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实行立案登记制以来,全市法院收案数大幅上升。 2017年,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新收案件共计28900件,每名员额法官年平均结案312件。人民法院实现了“有案必立,有诉必理”的庄严承诺,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面对数量“庞大”的案件不断涌入法院,实施繁简分流和调解速裁成为破解案多人少矛盾的关键。根据上级法院关于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和开展调解速裁工作的部署要求,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大力构建“大调解、大速裁”的工作新格局,在提高审判效率的同时,也为企业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的司法保障。从3月14日至21日,记者在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蹲点采访一周,深入采访司法体制改革在一个基层法院中引发的巨大变化。
探访诉讼“一站式”走进立案大厅 诉讼事务全清
走进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规范严谨,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进入诉讼服务大厅之前,要经过多道安检。记者跟随一位当事人体验了一把,与商场储物柜一样,当事人先得把不能携带进入立案大厅的物品存起来,将条形码收好。紧接着就是过安检仪,同样是人、物分过,“这台安检仪是和机场的安检仪器一样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保护当事人的人身安全,以及法官的权益。 ”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立案庭庭长刘文杰告诉记者,假如一方当事人携带危险物品进入法院,尤其是比较棘手的纠纷,当事人的情绪难免会激动,万一失控,情况就比较危险。在经过仪器和人工多道程序安检后,当事人来到了诉讼服务大厅,宽敞明亮、分区清晰、智能化程度高,这是最贴切的描述。诉讼服务中心划分为休息等待、自助立案、窗口服务、信访接待等五大功能区。记者在诉讼服务大厅看到,当事人除了可以到窗口人工立案外,如果材料准备齐全,还可以利用自助立案机办理。除此之外,在自助诉讼服务台,当事人可以自助查询案件信息,打印诉讼材料,查阅法律法规等。智能化的立案大厅为当事人提供了“一站式”的诉讼服务,真正实现“走进立案大厅,诉讼事务全清”。
揭秘 费用免速度快委托调解“为什么这样红”
在立案大厅的当事人中,有很大一部分不是来 “立案”的,而是奔着“委托调解”这一新鲜事物来的。委托调解是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大调解、大速裁”工作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纠纷的主阵地。 2017年6月,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成立了委托调解中心并大力推广委托调解这一纠纷解决新模式。相较诉讼,委托调解具有哪些优势呢?为什么委托调解这一“新鲜事”成为很多当事人、律师眼中的“香饽饽”?带着这个问题,记着来到了导诉台。 “现在,很多当事人来到立案大厅之后,直接要求委托调解而不再立案,可以说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的委托调解招牌已经打响,并在当事人和律师中获得了认可。 ”程序分流员魏忠照法官介绍说。“当事人之所以慕名而来,主动要求选择委托调解,是因为委托调解具有传统诉讼难以比拟的优势:首先,委托调解是完全免费的,这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让经济困难的当事人打得起官司;其次,委托调解不受审判程序的限制,一审普通程序的审限是6个月甚至更长,这对于想快速解决问题的当事人来说是个痛点,而委托调解往往在十个工作日内就能解决问题;最后,委托调解一旦达成协议,经过司法确认程序后,与判决是具有同等效力的。当然了,当事人坚持要立案的,法院还是尊重当事人意愿给予立案。 ”刘文杰向记者道出了委托调解“为什么这样红”的秘密。
变革“分调裁”平台法官术业有专攻繁简案件有专人
今年年初,为了满足工作需要,缓解案多人少的矛盾,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党组决定对现有的内设机构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将现有的民三、民四、民五庭成建制转为速裁庭,将委托调解中心整体并入速裁庭,组建了5个速裁团队:交通事故速裁团队、金融保险速裁团队、劳动争议速裁团队、立案速裁团队、家事物业速裁团队。“这5个团队配备13名员额法官,其他4名入额院领导编入相应速裁团队,同时,将委托调解中心和委托调解工作站的调解员编入员额法官团队,由法官直接指挥,形成调裁一体化,所需的法官助理、书记员跟随员额法官一并调整,保证工作的连续性。 ”刘文杰说,到这里,就要介绍一下人民法院“分调裁”平台了,“分调裁”是指分流、调解、速裁,这个平台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分别是诉前调解分流系统、诉讼繁简分流系统、审判管理系统。对符合条件的家事纠纷、相邻关系纠纷、民间借贷纠纷、消费者权益纠纷等11类案件,在立案前征得当事人同意后直接进入委托调解程序,由法官助理及特邀调解员按照合法快速的原则,当调则调,对于调解不成的案件,则由分流员转立案庭进行立案登记后,继续分流至速裁团队进行速裁,由于案件经过调解,已经完成送达,争议焦点及证据基本固定,可以迅速进行裁判,大大简化了诉讼程序。这样一来,20%的员额法官审理80%的简单案件,80%的员额法官审理20%的复杂案件,实现简单案件快审、复杂案件精审。 “法院好比医院,医院看的是身体病,法院治的是社会病。 ”刘文杰告诉记者,到医院看病先挂号,然后到相应的科室,法院一样,不同的案件分流到不同的审判团队,这样“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针对普通小感冒,社区诊所就可解决,而疑难杂症则必须经过拍片查血、专家诊断,小病小治、大病大治,法院实施繁简分流跟看病是一个道理。
人物 调解矛盾纠纷从“史五百”到“史八百”的华丽升级
“你先说一下你的诉求吧。 ”“当时我是直行,他突然变道而且不打转向灯。 ”在诉讼服务中心的法官调解室里,法官史丽丽正在对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纠纷案件进行调解,你一言我一语,史丽丽适时说几句,几个回合下来,原本言辞激烈的双方当事人,情绪都得到缓和。史丽丽顺势明理释法,将诉讼风险、成本详细说给当事人听,最终,经过诉前调解,双方握手言和。 “调解这样的矛盾纠纷,最重要的是让当事人将心中‘怒火’发出来,适时引导。 ”史丽丽说。自2017年实施“分调裁”以来,史丽丽全年结案数量达到了855件,“史五百”已经华丽升级成为“史八百”。
