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青岛市城阳区人民法院网站!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在这暖意融融的日子,我们迎来了第112个“三八”妇女节。聚焦城阳法院,我们看到这样一群女法官:生活中,她们把温暖作为底色,在“柴米油盐”中扛起身为母亲、女儿、妻子的责任。工作中,她们手持法槌,铁面无私,披荆斩棘守正义,撑起法院“半边天”。现在让我们来一起欣赏她们的风采吧!
牢记初心使命,切实履职担当
——城阳法院民一庭副庭长顾伟
顾伟,城阳区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一级法官,曾获“青岛市调解能手”“青岛市办案能手”“青岛市廉洁司法好法官”“平安城阳建设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自2002年经山东省高院选调进入城阳法院工作以来,她先后在刑庭、夏庄法庭、民一庭从事一线审判工作。无论在哪个岗位,她始终做到立足审判实践,不忘初心使命,牢记责任担当。2010年调入民一庭后,她所在审判团队年均结案均在300件以上,2019年、2020年年均结案均超过400件,既做到结案保质保量,又力争良好的社会效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2020年,城阳法院被青岛中院确定为青岛法院环资审判机制综合改革试点法院,该项工作的开展由她具体负责。她先后负责起草制定《城阳区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机制综合改革方案》《城阳区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关于建立环境资源保护行政执法与司法联动机制的意见》,为健全环资审判改革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两年来她共审结环资类民事案件90余件,刑事案件35件(含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2件),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积极贡献力量。
同时,她还负责城阳法院涉军民事案件的审理工作,并负责起草制定了《青岛市城阳区人民法院关于落实军民融合作战攻势各项目标任务的方案》。2021年末,在面临年终结案压力的情况下,她带领团队快速审结原告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的8个建设工程案件,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用青春与热情浇铸公平正义之花
——城阳法院民一庭一级法官景艳丽
景艳丽,城阳区人民法院民一庭一级法官。自1999年7月到城阳法院工作以来,先后在研究室、民一庭、审监庭和执行局工作,自2018年3月在民一庭工作至今。曾获“城阳区十佳政法干警”“城阳法院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自1999年7月大学毕业到城阳法院工作后,她秉持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在研究室辛勤耕耘了十年。从在《人民法院报》发表第一篇“豆腐块”,到承担各种文字材料直至撰写法院人大工作报告,她用自己的青春和热情走过了收获满满的成长之路。
做一名法官,是她大学以来的梦想。审判台,是她仰望已久的地方。在即将35岁时候,她通过了公务员考试,圆了自己多年的梦想。当坐在审判台上,她才真正懂得“法官”二字的分量!到城阳法院工作以来的第二个“十年”,她怀着捍卫公平正义的热情奋战在审判一线,2021年共审结劳动争议、房屋买卖、建设工程、装饰装修等各类案件300余起,无一发回重审、无一因诉信访,较好完成了各项审判任务。
原以为,只要恪尽职守、公正审理,就是在认真履行审判职责。没想到,2020年,因心脏瓣膜的问题,从被当地医院要求立即住院进行开胸换瓣手术,到找到专家通过微创手术缓解瓣口面积重度狭窄,这段就医经历,使她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视角和认识。当沐浴在阳光下可以畅快呼吸的那一刻,她深刻意识到,法官之于当事人,就像医生之于病患,同样的问题,因解决方法的不同,最终影响的,极有可能是一个人的人生!
心怀庆幸和感激,再次回到审判工作中,她开始反思之前的工作,认真研读了《法庭上的心理学》等书籍,在钻研业务知识、提高审判能力的同时,细致地大力开展调解工作。她希望:审判,不仅是在纷繁复杂的证据中寻找“真相”,同时还能让当事人在冰冷的条文中,感受到法律的温度!在年底审理的一起劳动争议案件中,职工因工受伤伤情严重,案件受理时已临近春节,为了让工人能在年前获得工伤赔偿,她采取灵活便民的网络庭审方式,多次通过电话和互联网进行调解,终于在腊月二十七那天晚上调解成功。面对职工灿烂的笑脸和诚挚的感谢,连双方律师,都如释重负。那一刻,她觉得,这样的笑容,可以融化所有的艰辛,那声感谢,是世间最温暖动听的声音!
——城阳法院民一庭三级法官赵美静
赵美静,城阳区人民法院民一庭三级法官,曾获“城阳法院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自2012年7月入职以来,她深入基层,在上马法庭从事书记员工作,协助审理婚姻家庭、普通侵权等民事案件,后于2016年1月调至民三庭协助审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又于2019年5月进入民一庭协助审理劳动争议、建设工程、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等民事案件。2021年5月,她正式成为一名员额法官,独立办案。当年共收案248件,结案229件,其中,调解70件、撤诉65件,诉前调解成功11件,较好地完成院里安排的结案任务。
在工作中,她尊崇“诚心待人、虚心求问、细心审案、耐心调解”原则,为当事人提供体贴入微、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尤其是疫情期间努力减轻当事人诉累,积极安排网络庭审,在提高庭审效率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为当事人提供便利,用尊重赢得了当事人的信任,用审判质量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