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法院网站
 | 
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

这个法官团队,专门修复医患之间的“裂痕”——6月16日《青岛晚报》整版报道市北法院周敏医疗纠纷化解团队事迹

2022年06月22日
作者: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法院
打印 分享到:

  

“我和家人把你当成拯救我于病痛的全能天使,你却让我失望……

  你我本是一个战壕中共同抗击病魔的战友,你却一下把火力对准我……”

  现实生活中,医患纠纷、医疗诉讼一再出现,影响了社会和谐,也影响医患双方那份本该有的信赖感。

  在青岛,每年60%的涉三甲医院医疗纠纷和70%的私立医院、个体诊所医疗纠纷案件,都是由同一个法官团队审理。

  在医院,医护人员医治的是伤病的身躯;在法院调解工作室,他们修复的是那份受损的信任——近日,记者走进市北区人民法院“周敏法官医疗纠纷调解工作室”,听他们讲述了“修心”的故事。

  耐心说服劝解让百万赔偿金案结事了

  前不久,一家医院被患者家属告上法庭:患者因交通事故导致左足受伤,在诊疗过程中,医院存在医疗过失,导致了患者病情恶化,成为植物人。经鉴定,医院医疗行为过失与患者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且过错参与度为80%-90%,法院依法判决,医院需要向患者支付近100万元赔偿金。

  医院觉得赔偿金额过高,一时拿不出来这么多钱;与此同时,患者一方因前期治疗所欠外债急需偿还,继续治疗也急需费用——市北区人民法院“周敏法官医疗纠纷调解工作室”的法官接到当事人的求助电话后,高度重视。

  这起案件审判工作已经结束,如果被告不履行判决义务,原告可以直接申请执行。但团队希望,这起纠纷能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团队组织双方判后答疑,向被告解释作出判决的法律依据,并积极协调医患双方共同协商解决方案。

  通过大量的说服劝解工作,被告态度逐渐缓和,最终双方达成一致:被告先支付50%赔偿款,余款分期支付。如此一来,既避免了当事人再立执行案件的诉累,又及时解决了当事人的急难愁盼的问题,实现案结事了。

  这个法官调解工作室专门调解医患纠纷

  常言道,医者仁心,没有一个医生不想将患者从伤病中拯救出来。但是,医学是一门有着不确定性的学科,医学的发展,无法完全满足人类对健康的渴求;除此之外,很多患者缺乏医疗知识,医护人员很难解释得通,患者难以理解医护人员对正确的医疗处理、疾病的自然转归和难以避免的并发症等情况,甚至干脆不信任医生——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全社会权利意识的增强,青岛市每年的医疗纠纷、医疗诉讼开始增加。

  市北区常住人口超过110万,人口密集,医疗资源集中,全市半数以上的三甲医院都集中于市北区之内,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多发——为高效调处市北区乃至青岛城区医疗纠纷,市北区人民法院于2017年成立“周敏医疗审判团队”,并在团队基础上于2019年成立“周敏法官医疗纠纷调解工作室”,对类似案件进行专门的调解。

  周敏对曾经办理过的一起案件记忆犹新:一名患有肺癌的男子入院治疗后,医生为了挽救他,对他实施了肺部穿刺。可由于过了溶栓期,病人出现了脑血栓。家人认为医院诊治存在过错,将医院告上法庭。

  “这种情况下,医患双方都觉得委屈。”周敏感叹,大夫想的是治病救人,但没有达到家属的期望值;家属认为,患者不应该走着进去,躺着出来——双方本该是一个战壕中共同抗击病魔的战友,却到了对簿公堂的地步。

  把每一份鉴定报告书都当成教材学习

  司法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在遵循公平正义原则的前提下,怎样既维护患方的正当权益,又保护医护人员履职尽责救死扶伤?如何从法律的角度回答好这个问题,考验着周敏和她的团队成员。