举措引入律师调解化解各类矛盾 维护当事人权益
“省高院和省司法厅前期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律师调解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律师调解组织、调解场所、调解模式、调解案件范围等作出明确规定,并确定于3月底前在全省各市、县(区、市)开展试点,4月底在全省全面推开。”刘文杰告诉记者,这是一项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可以充分发挥律师职能作用,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目前,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与两家律师事务所积极交流沟通,筹备设立调解室。
据了解,律师协会依法成立的律师调解中心和各律师事务所依法建立的调解工作室是负责律师调解的组织形式。人民法院、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律师事务所分别设立律师调解室,作为律师调解员开展调解工作的场所。“对适宜调解的纠纷,登记立案前,在征询当事人同意后,人民法院可以委派给特邀律师调解组织进行调解。”刘文杰介绍,案件受理后或者在审理过程中,人民法院也可以委托给特邀律师调解组织进行调解。另外,律师调解组织接受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指派提供公益性调解。当事人可以自行向律师调解中心或律师事务所调解工作室申请调解。据了解,律师调解可以受理各类民商事纠纷,包括刑事附带民事纠纷的民事部分,但是婚姻关系、身份关系确认案件以及其他依案件性质不能进行调解的除外。律师调解一般由一名律师调解员主持,对于重大、疑难、复杂或者当事人要求由两名以上调解员共同调解的案件,可以由两名以上调解员调解,并由律师调解中心或律师调解工作室指定一名调解员主持,当事人具有正当理由的,可以申请更换律师调解员。另外,《实施意见》明确,法院委派调解、律师调解组织直接受理当事人申请调解纠纷的,可以按照有偿、低价原则向双方当事人收取调解费,标准不超过法院应收诉讼费的50%。法院委托、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指派的调解案件,不得收取调解费,经费由司法行政机关、律师协会通过政府采购服务或者补贴方式解决。“引入律师调解,可以提供多元化调解机制,提供多样化司法需求。 ”刘文杰告诉记者,这对于缓解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也是有益尝试。
举措 公正兼顾效率服务大局与保障民生“双赢”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一直以来是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矢志不渝的追求。在实现公平正义的道路上,效率与公正都非常重要,在全省新旧动能快速转换的情况下,快速化解矛盾、为新区提供规范高效的营商环境是法院的使命。 ”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光金介绍说,为此,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构建了“大调解、大速裁”工作格局,这也是响应全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工程的一项重大举措。
为提高司法效率,提供高效司法服务,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制定出台了多个专门的意见,通过巡回审判、成立专业合议庭专案专办等形式,依法审理、执行好涉及产业结构调整、城乡统筹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的各类案件,实现服务大局与保障民生 “双赢”,为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司法服务和法律保障。涉重点企业、项目案件快速审查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在审理阶段,除法律必须适用普通程序的外,原则上尽可能适用简易程序,尽量加快审理节奏,降低办案周期,依法及时作出裁判。在执行阶段,充分发挥执行威慑联动机制的作用,有效缩短执行周期,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胜诉当事人实现债权。通过提高司法效率,使各类生产要素迅速从诉讼中释放出来,尽快投入到新区建设之中,依法保障新区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同时,法院依法严厉打击扰乱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刑事案件。当前,西海岸新区建设正如火如荼,有些犯罪行为影响了新区建设的顺利推进,扰乱了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法院坚决保持从重、从快、从严的高压态势打击该类刑事犯罪,维护合法、有序、健康的经济发展环境。
“要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延伸服务,主动为企业超前化解矛盾也是必不可少的。 ”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光金介绍,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为此要求法官积极主动地走进企业,与企业对接,及时提出司法建议,堵塞企业管理漏洞。西海岸众多企业负责人纷纷称赞,法官将涉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的案件作为服务的重点,充分发挥法官志愿者的专业特长,分类服务,提高效能。此外,法院还积极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就企业对外开展业务、订立合同过程中如何灵活设定管辖权,从一般地域管辖,到协议管辖,到如何确定合同履行地,结合买卖合同和承揽合同中常见的实例开展法制讲座,为企业职工提供法律咨询。
名词解释 立案登记制
立案登记制是指案件受理制度。法院接到当事人提交的民事、行政起诉状时,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起诉,应当登记立案;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材料,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需要补充必要相关材料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在补齐相关材料后,应当在七日内做出决定是否立案登记。
——本文载于2018年3月25日《青岛晚报》6、7版
