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青岛市城阳区人民法院网站!
近年来针对社区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蓬勃开展,但是在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过程中,笔者发现在社区普法教育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从而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研。
一、社区法制教育的基本现状
经过五个五年普法教育,各类法律知识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普及,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逐步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制观念维权意识发生了较大变化,法制宣传的形式也从单一的发发资料、听听广播、看看图片,发展到集中学法、广播电视网络普法、法制文艺演出、以案说法、法律服务、法律咨询等多种形式,法制宣传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是增强了依法评判是非和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的观念,动辄大人骂人或械斗等不良现象已不常见。二是增强了依法办事的意识。在涉及经济和民事关系时,能够案法律要求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发生经济等纠纷时能够注意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三是增强了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意识与能力。同时街道广大基层干部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管理社区各种事务的能力和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二、社区法制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对普法工作的现实和长远意义认识不够深刻。
不少人认为法制宣传工作是软任务、搞不搞无所谓,表现为“谈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导致某些环节形同虚设,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同志认为普法教育工作是司法行政部门的业务工作,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
二是走过场的形式重于实效的追求
一些社区的法制宣传教育仍停留在出出墙报板报、组织居民组长读读报纸等,形式与手段都落后于时代、社会对宣传教育工作的要求;一些社区强调自己建立了多少宣传栏、发放了多少宣传资料、建立了多少人的法律志愿者队伍,但不具有实效,社区志愿者队伍只是社区两委填在登记册上的名单,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一些社区有“法制宣传就是搞活动”的想法,片面追求表面的热闹,忽视了法制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是不了解社区群众对法律的需求
当前激励干部群众学习掌握法律知识的原动力,主要不在于行政的力量,而在于公民对法律的需求,在于运用法律回答和解决身边的法律问题。而我们的一些普法和宣传教育方式却是就普法而普法、就教育而教育、就宣传而宣传,忽视了多元化主体的要求,因不了解群众关注什么,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所在,群众在法律方面有什么困惑和疑难,在生产生活中需要什么样的法律服务与帮助,在内容上没有针对性,在方式方法上无法满足社区群众的喜好,这必然挫伤社区居民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四是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呈萎缩之势
今年来,随着旧村改造、道路扩建、城市规范化管理等原因,部分社区的法制宣传栏被拆除,多数社区因受人力财力的限制,法制宣传栏长期没有更新;受资金、场地的困扰,一些居民法制学校、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还是空中楼阁;受硬件设备器材和人员素质条件的限制,无法充分发挥现代化网络媒体在法制传播方面的作用。
三、社区法制宣传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是提高认识,树立普法新理念
首先要树立社区普法、人人有责的观念。即在社区普法的主体是全体社区公民,而不是司法行政机关在唱独角戏。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企事业单位依法办事都是最好的普法。普法的对象不仅仅是某一部分群众,而是全体公众。其次要树立权利和义务并重的理念。全面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既要让群众了解承担法律义务的必要性,也要让群众懂得维护权利的重要性。再次要树立法律至上的理念。如果法制教育能使社区居民认识法的价值所在,使老百姓切实看到法给自身带来“实惠”,人们就乐意接受。与此同时,还应注重法的信仰的培养和教育。努力培养民众尚法、护法意识。
二是推陈出新,变更社区普法教育的形式与手段
法律能否飞入寻常百姓家,能否为社区群众所接受,法制宣传形式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区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其精神追求、文化品位、欣赏能力、教育需求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适应这一变化,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单纯的说教的教育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思路,根据不同的普法对象人群的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把普法教育与为民服务融为一体,通过法律服务、法律咨询、交流与座谈等“互动式”学习方式,让社区居民在参与法治实践中学法,推动社区建设。
三是满足群众所需,确定社区普法教育的内容
针对群众关注什么、需要什么来普法,选择与他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为切入点,必须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掌握社区群众对法律服务的需求,这样,才能满足社区群众的愿望要求,使社区群众对法律有信赖感、亲近感,法制宣传教育才有实效性。
四是加强建设,促进社区宣传阵地网络化
为拓宽法制宣传教育渠道,扩大宣传覆盖面,必须加大对社区法制宣传教育人、财、物的投入,加强宣传阵地建设,使之形成网络。法制宣传橱窗、板报具有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特点,是向广大群众宣传法律、弘扬法制的传统阵地。应结合我区旧城改造和规划建设,在人流量大的繁华街区、重要路段和居民小区建立一批融实用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法制宣传橱窗,不断补充、扩大法制宣传栏的分布点,同时应注意宣传内容的可读性、针对性和趣味性,常换常新,以吸引更多的人驻足观看。新闻传播工具、网络平台具有传播迅速、信息量大,教育面广、见效快的特点,能起到其它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作用。要结合数字化小区智能型社区的建设,充分发挥社区的广播、报纸、电视、互连网的作用,还应加快各类法制宣传教育基地的建设,开展多层次的法制教育和培训。
五是加强领导,完善社区普法组织保障体系
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来完成。要从过去单靠司法行政机关的纵向组织转向依靠社区内各单位各部门横向联合协作上,争取驻区单位的重视与支持,善于挖掘和利用驻区单位的组织优势,整合社区普法资源。同时要建立合理化的工作格局,形成街道社区党工委、办事处领导,司法所负责指导、协调,其他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居委会具体落实、细化,其他社区成员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当前,我区应加快街道司法所的建设步伐,以发挥街道司法所在组织开展社区普法工作中的职能作用。同时加速启动律师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开展辖区内律师所与所在地社区法律服务共建活动,为社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