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全市法院2014年在多方面大胆探索创新机制,大力促进司法为民、公正司法诸多新亮点。
亮点一:开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
2014年6月27日,青岛成为18个试点城市之一。在此之前,青岛中院先行先试,探索建立了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协调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等单位,通过“五化五集中”实行快侦、快诉、快审,为轻微刑事案件审判提速。2014年9月18日,城阳法院通过这一机制,利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完成了10起轻微刑事案件的审理和宣判工作。
亮点二: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示范法院建设。
市中院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新模式,坚持调解优先、多方参与,实施诉前、诉中联动调解以及调解确认、督促及时履行等措施,与市司法局、旅游局、贸促会、台办等建立了联调联解机制,与市企业家协会、市律协等行业组织建立了司法确认机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使更多的纠纷化解在源头、解决在当地。2014年以来,全市法院通过立案速调中心或人民调解工作室以诉前调解的方式化解民商事纠纷5000余起;全市法院一审民商事案件调解撤诉率达60.2%。2014年底,青岛中院被最高法院确立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示范法院。
亮点三:建立“大少审、大家事”审判体系。
注重涉未成年人矛盾的综合化解,把涉未成年人离婚案件的审理职能调整到少审庭,建立起“大少审、大家事”审判体系,打造“关爱未来、共铸明天”爱心审判品牌。2014年10月初,最高法院在青岛设立了全国第一个预防惩治性侵犯罪联动机制试点。
亮点四:深入推进司法公开。
推进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启用新版政务网站,开通互联网庭审直播,所有庭审全部实现同步录音录像,当事人可随时通过网站查询审委会委员、法官信息和案件进展信息,其中网上可查裁判文书6.5万份,总数位居全省第一。建设青岛法院官方微博群,实时播报大要案审理情况,发布信息8550条,关注网民达6.2万。中院官方微博对平度“3·21”纵火案全程直播,两次开庭历时四天,发布庭审信息14万余字,阅读量达333万次,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亮点五:加强人民陪审员工作。
以崂山法院开发的“一网通”为蓝本,推出了人民陪审员信息管理系统,对陪审员的选任培训、随机抽取、视频监督、业绩评价等工作实现全程网络化管理。目前全市陪审员总数已达到1212名,提前完成“倍增计划”,参审案件4.5万件,占一审普通程序案件的85.7%。
亮点六:建立“一庭两室”妇女维权平台。
建立由“妇女维权合议庭”、“妇女维权调解室”和“家事心语工作室”组成的“一庭二室”妇女维权工作平台,把握妇女权益保护案件特点,充分运用社会力量参与纠纷化解,依法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亮点七:推行电子送达及在线网络调解。
率先施行电子送达工作,通过电子邮件接收部分商事案件的法律文书,并在电子邮件送达基础上延伸出在线网络调解机制。2014年,共通过电子邮件送达商事案件法律文书803件、接收法律文书1213份,通过网络在线调解一审重大案件15件。
亮点八:加强减刑假释工作。
健全减刑假释工作机制,对职务犯罪、金融犯罪、涉黑犯罪罪犯的减刑假释,一律开庭审理,在全省率先实现了远程视频开庭、同步宣判,并通过邀请代表委员旁听、互联网直播等方式,自觉接受社会监督。2014年,共裁定不予减刑、假释或变更减刑幅度的案件55件。
亮点九:建立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制度。
强化执行威慑机制建设,建立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制度,推进与银行、国土房管、工商、车管等单位的司法查控网络建设,依法惩治失信被执行人。2014年,共限制乘坐飞机等高消费行为797人次,限制出境32人,拘传2227人,司法拘留711人,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追究刑事责任12人;在报纸、官方微博上公布4101名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并通过海尔路户外电子屏滚动播放,17%的失信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了义务。
亮点十:设立知识产权巡回法庭。
