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疫情影响,近日,青岛海事法院经过隔空协调、及时听证、现场执行两日缜密安排,顺利执行交船整改的民事调解书,完成渔船交付,助力远洋渔船复产迈出第一步。
纠纷原委
据悉,文登市某水产公司委托荣成某造船公司制造3000吨级的钢制远洋渔船,2016年交付后船舶出现震颤问题,水产公司遂诉至青岛海事法院,请求退还船舶并赔偿损失。青岛海事法院于2019年6月判决准予水产公司的主要诉讼请求。判决后造船公司不服,上诉到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过程中,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由水产公司将涉案远洋渔船交给造船公司予以整改,并将双方整改事项、判断标准、整改后的处理等事项予以约定。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19年12月出具民事调解书,确认该协议。
申请执行
调解书生效后,水产公司于2020年1月下旬以造船公司不接收涉案渔船为由申请强制造船公司接收船舶并履行调解书进行整改;转过春节,造船公司亦于2020年3月中旬以水产公司不履行和解协议为由申请在法院主持下交接涉案渔船并履行调解书相关义务。
隔空协调
经了解,双方公司办公场所均在威海市荣成市石岛镇,涉案渔船也停泊在位于石岛的造船公司码头外水域。双方申请强制执行时,正值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高发期间,所有外出办案均予暂停。为及时推进执行进度,主办法官积极与双方联系,要求尽快制定交接方案。双方当事人经过这几年的诉讼对彼此的信任程度均已降至冰点,直接协商已无可能。于是双方的方案和意见都通过微信由主办法官在中间传递。历时一个多月,经过多个回合的协商,最终双方讨论出了核心的几个问题,并初步达成基本方案。
法院听证
随着交接方案基本成型,疫情影响也逐渐减低。2020年5月初,青岛海事法院诉讼服务平台线下工作对外开放。主办法官第一时间通知双方安排时间举行听证会。5月中旬,在主办法官的主持下,双方在青岛海事法院审判法庭就交船事宜进行听证协商,结合双方意见,主办法官最终对交船工作的流程作出原则性规定,包括交船时间为5月27日、交船地点为船舶现停泊的石岛海域、交船前船舶现状检验的检验机构、船舶拖航事宜以及需要船东配合的事项等。
现状检验
5月27日上午,按照方案,现场听证会在船舶停泊地青岛海事法院石岛法庭召开,双方及约定的检验机构到场,对现状检验和交船细节做最后商定。
考虑到各种不确定因素,所有程序全部提前。中午12时,在主办法官的主持下,法院办案人员、船东代表和船员、船厂代表、检验机构人员共二十余人一起乘上拖轮,驶向涉案船舶锚泊的锚地。
天公作美,风平浪静。全体人员顺利登轮。前后经过四个小时的连续工作,船舶现状检验完成;为了第二天拖带工作顺利进行,登船船员试运行起锚的各项设备,均正常。各方人员代表在检验记录上签字确认。
经造船公司与拖轮公司确认,交船最适宜的潮位出现在次日中午12时,主办法官要求各方提前半小时进场准备。
交船拖带
5月28日早7时,接造船公司转达的拖轮公司消息,适宜潮位时间提前至10时30分。潮位就是命令!主办法官紧急联系船东代表和检验人员提前安排人员到场。
因前日试验起锚设备正常,预计起锚时间在半小时左右。然而预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由于锚抛在海里已一年之久,海底的各种渔网、钢丝、钢筋等废旧物品缠绕在锚上,任凭起锚机如何工作,锚就是纹丝不动。主办法官当机立断,请船厂增加两条拖轮,并购买气刀、气剪等专业切割设备投入“解锚”工作。这项工作直至下午14时25分仍未完成,锚仍然没有太大松动。拖轮公司经过计算,如果在14时30分锚头仍未露出,潮水状况就不能支持今天的拖带工作,需要锚头露出海面后结合潮水状况以确定下一次的拖带时间。
正在大家面露愁云时,14时27分,现场传来锚爪松动的消息,大家的精神为之一振!功夫不负有心人,14时30分,锚头奇迹般摆脱了束缚露出海面!锚上还缠挂着被切割断裂的各种钢筋废弃物。
之后的十分钟,这个3000吨级的庞然大物终于正式起锚!随着拖轮一声汽笛长鸣,拖带开始,现场一片欢呼!主办法官心中长舒一口气。造船公司、水产公司及法院各方代表在交船协议上签字。记录下了这个时刻:2020年5月28日14时58分。
尾声
钢制渔船于当晚19时到达修理船厂海域,为确保船舶安全,船厂即于当晚安排泊位。两小时后船舶安全靠泊。
据悉,目前造船公司已经按照民事调解书的内容开展整改,如果整改顺利,两个月左右渔船将完全复产。
责任编辑:宋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