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临沭县人民法院网站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袁卫东-执行路上的"拼命三郎"

2020年12月04日
作者:政治部
打印 分享到:

  

1

    袁卫东同志在工作中是个“拼命三郎”,把周六当工作日、年均执结案件340余件、零下20多度连夜赶赴满洲里——他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亦是用行动捍卫法律尊严的战士。2020年2月,袁卫东同志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全县“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今年4月,临沭法院法官袁卫东在执行中不慎发生意外,导致腰部爆裂性骨折。这位年过半百的“老”法官,没想到会以这种方式给自己“放了个假”。

  “法”与“赖”较量、他不慎从三米高空摔下

  意外发生在4月8日凌晨6点。天刚蒙蒙亮,临沭法院执行流程团队团队长袁卫东就带队来到庙子头村一处民房,拘传拒不到庭的被执行人于某,“不在家! ”多次敲门后被执行人的亲属都以于某不在家为由拒不开门,而申请人却坚称于某就藏在家中,袁卫东对这样的场景一点都不陌生,“不能让被执行人伺机逃跑”,他决定与法警分头行动,由自己带队到西墙处。袁卫东在西墙架起梯子爬上墙头,但正准备察看院内情况时,不幸发生了,由于院落西墙内搭建的养殖大棚年久失修,他不慎从高处跌落,跌落高度足有三米!  疼痛从腰背部袭来,瞬间蔓延全身。闻讯赶来的法警和驾驶员小心地扶起袁卫东,一路疾驰赶往医院,袁卫东却没当回事: “我没事儿,就是摔了一下,下午就能上班”,在去医院的路上,面对妻子和局领导的关切,他轻描淡写地说道。

  经诊断,袁卫东胸椎十二节爆裂性骨折。“这是一种极其严重的脊椎骨折,常见于车祸、高处坠落造成的损伤,通俗说就是脊椎碎成很多骨折碎块,需要尽快手术治疗。“医生的话让袁卫东和在场的同事始料未及,都倒吸了一口凉气,疼痛在不断加剧,袁卫东额头上渗出豆大的汗珠,但依然咬牙强忍,这让送医的小同事不禁泪目。全身麻醉,手术持续了近五个小时,至少一个月以后才能下地行走,这竟成了袁卫东难得的“假期”。面对妻子的彻夜难眠,他笑着说: “你平时老抱怨我陪你太少,现在每天都能陪你了。”

  作为一名执行法官,袁卫东见多了“法”与“赖”的较量,他强忍疼痛对领导同事们说: “干执行,流血流汗是常事,我没事儿,不要老惦记我。”但袁卫东没有完全撂下工作。面对不知情的当事人打来的咨询、查询、举报、催办电话,他不露声色,一一耐心解答,遇到紧急的事情就安排团队人助理、法警或协调其他团队及时处理, “不能因为自己的伤情耽误工作、贻误时机。”他说。

  “老法官”奔赴执行一线、业绩考核全局第一

  袁卫东54岁,二级法官,对工作的执著,贯穿于他在法院奋斗的30多个春秋。白发爬上额头,皱纹印上脸颊.小袁成了老袁。

  这些年,袁卫东先后在人民法庭、执行局、办公室、民二庭等岗位工作过。而干执行,则是他在天命之年作出的职业选择。2017年5月,随着第一批员额法官组建审判团队,当了半辈子法官的袁卫东成了一名司法辅助人员。然而生性乐观的他没有气馁,自愿选择到执行岗位工作,那一年,袁卫东已经51岁。

  彼时, “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已进入关键阶段,临沭法院对执行流程进行了大胆改革,打破一人包案到底的办案模式,实行分段集约执行。袁卫东所在的查控团队位于执行流程的第一环节,负责对所有案件进行过筛式执行,采取“五个一律”强制措施。新的岗位,新的挑战,面对“史上最严强制措施”,袁卫东暗下决心:一定要发挥好查控团队的作用,把好执行的第一道关口,把更多的执行案件执结在查控阶段!  为了这个承诺,他每天和团队成员一起,早出晚归、顶风冒雨、爬墙蹲点,当年就执结各类案件163件,平均用时44.1天,拘留逃避履行的被执行人31人次,执行到位标的4000余万元,在全局综合业绩考核中名列第一。即使是在今年疫情严重的2、3月份,他仍执结56起案件,因一起案件的特殊需要,他还行程近4000公里远赴甘肃做当事人的工作,并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袁卫东成了领导和同事们公认的“拼命三郎”。