自实行立案登记制以来,全市法院收案数大幅上升。 2017年,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新收案件共计28900件,每名员额法官年平均结案312件。人民法院实现了“有案必立,有诉必理”的庄严承诺,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面对数量“庞大”的案件不断涌入法院,实施繁简分流和调解速裁成为破解案多人少矛盾的关键。根据上级法院关于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和开展调解速裁工作的部署要求,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大力构建“大调解、大速裁”的工作新格局,在提高审判效率的同时,也为企业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的司法保障。从3月14日至21日,记者在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蹲点采访一周,深入采访司法体制改革在一个基层法院中引发的巨大变化。
探访诉讼“一站式”走进立案大厅 诉讼事务全清
走进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规范严谨,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进入诉讼服务大厅之前,要经过多道安检。记者跟随一位当事人体验了一把,与商场储物柜一样,当事人先得把不能携带进入立案大厅的物品存起来,将条形码收好。紧接着就是过安检仪,同样是人、物分过,“这台安检仪是和机场的安检仪器一样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保护当事人的人身安全,以及法官的权益。 ”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立案庭庭长刘文杰告诉记者,假如一方当事人携带危险物品进入法院,尤其是比较棘手的纠纷,当事人的情绪难免会激动,万一失控,情况就比较危险。在经过仪器和人工多道程序安检后,当事人来到了诉讼服务大厅,宽敞明亮、分区清晰、智能化程度高,这是最贴切的描述。诉讼服务中心划分为休息等待、自助立案、窗口服务、信访接待等五大功能区。记者在诉讼服务大厅看到,当事人除了可以到窗口人工立案外,如果材料准备齐全,还可以利用自助立案机办理。除此之外,在自助诉讼服务台,当事人可以自助查询案件信息,打印诉讼材料,查阅法律法规等。智能化的立案大厅为当事人提供了“一站式”的诉讼服务,真正实现“走进立案大厅,诉讼事务全清”。
揭秘 费用免速度快委托调解“为什么这样红”
在立案大厅的当事人中,有很大一部分不是来 “立案”的,而是奔着“委托调解”这一新鲜事物来的。委托调解是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大调解、大速裁”工作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纠纷的主阵地。 2017年6月,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成立了委托调解中心并大力推广委托调解这一纠纷解决新模式。相较诉讼,委托调解具有哪些优势呢?为什么委托调解这一“新鲜事”成为很多当事人、律师眼中的“香饽饽”?带着这个问题,记着来到了导诉台。 “现在,很多当事人来到立案大厅之后,直接要求委托调解而不再立案,可以说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的委托调解招牌已经打响,并在当事人和律师中获得了认可。 ”程序分流员魏忠照法官介绍说。“当事人之所以慕名而来,主动要求选择委托调解,是因为委托调解具有传统诉讼难以比拟的优势:首先,委托调解是完全免费的,这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让经济困难的当事人打得起官司;其次,委托调解不受审判程序的限制,一审普通程序的审限是6个月甚至更长,这对于想快速解决问题的当事人来说是个痛点,而委托调解往往在十个工作日内就能解决问题;最后,委托调解一旦达成协议,经过司法确认程序后,与判决是具有同等效力的。当然了,当事人坚持要立案的,法院还是尊重当事人意愿给予立案。 ”刘文杰向记者道出了委托调解“为什么这样红”的秘密。
变革“分调裁”平台法官术业有专攻繁简案件有专人
今年年初,为了满足工作需要,缓解案多人少的矛盾,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党组决定对现有的内设机构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将现有的民三、民四、民五庭成建制转为速裁庭,将委托调解中心整体并入速裁庭,组建了5个速裁团队:交通事故速裁团队、金融保险速裁团队、劳动争议速裁团队、立案速裁团队、家事物业速裁团队。“这5个团队配备13名员额法官,其他4名入额院领导编入相应速裁团队,同时,将委托调解中心和委托调解工作站的调解员编入员额法官团队,由法官直接指挥,形成调裁一体化,所需的法官助理、书记员跟随员额法官一并调整,保证工作的连续性。 ”刘文杰说,到这里,就要介绍一下人民法院“分调裁”平台了,“分调裁”是指分流、调解、速裁,这个平台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分别是诉前调解分流系统、诉讼繁简分流系统、审判管理系统。对符合条件的家事纠纷、相邻关系纠纷、民间借贷纠纷、消费者权益纠纷等11类案件,在立案前征得当事人同意后直接进入委托调解程序,由法官助理及特邀调解员按照合法快速的原则,当调则调,对于调解不成的案件,则由分流员转立案庭进行立案登记后,继续分流至速裁团队进行速裁,由于案件经过调解,已经完成送达,争议焦点及证据基本固定,可以迅速进行裁判,大大简化了诉讼程序。这样一来,20%的员额法官审理80%的简单案件,80%的员额法官审理20%的复杂案件,实现简单案件快审、复杂案件精审。 “法院好比医院,医院看的是身体病,法院治的是社会病。 ”刘文杰告诉记者,到医院看病先挂号,然后到相应的科室,法院一样,不同的案件分流到不同的审判团队,这样“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针对普通小感冒,社区诊所就可解决,而疑难杂症则必须经过拍片查血、专家诊断,小病小治、大病大治,法院实施繁简分流跟看病是一个道理。
人物 调解矛盾纠纷从“史五百”到“史八百”的华丽升级
“你先说一下你的诉求吧。 ”“当时我是直行,他突然变道而且不打转向灯。 ”在诉讼服务中心的法官调解室里,法官史丽丽正在对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纠纷案件进行调解,你一言我一语,史丽丽适时说几句,几个回合下来,原本言辞激烈的双方当事人,情绪都得到缓和。史丽丽顺势明理释法,将诉讼风险、成本详细说给当事人听,最终,经过诉前调解,双方握手言和。 “调解这样的矛盾纠纷,最重要的是让当事人将心中‘怒火’发出来,适时引导。 ”史丽丽说。自2017年实施“分调裁”以来,史丽丽全年结案数量达到了855件,“史五百”已经华丽升级成为“史八百”。
举措引入律师调解化解各类矛盾 维护当事人权益
