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网站
 |  无障碍浏览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官方抖音

《齐鲁晚报》:青岛法院重拳打老赖 利剑出鞘专治不还钱

2016年11月22日
作者:张晓鹏
打印 分享到:

  老赖还想不还钱?法院亮剑了!10月19日至12月31日,青岛全市法院开展“执行利剑”活动,集中清理本年度新收执行案件和长期未结案件,重拳打击老赖。

  10月19日上午,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了“执行利剑”活动启动仪式。活动将于10月19日至12月31日在全市法院展开,集中清理本年度新收执行案件和长期未结案件。全市法院将大力开展涉民生案件、涉民工工资案件、涉金融案件等多项集中执行行动。

  活动包括六项具体目标:一、对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有法定事由的除外),全部启动财产处置程序,力争依法快速执结。二、彻底解决首封与优先权执行法院财产处分问题,优先权执行法院应当将此类未结案件于7个工作日内向首封法院出具商请移送执行函,首封法院应当在收到商请移送执行函之日起15日内出具移送执行函。三、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案件全部经过“四查一报”(查控被执行人存款、房地产、股权、车辆等财产情况,责令被执行人如实报告财产)证明无财产可供执行。对终结本次执行程序3个月以上的案件,再利用司法查控系统进行财产查询。四、未发放执行暂存款全部符合最高法院执行案款无法发放认定标准。五、本年度新收执行案件符合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条件的全部纳入,拘传被执行人不少于1200人次,司法拘留或罚款被执行人不少于120名。六、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执法监督员、人民陪审员、当事人见证执行听证、现场执行不少于600人次。

  十项措施破解执行难

  2013年以来,青岛全市法院执行案件收案数年均增长14.9%,今年以来,截止到目前已收案31458件,和去年同比增长16.23%。部分有履行能力的被执行人为达到规避执行的目的,采取虚假诉讼、隐匿、转移财产,甚至以暴力方式抗拒执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青岛法院多措并举加大对各类规避执行行为的处罚力度,努力破解执行难,取得了明显成效。2013年以来,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执行案件119929件,标的额706.47亿元,结案114091件,执行到位标的额336.45亿元。

  据介绍,全市法院为破解执行难主要采取了加大信用惩戒力度、加大拒执罪打击力度、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实行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开展专项清理活动、完善司法查控网络、完善互联网拍卖平台建设、健全执行联动机制、推行团队化执行、推行执行信息公开十项具体措施。实行失信被执行人“不纳入审批制”,每月通过新闻媒体、微博、微信、银行LED显示屏、户外大屏幕、社区宣传栏等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并推送给银行、发改委、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单位和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截至目前,全市法院已集中公布了24批共35553个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其中自然人29364个,法人或其他组织6189个),迫于信用压力和执行威慑,已有4074个失信被执行人履行义务或与申请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执结标的额53144.76万元。

  ——本文载于2016年11月18日《齐鲁晚报》T16版

《齐鲁晚报》:青岛法院重拳打老赖 利剑出鞘专治不还钱

来源:
2016年11月22日

  老赖还想不还钱?法院亮剑了!10月19日至12月31日,青岛全市法院开展“执行利剑”活动,集中清理本年度新收执行案件和长期未结案件,重拳打击老赖。

  10月19日上午,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了“执行利剑”活动启动仪式。活动将于10月19日至12月31日在全市法院展开,集中清理本年度新收执行案件和长期未结案件。全市法院将大力开展涉民生案件、涉民工工资案件、涉金融案件等多项集中执行行动。

  活动包括六项具体目标:一、对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有法定事由的除外),全部启动财产处置程序,力争依法快速执结。二、彻底解决首封与优先权执行法院财产处分问题,优先权执行法院应当将此类未结案件于7个工作日内向首封法院出具商请移送执行函,首封法院应当在收到商请移送执行函之日起15日内出具移送执行函。三、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案件全部经过“四查一报”(查控被执行人存款、房地产、股权、车辆等财产情况,责令被执行人如实报告财产)证明无财产可供执行。对终结本次执行程序3个月以上的案件,再利用司法查控系统进行财产查询。四、未发放执行暂存款全部符合最高法院执行案款无法发放认定标准。五、本年度新收执行案件符合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条件的全部纳入,拘传被执行人不少于1200人次,司法拘留或罚款被执行人不少于120名。六、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执法监督员、人民陪审员、当事人见证执行听证、现场执行不少于600人次。

  十项措施破解执行难

  2013年以来,青岛全市法院执行案件收案数年均增长14.9%,今年以来,截止到目前已收案31458件,和去年同比增长16.23%。部分有履行能力的被执行人为达到规避执行的目的,采取虚假诉讼、隐匿、转移财产,甚至以暴力方式抗拒执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青岛法院多措并举加大对各类规避执行行为的处罚力度,努力破解执行难,取得了明显成效。2013年以来,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执行案件119929件,标的额706.47亿元,结案114091件,执行到位标的额336.45亿元。

  据介绍,全市法院为破解执行难主要采取了加大信用惩戒力度、加大拒执罪打击力度、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实行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开展专项清理活动、完善司法查控网络、完善互联网拍卖平台建设、健全执行联动机制、推行团队化执行、推行执行信息公开十项具体措施。实行失信被执行人“不纳入审批制”,每月通过新闻媒体、微博、微信、银行LED显示屏、户外大屏幕、社区宣传栏等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并推送给银行、发改委、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单位和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截至目前,全市法院已集中公布了24批共35553个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其中自然人29364个,法人或其他组织6189个),迫于信用压力和执行威慑,已有4074个失信被执行人履行义务或与申请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执结标的额53144.76万元。

