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青岛财经日报》:黄岛法院“五进”活动暖民心

来源:   发布时间: 2013年04月01日

法官巧断家务事深入田间地头调解

黄岛法院五进活动暖民心

201341   A20:商法新闻   稿件来源:青岛财经日报   作者:陈思思

   

本报讯(记者 陈思思 通讯员 丁伟 丁德振) 自去年以来,黄岛区人民法院积极开展送法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的“五进”主题实践活动,在与群众密切相关的诉讼事宜上下功夫,从细微处着眼,从点滴事入手,从实处做起,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

法官巧断家务事

“法官们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没有他们啊,俺还不知道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呢。”年届七旬的王老太感动得热泪盈眶。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去年12月份,家住大村镇的王老太因三个儿女互相推诿不尽赡养义务而一筹莫展,她想到向该院六汪法庭的法官们寻求帮助。于是,王老太托村支书给法庭打了个电话,说明了她的情况。没想到法官当天就赶到她家中,并将其三个儿女召集到一起,从情理、事理、法理等方面对三人予以批评教育,经过一番细致入微的思想工作,三人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向法官保证今后一定履行好赡养义务,让老人安度晚年。

田间地头忙调解

“多亏咱法院的法官们,帮忙解决了村里的一大难题,不然会有多少地要荒废了!”村里一位群众高兴地告诉记者。近日,该院成功调解了大村镇某村委会与40余户村民因该村50余亩到期的承包地未收回等土地纠纷案件,有效化解了群体信访隐患。

    据了解,该村土地纠纷问题涉及人数众多,矛盾激烈,且土地上有杨树等地面附着物,处理不好会转化为集体涉法信访案件。该院在对纠纷的原因及当事人特点进行了解摸排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司法能动性,与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综治办、信访办以及管区等工作人员一起,对村民逐一做工作,并对涉案土地进行实地勘验,与双方当事人一起对树木进行清点、登记,同时邀请党委政府有关领导、村委成员、村民代表及相关群众到现场见证,并将勘验全程录像、摄影。

    通过法官现场讲解和引导,该村29件土地承包合同纠纷已全部达成了调解协议。办案法官指导当事人对达成的调解协议申请司法确认,随即又对调解协议进行了现场审查,并出具了确认决定书,确认率达100%。同时,该村村民同意在协议届满前将涉案土地上的树木全部伐掉,地上附着物清理完毕,并将涉案土地移交村委会,困扰该村多年的土地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庭审进课堂

    去年10月,该院将庭审现场搬进了原胶南市职教中心的学术报告厅,对80后、90后被告人高某、刘某涉嫌寻衅滋事罪、敲诈勒索罪一案进行了现场开庭。偌大的报告厅里座无虚席,近200名学生参加旁听,校园闭路电视面向校内进行现场转播,对从未参加过法庭庭审的广大师生来说既新奇又严肃。最终,法院以敲诈勒索罪、寻衅滋事罪,一审判处被告人高某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一万元;以寻衅滋事罪,一审判处被告人刘某拘役五个月。庭审结束后,刑庭审判人员就此案从犯罪起因、危害后果、被告人改过自新等方面对旁听学生进行了判后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了学生明辨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011级数控班的学生小孟告诉记者:“在旁听这起案件之前我们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通过此次现场旁听,不但增强了我们的法律意识,也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触犯法律的严重性”。职教中心主任石兆胜表示,这些孩子从小在学校,法律意识比较淡薄,不知什么是犯罪,有时候犯不犯罪就在一念之间。这次举行的庭审进课堂活动很有必要,通过鲜明的案例,可以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制教育,这比书本传教更有效果。“在工作中,我们将‘五进’活动转化为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和改进机关作风的长效机制,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化解社会矛盾,服务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基层民生改善。”黄岛法院表示。

    据悉,自去年12月份以来,该院通过举办各类法制报告会、召开民主座谈会、走访困难群众等活动60余起,为辖区群众、企业解决各类矛盾纠纷20余件,为辖区发展营造了更加和谐的法制环境。

(本文载于201341日《青岛财经日报》A20版)


关闭

版权所有:青岛市黄岛区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长江中路190号 电话0532-86988355  邮编:266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