“省高院和省司法厅前期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律师调解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律师调解组织、调解场所、调解模式、调解案件范围等作出明确规定,并确定于3月底前在全省各市、县(区、市)开展试点,4月底在全省全面推开。”刘文杰告诉记者,这是一项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可以充分发挥律师职能作用,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目前,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与两家律师事务所积极交流沟通,筹备设立调解室。
据了解,律师协会依法成立的律师调解中心和各律师事务所依法建立的调解工作室是负责律师调解的组织形式。人民法院、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律师事务所分别设立律师调解室,作为律师调解员开展调解工作的场所。“对适宜调解的纠纷,登记立案前,在征询当事人同意后,人民法院可以委派给特邀律师调解组织进行调解。”刘文杰介绍,案件受理后或者在审理过程中,人民法院也可以委托给特邀律师调解组织进行调解。另外,律师调解组织接受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指派提供公益性调解。当事人可以自行向律师调解中心或律师事务所调解工作室申请调解。据了解,律师调解可以受理各类民商事纠纷,包括刑事附带民事纠纷的民事部分,但是婚姻关系、身份关系确认案件以及其他依案件性质不能进行调解的除外。律师调解一般由一名律师调解员主持,对于重大、疑难、复杂或者当事人要求由两名以上调解员共同调解的案件,可以由两名以上调解员调解,并由律师调解中心或律师调解工作室指定一名调解员主持,当事人具有正当理由的,可以申请更换律师调解员。另外,《实施意见》明确,法院委派调解、律师调解组织直接受理当事人申请调解纠纷的,可以按照有偿、低价原则向双方当事人收取调解费,标准不超过法院应收诉讼费的50%。法院委托、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指派的调解案件,不得收取调解费,经费由司法行政机关、律师协会通过政府采购服务或者补贴方式解决。“引入律师调解,可以提供多元化调解机制,提供多样化司法需求。 ”刘文杰告诉记者,这对于缓解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也是有益尝试。
举措 公正兼顾效率服务大局与保障民生“双赢”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一直以来是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矢志不渝的追求。在实现公平正义的道路上,效率与公正都非常重要,在全省新旧动能快速转换的情况下,快速化解矛盾、为新区提供规范高效的营商环境是法院的使命。 ”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光金介绍说,为此,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构建了“大调解、大速裁”工作格局,这也是响应全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工程的一项重大举措。
为提高司法效率,提供高效司法服务,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制定出台了多个专门的意见,通过巡回审判、成立专业合议庭专案专办等形式,依法审理、执行好涉及产业结构调整、城乡统筹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的各类案件,实现服务大局与保障民生 “双赢”,为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司法服务和法律保障。涉重点企业、项目案件快速审查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在审理阶段,除法律必须适用普通程序的外,原则上尽可能适用简易程序,尽量加快审理节奏,降低办案周期,依法及时作出裁判。在执行阶段,充分发挥执行威慑联动机制的作用,有效缩短执行周期,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胜诉当事人实现债权。通过提高司法效率,使各类生产要素迅速从诉讼中释放出来,尽快投入到新区建设之中,依法保障新区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同时,法院依法严厉打击扰乱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刑事案件。当前,西海岸新区建设正如火如荼,有些犯罪行为影响了新区建设的顺利推进,扰乱了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法院坚决保持从重、从快、从严的高压态势打击该类刑事犯罪,维护合法、有序、健康的经济发展环境。
“要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延伸服务,主动为企业超前化解矛盾也是必不可少的。 ”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光金介绍,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为此要求法官积极主动地走进企业,与企业对接,及时提出司法建议,堵塞企业管理漏洞。西海岸众多企业负责人纷纷称赞,法官将涉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的案件作为服务的重点,充分发挥法官志愿者的专业特长,分类服务,提高效能。此外,法院还积极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就企业对外开展业务、订立合同过程中如何灵活设定管辖权,从一般地域管辖,到协议管辖,到如何确定合同履行地,结合买卖合同和承揽合同中常见的实例开展法制讲座,为企业职工提供法律咨询。
名词解释 立案登记制
立案登记制是指案件受理制度。法院接到当事人提交的民事、行政起诉状时,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起诉,应当登记立案;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材料,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需要补充必要相关材料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在补齐相关材料后,应当在七日内做出决定是否立案登记。
——本文载于2018年3月25日《青岛晚报》6、7版
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
