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七次全省人民法庭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临沭法院店头法庭庭长、一级法官王青松被评为“全省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个人”。
会上宣读了《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对全省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予以表扬的通报》,对全省法院人民法庭工作中涌现出的50个先进集体和100名先进个人予以表扬。
王青松于1995年进入临沭法院工作至今,在基层法庭工作23年,荣立个人三等功4次,先后荣获沂蒙十佳法官、临沂市“三零法官”、临沭县优秀政法干警、平安建设先进个人、信访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将青春书写在基层
1995年3月,满怀着对法律的崇敬和对法官职业的向往,王青松通过全国法院增编补员考试进入临沭法院工作。从跨进法院大门的第一天起,他就时时刻刻告诫自己:当法官就要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满意的好法官。
“我们有18个人通过了考试,从不同的工作岗位汇聚到临沭法院,时任政工科长欣喜地说,法院来了‘十八棵青松’。”回忆初到法院时的情景,王青松仍记忆犹新,当时临沭法院有18处法庭,刚好每个法庭一个人,他来到了位于临沭南大门的石门法庭。
23年基层工作生涯,王青松先后在石门法庭、南古法庭、青云法庭、开发区法庭、临沭法庭、店头法庭工作,足迹遍布大半个临沭。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副庭长、庭长,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时间见证着他的成长,一个毛头小伙蜕变成独当一面的法庭庭长。
为民解忧暖人心
“只要有百分之一的调解可能,我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这一直是王青松的工作信条。
凭借着23年在基层法庭工作的审判经验,王青松把办理民事案件的重点,放在了解决矛盾、化解纷争上,通过以理服人、以德感人,不断提高调解艺术,让一个个干戈化为玉帛,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王青松常说:调解结案的前提是被告到庭参加诉讼。为了当事人能够到庭配合调解工作,他要求团队成员对每个案件要通知3次,做到送达开庭传票时通知一次,开庭前一天通知一次,开庭前夕再通知一次。
在审理一起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纠纷案件时,王青松前后开庭两次,用了整整1天半的时间才调解成功。期间,他不怕麻烦,耐心地给当事人摆事实、释法律、谈人情,一次不行就两次,以“拉家常”的方式与他们谈生活、谈责任、谈义务,帮助他们分析产生分歧的原因,寻求都能接受的探视子女方式,使双方得以互相理解,达成协议。
高效结案解纠纷
为了将审判工作进行的又好又快,王青松不但自己以身作则,而且要求团队其他人员,送达时要坚持多走几里路、多打几次电话,调解时多说几十句话,争取把大多数矛盾消化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迟来的正义非正义”,王青松带领团队成员在送达、开庭等环节争分夺秒,他们不是速裁,但办案依旧高效,达到月均结案33件,平均审理天数19.65天。
2019年端午节,为了尽快送达并审结一起身体权纠纷案件,王青松驾车赶到一个远离县城30余公里的偏远村庄,数次问路后,终于在村西头一个大院找到被告的家,门前狂吠的大狗着实吓人,在快速跑过正要敲门的时候,没想到拴狗绳过长,大狗一下扑到王青松身上,将其大腿咬的血肉模糊,幸亏被告家人来的及时呵住烈犬。简单交流整理笔录后,被告为他的言行所感动,最后该案立案6日后开庭调解结案,一个月后顺利履行。
生命如诗,岁月如歌。“我愿意与我热爱的司法事业一起成长,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基层法庭工作陪伴王青松度过了美好的青春年华,留下了甜蜜的回忆。
近日,第七次全省人民法庭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临沭法院店头法庭庭长、一级法官王青松被评为“全省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个人”。
会上宣读了《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对全省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予以表扬的通报》,对全省法院人民法庭工作中涌现出的50个先进集体和100名先进个人予以表扬。
王青松于1995年进入临沭法院工作至今,在基层法庭工作23年,荣立个人三等功4次,先后荣获沂蒙十佳法官、临沂市“三零法官”、临沭县优秀政法干警、平安建设先进个人、信访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将青春书写在基层
1995年3月,满怀着对法律的崇敬和对法官职业的向往,王青松通过全国法院增编补员考试进入临沭法院工作。从跨进法院大门的第一天起,他就时时刻刻告诫自己:当法官就要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满意的好法官。
“我们有18个人通过了考试,从不同的工作岗位汇聚到临沭法院,时任政工科长欣喜地说,法院来了‘十八棵青松’。”回忆初到法院时的情景,王青松仍记忆犹新,当时临沭法院有18处法庭,刚好每个法庭一个人,他来到了位于临沭南大门的石门法庭。
23年基层工作生涯,王青松先后在石门法庭、南古法庭、青云法庭、开发区法庭、临沭法庭、店头法庭工作,足迹遍布大半个临沭。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副庭长、庭长,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时间见证着他的成长,一个毛头小伙蜕变成独当一面的法庭庭长。
为民解忧暖人心
“只要有百分之一的调解可能,我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这一直是王青松的工作信条。
凭借着23年在基层法庭工作的审判经验,王青松把办理民事案件的重点,放在了解决矛盾、化解纷争上,通过以理服人、以德感人,不断提高调解艺术,让一个个干戈化为玉帛,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王青松常说:调解结案的前提是被告到庭参加诉讼。为了当事人能够到庭配合调解工作,他要求团队成员对每个案件要通知3次,做到送达开庭传票时通知一次,开庭前一天通知一次,开庭前夕再通知一次。
在审理一起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纠纷案件时,王青松前后开庭两次,用了整整1天半的时间才调解成功。期间,他不怕麻烦,耐心地给当事人摆事实、释法律、谈人情,一次不行就两次,以“拉家常”的方式与他们谈生活、谈责任、谈义务,帮助他们分析产生分歧的原因,寻求都能接受的探视子女方式,使双方得以互相理解,达成协议。
高效结案解纠纷
为了将审判工作进行的又好又快,王青松不但自己以身作则,而且要求团队其他人员,送达时要坚持多走几里路、多打几次电话,调解时多说几十句话,争取把大多数矛盾消化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迟来的正义非正义”,王青松带领团队成员在送达、开庭等环节争分夺秒,他们不是速裁,但办案依旧高效,达到月均结案33件,平均审理天数19.65天。
2019年端午节,为了尽快送达并审结一起身体权纠纷案件,王青松驾车赶到一个远离县城30余公里的偏远村庄,数次问路后,终于在村西头一个大院找到被告的家,门前狂吠的大狗着实吓人,在快速跑过正要敲门的时候,没想到拴狗绳过长,大狗一下扑到王青松身上,将其大腿咬的血肉模糊,幸亏被告家人来的及时呵住烈犬。简单交流整理笔录后,被告为他的言行所感动,最后该案立案6日后开庭调解结案,一个月后顺利履行。
生命如诗,岁月如歌。“我愿意与我热爱的司法事业一起成长,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基层法庭工作陪伴王青松度过了美好的青春年华,留下了甜蜜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