“善思者,行远道”。善思就是要理性思考,遵循法律规律,对案件及处理做出合理性的判断、找出合理的解决途径。善思就是要全面思考,不能就案办案、闭门造车,相关的案件要多问,相关的社会效果要考虑。要充分思考矛盾发生的背景、根源、当事人阅历、生活状况、相关法律及社会道德等。善思就是换位思考。学会法官与当事人的换位,学会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换位。能够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走进当事人的内心,体验当事人的感受,揣摸当事人心理,探求当事人诉讼的原因与动机,从而寻找解决纠纷的思路与方案。善思就是要善于总结,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调查研究,在勤思、总结的基础上,积累经验,创新工作,提高能力。

    三、为民。为民就是要转变作风,走群众路线。特别是在婚姻家庭、相邻纠纷、继承赡养等民事案件调处中,提倡到案发地办案,邀请村、社区的负责人、村民、居民参与化解矛盾纠纷,发动群众评判曲直,明辩是非。为民,就是要方便群众诉讼。要坚持常态化巡回审理,主动配合综治部门下到村、社区排查调处矛盾纠纷,积极开展司法救助活动。为民就是要关注细节,一次真诚的倾听、善意的提醒,一杯水、一个笑容都是为民,都能够让群众从心底里感到司法的温暖。

    四、清正。清正就是要公正办案、廉洁办案、良心办案、干净办案。要把良心放在中间,秉持司法良知,要经常扪心自问,案子是否办得踏实。要自觉保持与律师和法律工作者的距离,坚守做人和办案的底线,不撞“红灯”,为法律负责,为案件负责,为当事人负责。面对诱惑,要经得起考验,毫不犹豫,坚决拒绝,这是基本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群众打一个公正、明白、便捷受尊重的官司,才能真正伸张正义。

    勤勉、善思、清正、为民。我们每一名人民法官都应以此为目标,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断传递司法的“正能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