QINGDAO INTERMEDIATE PEOPLE'S COURT
自实行立案登记制以来,全市法院收案数大幅上升。 2017年,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新收案件共计28900件,每名员额法官年平均结案312件。人民法院实现了“有案必立,有诉必理”的庄严承诺,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面对数量“庞大”的案件不断涌入法院,实施繁简分流和调解速裁成为破解案多人少矛盾的关键。根据上级法院关于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和开展调解速裁工作的部署要求,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大力构建“大调解、大速裁”的工作新格局,在提高审判效率的同时,也为企业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的司法保障。从3月14日至21日,记者在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蹲点采访一周,深入采访司法体制改革在一个基层法院中引发的巨大变化。
探访诉讼“一站式”走进立案大厅 诉讼事务全清
走进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规范严谨,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进入诉讼服务大厅之前,要经过多道安检。记者跟随一位当事人体验了一把,与商场储物柜一样,当事人先得把不能携带进入立案大厅的物品存起来,将条形码收好。紧接着就是过安检仪,同样是人、物分过,“这台安检仪是和机场的安检仪器一样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保护当事人的人身安全,以及法官的权益。 ”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立案庭庭长刘文杰告诉记者,假如一方当事人携带危险物品进入法院,尤其是比较棘手的纠纷,当事人的情绪难免会激动,万一失控,情况就比较危险。在经过仪器和人工多道程序安检后,当事人来到了诉讼服务大厅,宽敞明亮、分区清晰、智能化程度高,这是最贴切的描述。诉讼服务中心划分为休息等待、自助立案、窗口服务、信访接待等五大功能区。记者在诉讼服务大厅看到,当事人除了可以到窗口人工立案外,如果材料准备齐全,还可以利用自助立案机办理。除此之外,在自助诉讼服务台,当事人可以自助查询案件信息,打印诉讼材料,查阅法律法规等。智能化的立案大厅为当事人提供了“一站式”的诉讼服务,真正实现“走进立案大厅,诉讼事务全清”。
揭秘 费用免速度快委托调解“为什么这样红”
在立案大厅的当事人中,有很大一部分不是来 “立案”的,而是奔着“委托调解”这一新鲜事物来的。委托调解是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大调解、大速裁”工作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纠纷的主阵地。 2017年6月,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成立了委托调解中心并大力推广委托调解这一纠纷解决新模式。相较诉讼,委托调解具有哪些优势呢?为什么委托调解这一“新鲜事”成为很多当事人、律师眼中的“香饽饽”?带着这个问题,记着来到了导诉台。 “现在,很多当事人来到立案大厅之后,直接要求委托调解而不再立案,可以说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的委托调解招牌已经打响,并在当事人和律师中获得了认可。 ”程序分流员魏忠照法官介绍说。“当事人之所以慕名而来,主动要求选择委托调解,是因为委托调解具有传统诉讼难以比拟的优势:首先,委托调解是完全免费的,这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让经济困难的当事人打得起官司;其次,委托调解不受审判程序的限制,一审普通程序的审限是6个月甚至更长,这对于想快速解决问题的当事人来说是个痛点,而委托调解往往在十个工作日内就能解决问题;最后,委托调解一旦达成协议,经过司法确认程序后,与判决是具有同等效力的。当然了,当事人坚持要立案的,法院还是尊重当事人意愿给予立案。 ”刘文杰向记者道出了委托调解“为什么这样红”的秘密。
变革“分调裁”平台法官术业有专攻繁简案件有专人
今年年初,为了满足工作需要,缓解案多人少的矛盾,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党组决定对现有的内设机构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将现有的民三、民四、民五庭成建制转为速裁庭,将委托调解中心整体并入速裁庭,组建了5个速裁团队:交通事故速裁团队、金融保险速裁团队、劳动争议速裁团队、立案速裁团队、家事物业速裁团队。“这5个团队配备13名员额法官,其他4名入额院领导编入相应速裁团队,同时,将委托调解中心和委托调解工作站的调解员编入员额法官团队,由法官直接指挥,形成调裁一体化,所需的法官助理、书记员跟随员额法官一并调整,保证工作的连续性。 ”刘文杰说,到这里,就要介绍一下人民法院“分调裁”平台了,“分调裁”是指分流、调解、速裁,这个平台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分别是诉前调解分流系统、诉讼繁简分流系统、审判管理系统。对符合条件的家事纠纷、相邻关系纠纷、民间借贷纠纷、消费者权益纠纷等11类案件,在立案前征得当事人同意后直接进入委托调解程序,由法官助理及特邀调解员按照合法快速的原则,当调则调,对于调解不成的案件,则由分流员转立案庭进行立案登记后,继续分流至速裁团队进行速裁,由于案件经过调解,已经完成送达,争议焦点及证据基本固定,可以迅速进行裁判,大大简化了诉讼程序。这样一来,20%的员额法官审理80%的简单案件,80%的员额法官审理20%的复杂案件,实现简单案件快审、复杂案件精审。 “法院好比医院,医院看的是身体病,法院治的是社会病。 ”刘文杰告诉记者,到医院看病先挂号,然后到相应的科室,法院一样,不同的案件分流到不同的审判团队,这样“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针对普通小感冒,社区诊所就可解决,而疑难杂症则必须经过拍片查血、专家诊断,小病小治、大病大治,法院实施繁简分流跟看病是一个道理。
人物 调解矛盾纠纷从“史五百”到“史八百”的华丽升级
“你先说一下你的诉求吧。 ”“当时我是直行,他突然变道而且不打转向灯。 ”在诉讼服务中心的法官调解室里,法官史丽丽正在对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纠纷案件进行调解,你一言我一语,史丽丽适时说几句,几个回合下来,原本言辞激烈的双方当事人,情绪都得到缓和。史丽丽顺势明理释法,将诉讼风险、成本详细说给当事人听,最终,经过诉前调解,双方握手言和。 “调解这样的矛盾纠纷,最重要的是让当事人将心中‘怒火’发出来,适时引导。 ”史丽丽说。自2017年实施“分调裁”以来,史丽丽全年结案数量达到了855件,“史五百”已经华丽升级成为“史八百”。