  “袁卫东同志是一名特别能经得起考验的法官,急难险重的任务交给他,绝对放心! ”执行局负责人刘晓光提起袁卫东充满了钦佩。

   没有豪言壮语、把每个案子装心里

  袁卫东戴着眼镜,看上去颇为精干。这些年,他秉持着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迎难而上,绝不绕道而行、推诿抱怨。驾驶员刘国超印象最深的是,袁卫东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从来不把“理想”、“信念”、“公正”这些词挂在嘴上,但是他的心里始终装着案子,始终装着当事人。

  在执行申请人某农业生产资料公司与被执行人黑龙江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一案时,通过线上查控,只查询到少量银行存款。为尽快执结案件,让濒临停产的申请人恢复生产,袁卫东毅然在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带队远赴黑龙江绥芬河市执行,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袁卫东一行从银行直接扣划存款近10万元,公司交付现金35万余元,取得了初步战果。在被执行人已经表示愿意通知银行将剩下的110万元汇至法院的情况下,他还是不放心。为防止节外生枝,袁卫东在零下20多度的严寒天气里连夜赶赴满洲里,圆满执结该案,挽救了一个濒临停产的企业。即使面对当事人的不理解,甚至“告黑状" ,袁卫东仍耐心细致地做疏导工作,向申请人公开执行措施和执行进度向被执行人释法明理,争取理解支持“亲自去,把事说清楚,把法讲明白,把道理分析透彻,大部分当事人都会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面对团队成员的不解袁卫东这样说。

  袁卫东几乎每周六都加班,团队成员袁小雯觉得,这是他数十年养成的高度自律习惯,也因为这种勤勉尽责,袁卫东把每个案子都“装”在脑子里:“即使手头的案子再多,袁庭长总能第一时间找到对应的卷宗,对案情和执行情况了如指掌。”

  伤筋动骨一百天就行、带着护腰带重返执行岗位

  由于袁卫东年纪偏大又骨质疏松,医生出院时叮嘱要休养六个月,术后休养刚满100天的他就在家躺不住了,主动向院领导申请返岗继续参加执行工作。领导关切地说道一定要养好伤再继续工作,他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就行。于是在这个夏天,执行路上又见袁卫东的身影。

  返岗第二天,袁卫东就和书记员袁小雯、驾驶员吴祥杰就出发赶往临沂市区,查看准备交付给申请人的13间商铺是否已经腾空,并确定是否符合交付的条件。袁卫东一行三人来到商铺门口,看到商铺里面仍然堆积着不少展柜和桌椅等物品,于是袁卫东打电话通知被执行人魏某让他来搬走物品腾空商铺,可魏某电话一直无人接听。袁卫东听到消息,魏某很有可能就在商铺附近,看见警车一来他就躲起来了,故意不配合腾空工作。于是袁卫东和团队成员们兵分两路,分头到附近商铺打听魏某的行踪,各方询问无果后,“没关系,把咱们带来的公告贴上,限期迁出!”袁卫东说着把公告从公文包中拿出来递给袁小雯。或许是因为带着厚厚的护腰带过于闷热,抑或是一上午的奔波使得袁卫东体力不支,此时的他已经汗流浃背。

  2017年以来,袁卫东年均执结案件340余件,连续三年执行业绩位居全局第一, 2018年底顺利通过员额法官遴选,重新走上了他所挚爱的法官岗位。

  七月骄阳天,老袁又踏上了执行路,虽然步伐略显缓慢,但目光中的坚毅一如往昔,尽最大努力维护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生效裁判文书的权威,是袁卫东坚定不移的信念。让人民群众在自己手中的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公平正义——这是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袁卫东-执行路上的"拼命三郎"