2014年11月20日,市中级法院知识产权巡回法庭在中德生态园正式揭牌成立,这也是山东省首家正式运行的知识产权巡回法庭。巡回法庭成立后,涉园区乃至西海岸新区范围内知识产权案件的立案、审理、诉前证据及财产保全、诉前禁令等临时措施都将在巡回法庭就近办理,进一步优化了知识产权司法服务措施,适时组织法官入园进行交流培训及调研,提高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亮点十一:开展严惩毒品犯罪专项行动。
针对当前毒品犯罪形势,与公安、检察、海关等开展严惩毒品犯罪专项行动,先后对54起毒品犯罪案件的117名被告人集中宣判。被告人方妈鞍等5人贩卖、运输毒品一案,因其贩卖毒品数量大、纯度高,且系累犯、再犯,均被判处死刑。
亮点十二:加强金融审判工作。
2014年以来,受部分问题公司涉案影响,中院金融类案件数收案数量和标的额同比分别增长402%和605%。市中院对这类案件建立“快速通道”,87%的案件得到妥善解决,最大限度维护了我市金融安全。
亮点十三:设立资源环保行政案件合议庭。
市中院于2014年6月12日设立资源环保行政案件合议庭,对这类案件实行专业化审理。对跨区域生态环境行政案件,实行指定管辖或提级管辖,形成打击资源环境违法行为的合力。2014年,全市法院共审结资源环保行政案件650件。
——本文载于2015年1月30日《青岛日报》蓝海资讯
昨日,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全市法院2014年在多方面大胆探索创新机制,大力促进司法为民、公正司法诸多新亮点。
亮点一:开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
2014年6月27日,青岛成为18个试点城市之一。在此之前,青岛中院先行先试,探索建立了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协调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等单位,通过“五化五集中”实行快侦、快诉、快审,为轻微刑事案件审判提速。2014年9月18日,城阳法院通过这一机制,利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完成了10起轻微刑事案件的审理和宣判工作。
亮点二: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示范法院建设。
市中院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新模式,坚持调解优先、多方参与,实施诉前、诉中联动调解以及调解确认、督促及时履行等措施,与市司法局、旅游局、贸促会、台办等建立了联调联解机制,与市企业家协会、市律协等行业组织建立了司法确认机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使更多的纠纷化解在源头、解决在当地。2014年以来,全市法院通过立案速调中心或人民调解工作室以诉前调解的方式化解民商事纠纷5000余起;全市法院一审民商事案件调解撤诉率达60.2%。2014年底,青岛中院被最高法院确立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示范法院。
亮点三:建立“大少审、大家事”审判体系。
注重涉未成年人矛盾的综合化解,把涉未成年人离婚案件的审理职能调整到少审庭,建立起“大少审、大家事”审判体系,打造“关爱未来、共铸明天”爱心审判品牌。2014年10月初,最高法院在青岛设立了全国第一个预防惩治性侵犯罪联动机制试点。
亮点四:深入推进司法公开。
推进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启用新版政务网站,开通互联网庭审直播,所有庭审全部实现同步录音录像,当事人可随时通过网站查询审委会委员、法官信息和案件进展信息,其中网上可查裁判文书6.5万份,总数位居全省第一。建设青岛法院官方微博群,实时播报大要案审理情况,发布信息8550条,关注网民达6.2万。中院官方微博对平度“3·21”纵火案全程直播,两次开庭历时四天,发布庭审信息14万余字,阅读量达333万次,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亮点五:加强人民陪审员工作。
以崂山法院开发的“一网通”为蓝本,推出了人民陪审员信息管理系统,对陪审员的选任培训、随机抽取、视频监督、业绩评价等工作实现全程网络化管理。目前全市陪审员总数已达到1212名,提前完成“倍增计划”,参审案件4.5万件,占一审普通程序案件的85.7%。
亮点六:建立“一庭两室”妇女维权平台。
建立由“妇女维权合议庭”、“妇女维权调解室”和“家事心语工作室”组成的“一庭二室”妇女维权工作平台,把握妇女权益保护案件特点,充分运用社会力量参与纠纷化解,依法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亮点七:推行电子送达及在线网络调解。
率先施行电子送达工作,通过电子邮件接收部分商事案件的法律文书,并在电子邮件送达基础上延伸出在线网络调解机制。2014年,共通过电子邮件送达商事案件法律文书803件、接收法律文书1213份,通过网络在线调解一审重大案件15件。
亮点八:加强减刑假释工作。