举措引入律师调解化解各类矛盾 维护当事人权益
“省高院和省司法厅前期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律师调解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律师调解组织、调解场所、调解模式、调解案件范围等作出明确规定,并确定于3月底前在全省各市、县(区、市)开展试点,4月底在全省全面推开。”刘文杰告诉记者,这是一项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可以充分发挥律师职能作用,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目前,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与两家律师事务所积极交流沟通,筹备设立调解室。
据了解,律师协会依法成立的律师调解中心和各律师事务所依法建立的调解工作室是负责律师调解的组织形式。人民法院、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律师事务所分别设立律师调解室,作为律师调解员开展调解工作的场所。“对适宜调解的纠纷,登记立案前,在征询当事人同意后,人民法院可以委派给特邀律师调解组织进行调解。”刘文杰介绍,案件受理后或者在审理过程中,人民法院也可以委托给特邀律师调解组织进行调解。另外,律师调解组织接受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指派提供公益性调解。当事人可以自行向律师调解中心或律师事务所调解工作室申请调解。据了解,律师调解可以受理各类民商事纠纷,包括刑事附带民事纠纷的民事部分,但是婚姻关系、身份关系确认案件以及其他依案件性质不能进行调解的除外。律师调解一般由一名律师调解员主持,对于重大、疑难、复杂或者当事人要求由两名以上调解员共同调解的案件,可以由两名以上调解员调解,并由律师调解中心或律师调解工作室指定一名调解员主持,当事人具有正当理由的,可以申请更换律师调解员。另外,《实施意见》明确,法院委派调解、律师调解组织直接受理当事人申请调解纠纷的,可以按照有偿、低价原则向双方当事人收取调解费,标准不超过法院应收诉讼费的50%。法院委托、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指派的调解案件,不得收取调解费,经费由司法行政机关、律师协会通过政府采购服务或者补贴方式解决。“引入律师调解,可以提供多元化调解机制,提供多样化司法需求。 ”刘文杰告诉记者,这对于缓解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也是有益尝试。
举措 公正兼顾效率服务大局与保障民生“双赢”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一直以来是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矢志不渝的追求。在实现公平正义的道路上,效率与公正都非常重要,在全省新旧动能快速转换的情况下,快速化解矛盾、为新区提供规范高效的营商环境是法院的使命。 ”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光金介绍说,为此,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构建了“大调解、大速裁”工作格局,这也是响应全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工程的一项重大举措。
为提高司法效率,提供高效司法服务,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制定出台了多个专门的意见,通过巡回审判、成立专业合议庭专案专办等形式,依法审理、执行好涉及产业结构调整、城乡统筹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的各类案件,实现服务大局与保障民生 “双赢”,为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司法服务和法律保障。涉重点企业、项目案件快速审查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在审理阶段,除法律必须适用普通程序的外,原则上尽可能适用简易程序,尽量加快审理节奏,降低办案周期,依法及时作出裁判。在执行阶段,充分发挥执行威慑联动机制的作用,有效缩短执行周期,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胜诉当事人实现债权。通过提高司法效率,使各类生产要素迅速从诉讼中释放出来,尽快投入到新区建设之中,依法保障新区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同时,法院依法严厉打击扰乱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刑事案件。当前,西海岸新区建设正如火如荼,有些犯罪行为影响了新区建设的顺利推进,扰乱了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法院坚决保持从重、从快、从严的高压态势打击该类刑事犯罪,维护合法、有序、健康的经济发展环境。
“要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延伸服务,主动为企业超前化解矛盾也是必不可少的。 ”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光金介绍,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为此要求法官积极主动地走进企业,与企业对接,及时提出司法建议,堵塞企业管理漏洞。西海岸众多企业负责人纷纷称赞,法官将涉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的案件作为服务的重点,充分发挥法官志愿者的专业特长,分类服务,提高效能。此外,法院还积极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就企业对外开展业务、订立合同过程中如何灵活设定管辖权,从一般地域管辖,到协议管辖,到如何确定合同履行地,结合买卖合同和承揽合同中常见的实例开展法制讲座,为企业职工提供法律咨询。
名词解释 立案登记制
立案登记制是指案件受理制度。法院接到当事人提交的民事、行政起诉状时,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起诉,应当登记立案;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材料,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需要补充必要相关材料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在补齐相关材料后,应当在七日内做出决定是否立案登记。
——本文载于2018年3月25日《青岛晚报》6、7版