2020年12月04日
作者:政治部
打印 分享到:

  

1

    袁卫东同志在工作中是个“拼命三郎”,把周六当工作日、年均执结案件340余件、零下20多度连夜赶赴满洲里——他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亦是用行动捍卫法律尊严的战士。2020年2月,袁卫东同志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全县“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今年4月,临沭法院法官袁卫东在执行中不慎发生意外,导致腰部爆裂性骨折。这位年过半百的“老”法官,没想到会以这种方式给自己“放了个假”。

  “法”与“赖”较量、他不慎从三米高空摔下

  意外发生在4月8日凌晨6点。天刚蒙蒙亮,临沭法院执行流程团队团队长袁卫东就带队来到庙子头村一处民房,拘传拒不到庭的被执行人于某,“不在家! ”多次敲门后被执行人的亲属都以于某不在家为由拒不开门,而申请人却坚称于某就藏在家中,袁卫东对这样的场景一点都不陌生,“不能让被执行人伺机逃跑”,他决定与法警分头行动,由自己带队到西墙处。袁卫东在西墙架起梯子爬上墙头,但正准备察看院内情况时,不幸发生了,由于院落西墙内搭建的养殖大棚年久失修,他不慎从高处跌落,跌落高度足有三米!  疼痛从腰背部袭来,瞬间蔓延全身。闻讯赶来的法警和驾驶员小心地扶起袁卫东,一路疾驰赶往医院,袁卫东却没当回事: “我没事儿,就是摔了一下,下午就能上班”,在去医院的路上,面对妻子和局领导的关切,他轻描淡写地说道。

  经诊断,袁卫东胸椎十二节爆裂性骨折。“这是一种极其严重的脊椎骨折,常见于车祸、高处坠落造成的损伤,通俗说就是脊椎碎成很多骨折碎块,需要尽快手术治疗。“医生的话让袁卫东和在场的同事始料未及,都倒吸了一口凉气,疼痛在不断加剧,袁卫东额头上渗出豆大的汗珠,但依然咬牙强忍,这让送医的小同事不禁泪目。全身麻醉,手术持续了近五个小时,至少一个月以后才能下地行走,这竟成了袁卫东难得的“假期”。面对妻子的彻夜难眠,他笑着说: “你平时老抱怨我陪你太少,现在每天都能陪你了。”

  作为一名执行法官,袁卫东见多了“法”与“赖”的较量,他强忍疼痛对领导同事们说: “干执行,流血流汗是常事,我没事儿,不要老惦记我。”但袁卫东没有完全撂下工作。面对不知情的当事人打来的咨询、查询、举报、催办电话,他不露声色,一一耐心解答,遇到紧急的事情就安排团队人助理、法警或协调其他团队及时处理, “不能因为自己的伤情耽误工作、贻误时机。”他说。

  “老法官”奔赴执行一线、业绩考核全局第一

  袁卫东54岁,二级法官,对工作的执著,贯穿于他在法院奋斗的30多个春秋。白发爬上额头,皱纹印上脸颊.小袁成了老袁。

  这些年,袁卫东先后在人民法庭、执行局、办公室、民二庭等岗位工作过。而干执行,则是他在天命之年作出的职业选择。2017年5月,随着第一批员额法官组建审判团队,当了半辈子法官的袁卫东成了一名司法辅助人员。然而生性乐观的他没有气馁,自愿选择到执行岗位工作,那一年,袁卫东已经51岁。

  彼时, “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已进入关键阶段,临沭法院对执行流程进行了大胆改革,打破一人包案到底的办案模式,实行分段集约执行。袁卫东所在的查控团队位于执行流程的第一环节,负责对所有案件进行过筛式执行,采取“五个一律”强制措施。新的岗位,新的挑战,面对“史上最严强制措施”,袁卫东暗下决心:一定要发挥好查控团队的作用,把好执行的第一道关口,把更多的执行案件执结在查控阶段!  为了这个承诺,他每天和团队成员一起,早出晚归、顶风冒雨、爬墙蹲点,当年就执结各类案件163件,平均用时44.1天,拘留逃避履行的被执行人31人次,执行到位标的4000余万元,在全局综合业绩考核中名列第一。即使是在今年疫情严重的2、3月份,他仍执结56起案件,因一起案件的特殊需要,他还行程近4000公里远赴甘肃做当事人的工作,并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袁卫东成了领导和同事们公认的“拼命三郎”。