健全减刑假释工作机制,对职务犯罪、金融犯罪、涉黑犯罪罪犯的减刑假释,一律开庭审理,在全省率先实现了远程视频开庭、同步宣判,并通过邀请代表委员旁听、互联网直播等方式,自觉接受社会监督。2014年,共裁定不予减刑、假释或变更减刑幅度的案件55件。
亮点九:建立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制度。
强化执行威慑机制建设,建立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制度,推进与银行、国土房管、工商、车管等单位的司法查控网络建设,依法惩治失信被执行人。2014年,共限制乘坐飞机等高消费行为797人次,限制出境32人,拘传2227人,司法拘留711人,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追究刑事责任12人;在报纸、官方微博上公布4101名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并通过海尔路户外电子屏滚动播放,17%的失信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了义务。
亮点十:设立知识产权巡回法庭。
2014年11月20日,市中级法院知识产权巡回法庭在中德生态园正式揭牌成立,这也是山东省首家正式运行的知识产权巡回法庭。巡回法庭成立后,涉园区乃至西海岸新区范围内知识产权案件的立案、审理、诉前证据及财产保全、诉前禁令等临时措施都将在巡回法庭就近办理,进一步优化了知识产权司法服务措施,适时组织法官入园进行交流培训及调研,提高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亮点十一:开展严惩毒品犯罪专项行动。
针对当前毒品犯罪形势,与公安、检察、海关等开展严惩毒品犯罪专项行动,先后对54起毒品犯罪案件的117名被告人集中宣判。被告人方妈鞍等5人贩卖、运输毒品一案,因其贩卖毒品数量大、纯度高,且系累犯、再犯,均被判处死刑。
亮点十二:加强金融审判工作。
2014年以来,受部分问题公司涉案影响,中院金融类案件数收案数量和标的额同比分别增长402%和605%。市中院对这类案件建立“快速通道”,87%的案件得到妥善解决,最大限度维护了我市金融安全。
亮点十三:设立资源环保行政案件合议庭。
市中院于2014年6月12日设立资源环保行政案件合议庭,对这类案件实行专业化审理。对跨区域生态环境行政案件,实行指定管辖或提级管辖,形成打击资源环境违法行为的合力。2014年,全市法院共审结资源环保行政案件650件。
——本文载于2015年1月30日《青岛日报》蓝海资讯
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
QINGDAO INTERMEDIATE PEOPLE'S COURT
昨日,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全市法院2014年在多方面大胆探索创新机制,大力促进司法为民、公正司法诸多新亮点。
亮点一:开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
2014年6月27日,青岛成为18个试点城市之一。在此之前,青岛中院先行先试,探索建立了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协调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等单位,通过“五化五集中”实行快侦、快诉、快审,为轻微刑事案件审判提速。2014年9月18日,城阳法院通过这一机制,利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完成了10起轻微刑事案件的审理和宣判工作。
亮点二: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示范法院建设。
市中院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新模式,坚持调解优先、多方参与,实施诉前、诉中联动调解以及调解确认、督促及时履行等措施,与市司法局、旅游局、贸促会、台办等建立了联调联解机制,与市企业家协会、市律协等行业组织建立了司法确认机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使更多的纠纷化解在源头、解决在当地。2014年以来,全市法院通过立案速调中心或人民调解工作室以诉前调解的方式化解民商事纠纷5000余起;全市法院一审民商事案件调解撤诉率达60.2%。2014年底,青岛中院被最高法院确立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示范法院。
亮点三:建立“大少审、大家事”审判体系。
注重涉未成年人矛盾的综合化解,把涉未成年人离婚案件的审理职能调整到少审庭,建立起“大少审、大家事”审判体系,打造“关爱未来、共铸明天”爱心审判品牌。2014年10月初,最高法院在青岛设立了全国第一个预防惩治性侵犯罪联动机制试点。
亮点四:深入推进司法公开。