自实行立案登记制以来,全市法院收案数大幅上升。 2017年,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新收案件共计28900件,每名员额法官年平均结案312件。人民法院实现了“有案必立,有诉必理”的庄严承诺,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面对数量“庞大”的案件不断涌入法院,实施繁简分流和调解速裁成为破解案多人少矛盾的关键。根据上级法院关于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和开展调解速裁工作的部署要求,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大力构建“大调解、大速裁”的工作新格局,在提高审判效率的同时,也为企业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的司法保障。从3月14日至21日,记者在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蹲点采访一周,深入采访司法体制改革在一个基层法院中引发的巨大变化。
探访诉讼“一站式”走进立案大厅 诉讼事务全清
走进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规范严谨,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进入诉讼服务大厅之前,要经过多道安检。记者跟随一位当事人体验了一把,与商场储物柜一样,当事人先得把不能携带进入立案大厅的物品存起来,将条形码收好。紧接着就是过安检仪,同样是人、物分过,“这台安检仪是和机场的安检仪器一样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保护当事人的人身安全,以及法官的权益。 ”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立案庭庭长刘文杰告诉记者,假如一方当事人携带危险物品进入法院,尤其是比较棘手的纠纷,当事人的情绪难免会激动,万一失控,情况就比较危险。在经过仪器和人工多道程序安检后,当事人来到了诉讼服务大厅,宽敞明亮、分区清晰、智能化程度高,这是最贴切的描述。诉讼服务中心划分为休息等待、自助立案、窗口服务、信访接待等五大功能区。记者在诉讼服务大厅看到,当事人除了可以到窗口人工立案外,如果材料准备齐全,还可以利用自助立案机办理。除此之外,在自助诉讼服务台,当事人可以自助查询案件信息,打印诉讼材料,查阅法律法规等。智能化的立案大厅为当事人提供了“一站式”的诉讼服务,真正实现“走进立案大厅,诉讼事务全清”。
揭秘 费用免速度快委托调解“为什么这样红”
在立案大厅的当事人中,有很大一部分不是来 “立案”的,而是奔着“委托调解”这一新鲜事物来的。委托调解是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大调解、大速裁”工作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纠纷的主阵地。 2017年6月,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成立了委托调解中心并大力推广委托调解这一纠纷解决新模式。相较诉讼,委托调解具有哪些优势呢?为什么委托调解这一“新鲜事”成为很多当事人、律师眼中的“香饽饽”?带着这个问题,记着来到了导诉台。 “现在,很多当事人来到立案大厅之后,直接要求委托调解而不再立案,可以说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的委托调解招牌已经打响,并在当事人和律师中获得了认可。 ”程序分流员魏忠照法官介绍说。“当事人之所以慕名而来,主动要求选择委托调解,是因为委托调解具有传统诉讼难以比拟的优势:首先,委托调解是完全免费的,这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让经济困难的当事人打得起官司;其次,委托调解不受审判程序的限制,一审普通程序的审限是6个月甚至更长,这对于想快速解决问题的当事人来说是个痛点,而委托调解往往在十个工作日内就能解决问题;最后,委托调解一旦达成协议,经过司法确认程序后,与判决是具有同等效力的。当然了,当事人坚持要立案的,法院还是尊重当事人意愿给予立案。 ”刘文杰向记者道出了委托调解“为什么这样红”的秘密。
变革“分调裁”平台法官术业有专攻繁简案件有专人
今年年初,为了满足工作需要,缓解案多人少的矛盾,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党组决定对现有的内设机构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将现有的民三、民四、民五庭成建制转为速裁庭,将委托调解中心整体并入速裁庭,组建了5个速裁团队:交通事故速裁团队、金融保险速裁团队、劳动争议速裁团队、立案速裁团队、家事物业速裁团队。“这5个团队配备13名员额法官,其他4名入额院领导编入相应速裁团队,同时,将委托调解中心和委托调解工作站的调解员编入员额法官团队,由法官直接指挥,形成调裁一体化,所需的法官助理、书记员跟随员额法官一并调整,保证工作的连续性。 ”刘文杰说,到这里,就要介绍一下人民法院“分调裁”平台了,“分调裁”是指分流、调解、速裁,这个平台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分别是诉前调解分流系统、诉讼繁简分流系统、审判管理系统。对符合条件的家事纠纷、相邻关系纠纷、民间借贷纠纷、消费者权益纠纷等11类案件,在立案前征得当事人同意后直接进入委托调解程序,由法官助理及特邀调解员按照合法快速的原则,当调则调,对于调解不成的案件,则由分流员转立案庭进行立案登记后,继续分流至速裁团队进行速裁,由于案件经过调解,已经完成送达,争议焦点及证据基本固定,可以迅速进行裁判,大大简化了诉讼程序。这样一来,20%的员额法官审理80%的简单案件,80%的员额法官审理20%的复杂案件,实现简单案件快审、复杂案件精审。 “法院好比医院,医院看的是身体病,法院治的是社会病。 ”刘文杰告诉记者,到医院看病先挂号,然后到相应的科室,法院一样,不同的案件分流到不同的审判团队,这样“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针对普通小感冒,社区诊所就可解决,而疑难杂症则必须经过拍片查血、专家诊断,小病小治、大病大治,法院实施繁简分流跟看病是一个道理。
人物 调解矛盾纠纷从“史五百”到“史八百”的华丽升级
“你先说一下你的诉求吧。 ”“当时我是直行,他突然变道而且不打转向灯。 ”在诉讼服务中心的法官调解室里,法官史丽丽正在对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纠纷案件进行调解,你一言我一语,史丽丽适时说几句,几个回合下来,原本言辞激烈的双方当事人,情绪都得到缓和。史丽丽顺势明理释法,将诉讼风险、成本详细说给当事人听,最终,经过诉前调解,双方握手言和。 “调解这样的矛盾纠纷,最重要的是让当事人将心中‘怒火’发出来,适时引导。 ”史丽丽说。自2017年实施“分调裁”以来,史丽丽全年结案数量达到了855件,“史五百”已经华丽升级成为“史八百”。
举措引入律师调解化解各类矛盾 维护当事人权益