  “袁卫东同志是一名特别能经得起考验的法官,急难险重的任务交给他,绝对放心! ”执行局负责人刘晓光提起袁卫东充满了钦佩。

   没有豪言壮语、把每个案子装心里

  袁卫东戴着眼镜,看上去颇为精干。这些年,他秉持着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迎难而上,绝不绕道而行、推诿抱怨。驾驶员刘国超印象最深的是,袁卫东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从来不把“理想”、“信念”、“公正”这些词挂在嘴上,但是他的心里始终装着案子,始终装着当事人。

  在执行申请人某农业生产资料公司与被执行人黑龙江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一案时,通过线上查控,只查询到少量银行存款。为尽快执结案件,让濒临停产的申请人恢复生产,袁卫东毅然在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带队远赴黑龙江绥芬河市执行,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袁卫东一行从银行直接扣划存款近10万元,公司交付现金35万余元,取得了初步战果。在被执行人已经表示愿意通知银行将剩下的110万元汇至法院的情况下,他还是不放心。为防止节外生枝,袁卫东在零下20多度的严寒天气里连夜赶赴满洲里,圆满执结该案,挽救了一个濒临停产的企业。即使面对当事人的不理解,甚至“告黑状" ,袁卫东仍耐心细致地做疏导工作,向申请人公开执行措施和执行进度向被执行人释法明理,争取理解支持“亲自去,把事说清楚,把法讲明白,把道理分析透彻,大部分当事人都会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面对团队成员的不解袁卫东这样说。

  袁卫东几乎每周六都加班,团队成员袁小雯觉得,这是他数十年养成的高度自律习惯,也因为这种勤勉尽责,袁卫东把每个案子都“装”在脑子里:“即使手头的案子再多,袁庭长总能第一时间找到对应的卷宗,对案情和执行情况了如指掌。”

  伤筋动骨一百天就行、带着护腰带重返执行岗位

  由于袁卫东年纪偏大又骨质疏松,医生出院时叮嘱要休养六个月,术后休养刚满100天的他就在家躺不住了,主动向院领导申请返岗继续参加执行工作。领导关切地说道一定要养好伤再继续工作,他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就行。于是在这个夏天,执行路上又见袁卫东的身影。

  返岗第二天,袁卫东就和书记员袁小雯、驾驶员吴祥杰就出发赶往临沂市区,查看准备交付给申请人的13间商铺是否已经腾空,并确定是否符合交付的条件。袁卫东一行三人来到商铺门口,看到商铺里面仍然堆积着不少展柜和桌椅等物品,于是袁卫东打电话通知被执行人魏某让他来搬走物品腾空商铺,可魏某电话一直无人接听。袁卫东听到消息,魏某很有可能就在商铺附近,看见警车一来他就躲起来了,故意不配合腾空工作。于是袁卫东和团队成员们兵分两路,分头到附近商铺打听魏某的行踪,各方询问无果后,“没关系,把咱们带来的公告贴上,限期迁出!”袁卫东说着把公告从公文包中拿出来递给袁小雯。或许是因为带着厚厚的护腰带过于闷热,抑或是一上午的奔波使得袁卫东体力不支,此时的他已经汗流浃背。

  2017年以来,袁卫东年均执结案件340余件,连续三年执行业绩位居全局第一, 2018年底顺利通过员额法官遴选,重新走上了他所挚爱的法官岗位。

  七月骄阳天,老袁又踏上了执行路,虽然步伐略显缓慢,但目光中的坚毅一如往昔,尽最大努力维护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生效裁判文书的权威,是袁卫东坚定不移的信念。让人民群众在自己手中的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公平正义——这是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