推进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启用新版政务网站,开通互联网庭审直播,所有庭审全部实现同步录音录像,当事人可随时通过网站查询审委会委员、法官信息和案件进展信息,其中网上可查裁判文书6.5万份,总数位居全省第一。建设青岛法院官方微博群,实时播报大要案审理情况,发布信息8550条,关注网民达6.2万。中院官方微博对平度“3·21”纵火案全程直播,两次开庭历时四天,发布庭审信息14万余字,阅读量达333万次,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亮点五:加强人民陪审员工作。
以崂山法院开发的“一网通”为蓝本,推出了人民陪审员信息管理系统,对陪审员的选任培训、随机抽取、视频监督、业绩评价等工作实现全程网络化管理。目前全市陪审员总数已达到1212名,提前完成“倍增计划”,参审案件4.5万件,占一审普通程序案件的85.7%。
亮点六:建立“一庭两室”妇女维权平台。
建立由“妇女维权合议庭”、“妇女维权调解室”和“家事心语工作室”组成的“一庭二室”妇女维权工作平台,把握妇女权益保护案件特点,充分运用社会力量参与纠纷化解,依法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亮点七:推行电子送达及在线网络调解。
率先施行电子送达工作,通过电子邮件接收部分商事案件的法律文书,并在电子邮件送达基础上延伸出在线网络调解机制。2014年,共通过电子邮件送达商事案件法律文书803件、接收法律文书1213份,通过网络在线调解一审重大案件15件。
亮点八:加强减刑假释工作。
健全减刑假释工作机制,对职务犯罪、金融犯罪、涉黑犯罪罪犯的减刑假释,一律开庭审理,在全省率先实现了远程视频开庭、同步宣判,并通过邀请代表委员旁听、互联网直播等方式,自觉接受社会监督。2014年,共裁定不予减刑、假释或变更减刑幅度的案件55件。
亮点九:建立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制度。
强化执行威慑机制建设,建立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制度,推进与银行、国土房管、工商、车管等单位的司法查控网络建设,依法惩治失信被执行人。2014年,共限制乘坐飞机等高消费行为797人次,限制出境32人,拘传2227人,司法拘留711人,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追究刑事责任12人;在报纸、官方微博上公布4101名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并通过海尔路户外电子屏滚动播放,17%的失信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了义务。
亮点十:设立知识产权巡回法庭。
2014年11月20日,市中级法院知识产权巡回法庭在中德生态园正式揭牌成立,这也是山东省首家正式运行的知识产权巡回法庭。巡回法庭成立后,涉园区乃至西海岸新区范围内知识产权案件的立案、审理、诉前证据及财产保全、诉前禁令等临时措施都将在巡回法庭就近办理,进一步优化了知识产权司法服务措施,适时组织法官入园进行交流培训及调研,提高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亮点十一:开展严惩毒品犯罪专项行动。
针对当前毒品犯罪形势,与公安、检察、海关等开展严惩毒品犯罪专项行动,先后对54起毒品犯罪案件的117名被告人集中宣判。被告人方妈鞍等5人贩卖、运输毒品一案,因其贩卖毒品数量大、纯度高,且系累犯、再犯,均被判处死刑。
亮点十二:加强金融审判工作。
2014年以来,受部分问题公司涉案影响,中院金融类案件数收案数量和标的额同比分别增长402%和605%。市中院对这类案件建立“快速通道”,87%的案件得到妥善解决,最大限度维护了我市金融安全。
亮点十三:设立资源环保行政案件合议庭。
市中院于2014年6月12日设立资源环保行政案件合议庭,对这类案件实行专业化审理。对跨区域生态环境行政案件,实行指定管辖或提级管辖,形成打击资源环境违法行为的合力。2014年,全市法院共审结资源环保行政案件650件。
——本文载于2015年1月30日《青岛日报》蓝海资讯
昨日,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全市法院2014年在多方面大胆探索创新机制,大力促进司法为民、公正司法诸多新亮点。
亮点一:开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
2014年6月27日,青岛成为18个试点城市之一。在此之前,青岛中院先行先试,探索建立了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协调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等单位,通过“五化五集中”实行快侦、快诉、快审,为轻微刑事案件审判提速。2014年9月18日,城阳法院通过这一机制,利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完成了10起轻微刑事案件的审理和宣判工作。
亮点二: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示范法院建设。