  “我审了20多年医疗案件,从我自己的角度来看,我自己必须懂基本的医疗知识。”周敏告诉记者,为了让审判和调解更专业,医学通识讲义、医学基础知识等医学书籍,都是她经常要阅读的;除此之外,周敏还经常拜访鉴定专家及医疗专家,在他们不忙的时候,向他们请教。

  医疗纠纷案件中,原被告双方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是否具有因果关系、过错参与度等方面。法院依职权或医疗纠纷中一方当事人提出申请并经法院批准,可委托鉴定机构就医方是否具有过错、损害结果与医方过错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过错参与度等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这个鉴定被称作“过错参与度鉴定”。“这种事情,还有可能发生在其他医生和患者身上,法官和医生一样,都要不断累积经验。”正因为如此,周敏将每一份鉴定报告书,都当成教材学习,遇到不懂的,她会立刻请教专业的鉴定人。从不知到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从初步了解到深入了解,周敏成了专家。

  她的团队调解撤诉率达到78.5%

  身为专家,研究得越深入,周敏越能体会到医患双方的“结”:有时是患方没有预料到病症的凶险,对医院期望值过高;有时是诊疗过程中出现了难以避免的转归和并发症。当然,部分医护人员确实存在主观过错。社会上大部分人都会理解尊重医护人员,但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或者亲人身边,很多人就难以接受了。

  前几年,周敏办理过一起案件:一名婴儿出生后,因为新生儿黄疸被送入保温箱中。婴儿被送回父母身边时,父母发现孩子竟然有骨折,和医院协商未果后,将医院告上法庭。但经过检查,孩子患有小儿病理性骨折——病理性骨折一般是先天性成骨发育不全或者有先天性疾病,轻微或者无外力都能造成骨折。“社会上绝大多数人都是讲道理的,能听得进去医生的介绍。但这种情况下,父母很难接受。”周敏感叹:孩子刚生下来就从母亲身边被送进保温箱,回到母亲身边竟然骨折了,任何父母都会接受不了。

  矛盾再激烈的案件,周敏和她的团队都能面对:团队的调撤率达到78.5%。“我首先是听他们把话说完。”周敏称,原告方能把话说出来,心中的怨气会随着声音的释放消散一些;随后,周敏开始用法律知识和所掌握的医学知识,结合以前的案例从诊疗过程及患者基础疾病等方面分析医患双方的责任,但不会急于让患方给出答复,而是给他们留出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咨询与考虑。

  另一方面,周敏也会和医方耐心沟通,经与医患双方反复沟通,待双方意见基本成熟后再组织共同调解,中间如果遇到不理解,她还会反复讲解。

  在周敏和团队其他成员的努力下,一件又一件的案件实现了调解,不仅减少了患者和医生诉累,还节约了宝贵的司法资源。

  建起“专家库”帮法官答疑解惑

  记者从市北区人民法院了解到,2019年“周敏法官医疗纠纷化解工作室”成立后,法院进一步系统整合“专业化”司法资源,将辖区内所有医疗事故赔偿、医疗过错赔偿、患者欠医疗费等医疗合同纠纷、医疗机构场所内发生的侵权纠纷案件以及医疗纠纷司法确认案件全部纳入职能范畴。

  目前,“周敏法官医疗纠纷化解工作室”形成了“资深法官+专门助理+书记员”的专业医疗解纷队伍。团队还大力推进医疗解纷“专家库”建设,与市、区卫健委和高校密切联动,在各项纠纷多发领域分别选取至少两名权威专家组成专家库,对审判中涉及的医疗专业知识提供参考意见,更好的指导医疗审判团队定纷止争。团队建立了专家库,吸引高校教授、医疗专家、鉴定机构专业人员等各类人才28人,有力推动了纠纷高效化解和患者权益充分保障。

  目前,“周敏法官医疗纠纷化解工作室”集中审理了青岛全市60%的涉三甲医院医疗纠纷和70%的私立医院、个体诊所医疗纠纷案件,年均化解医疗纠纷410件,有力促推和维护了医患关系和谐,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法院

QINGDAO SHIBEI DISTRICT PEOPLE'S COU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