“省高院和省司法厅前期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律师调解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律师调解组织、调解场所、调解模式、调解案件范围等作出明确规定,并确定于3月底前在全省各市、县(区、市)开展试点,4月底在全省全面推开。”刘文杰告诉记者,这是一项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可以充分发挥律师职能作用,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目前,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与两家律师事务所积极交流沟通,筹备设立调解室。
据了解,律师协会依法成立的律师调解中心和各律师事务所依法建立的调解工作室是负责律师调解的组织形式。人民法院、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律师事务所分别设立律师调解室,作为律师调解员开展调解工作的场所。“对适宜调解的纠纷,登记立案前,在征询当事人同意后,人民法院可以委派给特邀律师调解组织进行调解。”刘文杰介绍,案件受理后或者在审理过程中,人民法院也可以委托给特邀律师调解组织进行调解。另外,律师调解组织接受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指派提供公益性调解。当事人可以自行向律师调解中心或律师事务所调解工作室申请调解。据了解,律师调解可以受理各类民商事纠纷,包括刑事附带民事纠纷的民事部分,但是婚姻关系、身份关系确认案件以及其他依案件性质不能进行调解的除外。律师调解一般由一名律师调解员主持,对于重大、疑难、复杂或者当事人要求由两名以上调解员共同调解的案件,可以由两名以上调解员调解,并由律师调解中心或律师调解工作室指定一名调解员主持,当事人具有正当理由的,可以申请更换律师调解员。另外,《实施意见》明确,法院委派调解、律师调解组织直接受理当事人申请调解纠纷的,可以按照有偿、低价原则向双方当事人收取调解费,标准不超过法院应收诉讼费的50%。法院委托、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指派的调解案件,不得收取调解费,经费由司法行政机关、律师协会通过政府采购服务或者补贴方式解决。“引入律师调解,可以提供多元化调解机制,提供多样化司法需求。 ”刘文杰告诉记者,这对于缓解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也是有益尝试。
举措 公正兼顾效率服务大局与保障民生“双赢”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一直以来是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矢志不渝的追求。在实现公平正义的道路上,效率与公正都非常重要,在全省新旧动能快速转换的情况下,快速化解矛盾、为新区提供规范高效的营商环境是法院的使命。 ”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光金介绍说,为此,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构建了“大调解、大速裁”工作格局,这也是响应全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工程的一项重大举措。
为提高司法效率,提供高效司法服务,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制定出台了多个专门的意见,通过巡回审判、成立专业合议庭专案专办等形式,依法审理、执行好涉及产业结构调整、城乡统筹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的各类案件,实现服务大局与保障民生 “双赢”,为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司法服务和法律保障。涉重点企业、项目案件快速审查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在审理阶段,除法律必须适用普通程序的外,原则上尽可能适用简易程序,尽量加快审理节奏,降低办案周期,依法及时作出裁判。在执行阶段,充分发挥执行威慑联动机制的作用,有效缩短执行周期,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胜诉当事人实现债权。通过提高司法效率,使各类生产要素迅速从诉讼中释放出来,尽快投入到新区建设之中,依法保障新区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同时,法院依法严厉打击扰乱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刑事案件。当前,西海岸新区建设正如火如荼,有些犯罪行为影响了新区建设的顺利推进,扰乱了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法院坚决保持从重、从快、从严的高压态势打击该类刑事犯罪,维护合法、有序、健康的经济发展环境。
“要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延伸服务,主动为企业超前化解矛盾也是必不可少的。 ”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光金介绍,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法院为此要求法官积极主动地走进企业,与企业对接,及时提出司法建议,堵塞企业管理漏洞。西海岸众多企业负责人纷纷称赞,法官将涉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的案件作为服务的重点,充分发挥法官志愿者的专业特长,分类服务,提高效能。此外,法院还积极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就企业对外开展业务、订立合同过程中如何灵活设定管辖权,从一般地域管辖,到协议管辖,到如何确定合同履行地,结合买卖合同和承揽合同中常见的实例开展法制讲座,为企业职工提供法律咨询。
名词解释 立案登记制
立案登记制是指案件受理制度。法院接到当事人提交的民事、行政起诉状时,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起诉,应当登记立案;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材料,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需要补充必要相关材料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在补齐相关材料后,应当在七日内做出决定是否立案登记。
——本文载于2018年3月25日《青岛晚报》6、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