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高院网站刊发我院大店法庭“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经验做法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25年03月04日 | ||
立足双重定位 强化系统治理 莒南法院大店法庭多维助力乡村振兴
莒南法院大店法庭辖大店镇、筵宾镇两个镇,也是该院环境资源法庭。近年来,大店法庭坚持系统思维,立足“乡村+环资”法庭的双重定位,注重前端发力“防未病”,汇聚多方力量“治已病”,积极服务乡村自治、保障乡村法治、推动乡村德治。1-9月,该庭共收案549件,结案474件,结案率为86.34%,指导调解组织诉前化解纠纷162起。 一、突出前端防控,助力培育乡村文明新风 一是织密防范化解网络。深入开展“无讼村居”、“无诉社区、无讼企业”三无 创建活动,推动党委政府设立诉讼服务站30个、组织协会成立行业调解室4个,聘请网格员、农金员、推行老党员等为主体的调解员56人,积极打造镇矛调中心、法庭、诉讼服务站、行业调解室、调解员为主体的梯次多元解纷网络。强化普法宣传,在纠纷较多、偏远的薄弱村设置5处法官驻村工作室,帮助村委制定村规民约,采取集中宣传、送法进户、法治宣传赶大集等方式,引导群众树立规则意识,树立“厌讼耻讼无讼”观念。 二是特殊领域重点防范。加强对诉讼案件分析,每月对案件特点、成讼原因、发展趋势、预防建议,向党委政府汇报1次,支持和服务地方党委政府科学决策、依法行政。主要突出了三个重点领域防范:即针对农村集体涉诉纠纷,我庭对农村土地承包、建设工程以及农村财物管理等方面,从事前防范、事中监管、事后化解入手,加强对镇村干部培训指导。针对矿坑、汪塘溺亡纠纷,及时向党委政府提出司法建议,加强废弃矿坑管理,压实村委或承包人的主体责任,被政府采纳。针对安全用电及火灾多发风险,与镇消防中队、供电部门配合,多次到蔬菜种植大棚区宣传安全用电知识,化解了4起因电线过境引发的相邻关系纠纷。 三是防范矛盾纠纷升级。树牢“小纠纷容易影响“大和谐”理念,与辖区司法所、派出所、村居与社区等部门密切,建立民间纠纷定期排查机制,建立“店小二”解纷微信联系群,推动镇综治中心组每周五召开1次纠纷研判会,确保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今年共研究案情12次,化解纠纷35起。如在处置婚恋家庭类纠纷时,引入了心理咨询,缓解当事人的思想压力,引导群众用朴素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处置家庭纠纷,防止矛盾激化。 二、提升解纷实效,助力乡村产业赋能振兴 一是发挥行业解纷优势。大店镇是草莓之乡、筵宾镇是蔬菜甘蓝之乡和江北最大的畜牧交易市场。近年来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交易纠纷呈多发趋势。对此,我们积极发挥草莓和蔬菜行业调解室的“吸附”化解作用,指导协会人员,对于合同、合伙、投资回收、民间借贷、大棚采光、、产品质量、委托合同等纠纷进行全程调解,就地解决纠纷。如20余名菜农购买的种子因质量问题产生纠纷,法庭指导行业组织经过调查、调解,仅用2个多小时就促使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农户及时止损,重新种植了蔬菜。 二是强化企业风险预警。每季度组织一次法官送法进企业活动,重点从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劳务用工、产品质量以及合同履行等各方面为企业提供咨询与服务,积极引导企业诚信经营,从源头减少纠纷。对于企业间的纠纷,注重发挥商会调解室的作用,实行“内部化解”。如,某饲料加工企业因股东退股,导致40余名职工面临失业,我庭与调解员密切配合,先后多次做股东工作,最终股东握手言和。该做法被人民法院报和中央电视台报道。 三是优化“立审执”一体运行。对于人民调解不能达成协议确需诉讼的,法庭第一时间介入,用足诉讼保全措施,以保促调、以执促调,确保企业纠纷高效解决。去年底,某草莓加工企业因受流动资金困难,该企业的三家债权人申请将企业账户、厂房及土地使用权保全,但该企业正在审批银行贷款准备恢复生产。得知这一情况后,我庭立即组织各方当事人进行调解,最终,三原告均同意在被告提供担保的基础上,与被告达成分期付款协议。协议达成后,承办法官跟踪协议执行,目前该案被告生产、履行协议均正常,实现了多赢。 三、守护生态环境,助力美丽和谐乡村建设 一是优化环资审判环境。深入践行“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理念,把环境资源审判与服务大局深度融合,与镇综治中心、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及社区、村居联防联治,通过在马亓山风景区设立“生态修复基地”、在临港精品钢基地设立巡回办案点,常态化开展诉前调解、巡回审判和系列宣传活动,发出环境保护倡议书,让生态保护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二是推行污染纠纷“就地办”。加强对镇企业聚居区污染重点治理,对涉污水排放、垃圾污染、噪音污染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及时介入,运用司法手段抓早、抓小,真正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推动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今年8月份,有多个村民到法庭反映,某农业科技公司使用无人机在农田附近喷洒农药,严重影响了农作物收成。我庭将该纠纷提交镇综合治中心,积极参与镇联合调解组,最终在咨询农业专家后,双方达成了赔偿协议,由某农业科技公司赔偿农户实际损失。该纠纷调处后,我庭向县农村农业局、生态环境局提出司法建议,引导群众规范使用农药,避免安全隐患与风险。 三是构建环保长效机制。重点突出了饮用水资源保护、土地保护与修复、绿色产业发展、生态旅游等重点领域,与日照市岚山区法院、莒县法院和县各行政机关联动,探索建立了跨区域、跨部门“1+N”生态司法保护、生态修复等联动机制。加大对破坏环境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凝聚生态保护强大合力,积极营造法治护航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
||
|
||
【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