市中院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新模式,坚持调解优先、多方参与,实施诉前、诉中联动调解以及调解确认、督促及时履行等措施,与市司法局、旅游局、贸促会、台办等建立了联调联解机制,与市企业家协会、市律协等行业组织建立了司法确认机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使更多的纠纷化解在源头、解决在当地。2014年以来,全市法院通过立案速调中心或人民调解工作室以诉前调解的方式化解民商事纠纷5000余起;全市法院一审民商事案件调解撤诉率达60.2%。2014年底,青岛中院被最高法院确立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示范法院。
亮点三:建立“大少审、大家事”审判体系。
注重涉未成年人矛盾的综合化解,把涉未成年人离婚案件的审理职能调整到少审庭,建立起“大少审、大家事”审判体系,打造“关爱未来、共铸明天”爱心审判品牌。2014年10月初,最高法院在青岛设立了全国第一个预防惩治性侵犯罪联动机制试点。
亮点四:深入推进司法公开。
推进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启用新版政务网站,开通互联网庭审直播,所有庭审全部实现同步录音录像,当事人可随时通过网站查询审委会委员、法官信息和案件进展信息,其中网上可查裁判文书6.5万份,总数位居全省第一。建设青岛法院官方微博群,实时播报大要案审理情况,发布信息8550条,关注网民达6.2万。中院官方微博对平度“3·21”纵火案全程直播,两次开庭历时四天,发布庭审信息14万余字,阅读量达333万次,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亮点五:加强人民陪审员工作。
以崂山法院开发的“一网通”为蓝本,推出了人民陪审员信息管理系统,对陪审员的选任培训、随机抽取、视频监督、业绩评价等工作实现全程网络化管理。目前全市陪审员总数已达到1212名,提前完成“倍增计划”,参审案件4.5万件,占一审普通程序案件的85.7%。
亮点六:建立“一庭两室”妇女维权平台。
建立由“妇女维权合议庭”、“妇女维权调解室”和“家事心语工作室”组成的“一庭二室”妇女维权工作平台,把握妇女权益保护案件特点,充分运用社会力量参与纠纷化解,依法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亮点七:推行电子送达及在线网络调解。
率先施行电子送达工作,通过电子邮件接收部分商事案件的法律文书,并在电子邮件送达基础上延伸出在线网络调解机制。2014年,共通过电子邮件送达商事案件法律文书803件、接收法律文书1213份,通过网络在线调解一审重大案件15件。
亮点八:加强减刑假释工作。
健全减刑假释工作机制,对职务犯罪、金融犯罪、涉黑犯罪罪犯的减刑假释,一律开庭审理,在全省率先实现了远程视频开庭、同步宣判,并通过邀请代表委员旁听、互联网直播等方式,自觉接受社会监督。2014年,共裁定不予减刑、假释或变更减刑幅度的案件55件。
亮点九:建立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制度。
强化执行威慑机制建设,建立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制度,推进与银行、国土房管、工商、车管等单位的司法查控网络建设,依法惩治失信被执行人。2014年,共限制乘坐飞机等高消费行为797人次,限制出境32人,拘传2227人,司法拘留711人,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追究刑事责任12人;在报纸、官方微博上公布4101名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并通过海尔路户外电子屏滚动播放,17%的失信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了义务。
亮点十:设立知识产权巡回法庭。
2014年11月20日,市中级法院知识产权巡回法庭在中德生态园正式揭牌成立,这也是山东省首家正式运行的知识产权巡回法庭。巡回法庭成立后,涉园区乃至西海岸新区范围内知识产权案件的立案、审理、诉前证据及财产保全、诉前禁令等临时措施都将在巡回法庭就近办理,进一步优化了知识产权司法服务措施,适时组织法官入园进行交流培训及调研,提高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亮点十一:开展严惩毒品犯罪专项行动。
针对当前毒品犯罪形势,与公安、检察、海关等开展严惩毒品犯罪专项行动,先后对54起毒品犯罪案件的117名被告人集中宣判。被告人方妈鞍等5人贩卖、运输毒品一案,因其贩卖毒品数量大、纯度高,且系累犯、再犯,均被判处死刑。
亮点十二:加强金融审判工作。
2014年以来,受部分问题公司涉案影响,中院金融类案件数收案数量和标的额同比分别增长402%和605%。市中院对这类案件建立“快速通道”,87%的案件得到妥善解决,最大限度维护了我市金融安全。
亮点十三:设立资源环保行政案件合议庭。
市中院于2014年6月12日设立资源环保行政案件合议庭,对这类案件实行专业化审理。对跨区域生态环境行政案件,实行指定管辖或提级管辖,形成打击资源环境违法行为的合力。2014年,全市法院共审结资源环保行政案件650件。
——本文载于2015年1月30日《青岛日报》蓝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