  ——本文载于2016年11月18日《齐鲁晚报》T16版

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

QINGDAO INTERMEDIATE PEOPLE'S COURT

《齐鲁晚报》:青岛法院重拳打老赖 利剑出鞘专治不还钱

2016年11月22日
作者:张晓鹏
打印 分享到:

  老赖还想不还钱?法院亮剑了!10月19日至12月31日,青岛全市法院开展“执行利剑”活动,集中清理本年度新收执行案件和长期未结案件,重拳打击老赖。

  10月19日上午,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了“执行利剑”活动启动仪式。活动将于10月19日至12月31日在全市法院展开,集中清理本年度新收执行案件和长期未结案件。全市法院将大力开展涉民生案件、涉民工工资案件、涉金融案件等多项集中执行行动。

  活动包括六项具体目标:一、对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有法定事由的除外),全部启动财产处置程序,力争依法快速执结。二、彻底解决首封与优先权执行法院财产处分问题,优先权执行法院应当将此类未结案件于7个工作日内向首封法院出具商请移送执行函,首封法院应当在收到商请移送执行函之日起15日内出具移送执行函。三、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案件全部经过“四查一报”(查控被执行人存款、房地产、股权、车辆等财产情况,责令被执行人如实报告财产)证明无财产可供执行。对终结本次执行程序3个月以上的案件,再利用司法查控系统进行财产查询。四、未发放执行暂存款全部符合最高法院执行案款无法发放认定标准。五、本年度新收执行案件符合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条件的全部纳入,拘传被执行人不少于1200人次,司法拘留或罚款被执行人不少于120名。六、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执法监督员、人民陪审员、当事人见证执行听证、现场执行不少于600人次。

  十项措施破解执行难

  2013年以来,青岛全市法院执行案件收案数年均增长14.9%,今年以来,截止到目前已收案31458件,和去年同比增长16.23%。部分有履行能力的被执行人为达到规避执行的目的,采取虚假诉讼、隐匿、转移财产,甚至以暴力方式抗拒执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青岛法院多措并举加大对各类规避执行行为的处罚力度,努力破解执行难,取得了明显成效。2013年以来,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执行案件119929件,标的额706.47亿元,结案114091件,执行到位标的额336.45亿元。

  据介绍,全市法院为破解执行难主要采取了加大信用惩戒力度、加大拒执罪打击力度、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实行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开展专项清理活动、完善司法查控网络、完善互联网拍卖平台建设、健全执行联动机制、推行团队化执行、推行执行信息公开十项具体措施。实行失信被执行人“不纳入审批制”,每月通过新闻媒体、微博、微信、银行LED显示屏、户外大屏幕、社区宣传栏等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并推送给银行、发改委、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单位和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截至目前,全市法院已集中公布了24批共35553个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其中自然人29364个,法人或其他组织6189个),迫于信用压力和执行威慑,已有4074个失信被执行人履行义务或与申请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执结标的额53144.76万元。

  ——本文载于2016年11月18日《齐鲁晚报》T16版

《齐鲁晚报》:青岛法院重拳打老赖 利剑出鞘专治不还钱

来源:
2016年11月22日

  老赖还想不还钱?法院亮剑了!10月19日至12月31日,青岛全市法院开展“执行利剑”活动,集中清理本年度新收执行案件和长期未结案件,重拳打击老赖。

  10月19日上午,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了“执行利剑”活动启动仪式。活动将于10月19日至12月31日在全市法院展开,集中清理本年度新收执行案件和长期未结案件。全市法院将大力开展涉民生案件、涉民工工资案件、涉金融案件等多项集中执行行动。

  活动包括六项具体目标:一、对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有法定事由的除外),全部启动财产处置程序,力争依法快速执结。二、彻底解决首封与优先权执行法院财产处分问题,优先权执行法院应当将此类未结案件于7个工作日内向首封法院出具商请移送执行函,首封法院应当在收到商请移送执行函之日起15日内出具移送执行函。三、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案件全部经过“四查一报”(查控被执行人存款、房地产、股权、车辆等财产情况,责令被执行人如实报告财产)证明无财产可供执行。对终结本次执行程序3个月以上的案件,再利用司法查控系统进行财产查询。四、未发放执行暂存款全部符合最高法院执行案款无法发放认定标准。五、本年度新收执行案件符合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条件的全部纳入,拘传被执行人不少于1200人次,司法拘留或罚款被执行人不少于120名。六、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执法监督员、人民陪审员、当事人见证执行听证、现场执行不少于600人次。

  十项措施破解执行难

  2013年以来,青岛全市法院执行案件收案数年均增长14.9%,今年以来,截止到目前已收案31458件,和去年同比增长16.23%。部分有履行能力的被执行人为达到规避执行的目的,采取虚假诉讼、隐匿、转移财产,甚至以暴力方式抗拒执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青岛法院多措并举加大对各类规避执行行为的处罚力度,努力破解执行难,取得了明显成效。2013年以来,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执行案件119929件,标的额706.47亿元,结案114091件,执行到位标的额336.45亿元。

  据介绍,全市法院为破解执行难主要采取了加大信用惩戒力度、加大拒执罪打击力度、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实行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开展专项清理活动、完善司法查控网络、完善互联网拍卖平台建设、健全执行联动机制、推行团队化执行、推行执行信息公开十项具体措施。实行失信被执行人“不纳入审批制”,每月通过新闻媒体、微博、微信、银行LED显示屏、户外大屏幕、社区宣传栏等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并推送给银行、发改委、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单位和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截至目前,全市法院已集中公布了24批共35553个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其中自然人29364个,法人或其他组织6189个),迫于信用压力和执行威慑,已有4074个失信被执行人履行义务或与申请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执结标的额53144.76万元。

  ——本文载于2016年11月18日《齐鲁晚报》T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