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网站
 |  无障碍浏览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官方抖音

《法制日报》:一份拒执判决书见证不变司法理念

2019年01月04日
作者:吕佼
打印 分享到:

  在山东省莱西市人民法院院史馆,陈列着一份莱西法院1981年3月5日作出的拒不执行判决罪判决书,这是山东省乃至全国最早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判决书。

  这份莱西县人民法院(81)法刑字第1号刑事判决书载明,被告人张某某,女,51岁,汉族,莱西县绕岭公社前堤大队人,因赔偿一案,由莱西县姜山人民法庭判决后,被告人不服。经烟台地区中级人民法院1980年7月3日(80)民上字第44号终审判决,被告人张某某负担原告任某某养伤费等经济损失162.49元。被告人拒不交纳。在强制执行中,被告人张某某诽谤、谩骂、阻止执行人员依法执行职务。莱西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认为:被告人张某某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妨害了政法机关的正常活动,构成犯罪。依照刑法第157条之规定,判决被告人张某某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罪,处拘役3个月,缓刑6个月。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行为人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者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一类罪。设立拒执罪的目的在于解决执行难,以达到惩戒恶意逃避债务的被执行人及恶意不履行协助义务的人,借此警示潜在的违法者。

  拒执罪最早见于1979年刑法第157条: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罚金或者剥夺政治权利。1997年刑法第313条对这一罪名进行了修正: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2002年8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解释》,进一步明确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的范围,对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情形进行了列举。2007年8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制定下发《关于依法严肃查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和暴力抗拒法院执行犯罪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和暴力抗拒法院执行行为在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和妨害公务罪上的区分,对公、检、法三部门案件管辖程序衔接进行了明确。2015年7月20日,最高法发布《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解决了拒执罪在定罪量刑以及追诉程序上存在的部分争议问题,进一步明确法律适用问题和统一执法尺度。2018年5月30日,最高法下发《关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自诉案件受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了拒执罪刑事自诉立案条件。

  据统计,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全国法院共判处拒执罪被告人8687人。2016年1月到2018年10月,青岛法院判处拒执罪被告人36人。如今,打击拒执犯罪已成为加强执行工作强制性,从根本上解决执行难的重要抓手。

  “改革40年,法院经历了沧桑巨变,但打击拒不履行判决、裁定行为,维护司法权威的理念没有变。”莱西法院有关负责人说。

  ——本文载于2018年12月27日《法制日报》3版

《法制日报》:一份拒执判决书见证不变司法理念

来源:
2019年01月04日

  在山东省莱西市人民法院院史馆,陈列着一份莱西法院1981年3月5日作出的拒不执行判决罪判决书,这是山东省乃至全国最早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判决书。

  这份莱西县人民法院(81)法刑字第1号刑事判决书载明,被告人张某某,女,51岁,汉族,莱西县绕岭公社前堤大队人,因赔偿一案,由莱西县姜山人民法庭判决后,被告人不服。经烟台地区中级人民法院1980年7月3日(80)民上字第44号终审判决,被告人张某某负担原告任某某养伤费等经济损失162.49元。被告人拒不交纳。在强制执行中,被告人张某某诽谤、谩骂、阻止执行人员依法执行职务。莱西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认为:被告人张某某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妨害了政法机关的正常活动,构成犯罪。依照刑法第157条之规定,判决被告人张某某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罪,处拘役3个月,缓刑6个月。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行为人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者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一类罪。设立拒执罪的目的在于解决执行难,以达到惩戒恶意逃避债务的被执行人及恶意不履行协助义务的人,借此警示潜在的违法者。

  拒执罪最早见于1979年刑法第157条: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罚金或者剥夺政治权利。1997年刑法第313条对这一罪名进行了修正: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2002年8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解释》,进一步明确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的范围,对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情形进行了列举。2007年8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制定下发《关于依法严肃查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和暴力抗拒法院执行犯罪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和暴力抗拒法院执行行为在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和妨害公务罪上的区分,对公、检、法三部门案件管辖程序衔接进行了明确。2015年7月20日,最高法发布《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解决了拒执罪在定罪量刑以及追诉程序上存在的部分争议问题,进一步明确法律适用问题和统一执法尺度。2018年5月30日,最高法下发《关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自诉案件受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了拒执罪刑事自诉立案条件。

  据统计,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全国法院共判处拒执罪被告人8687人。2016年1月到2018年10月,青岛法院判处拒执罪被告人36人。如今,打击拒执犯罪已成为加强执行工作强制性,从根本上解决执行难的重要抓手。

  “改革40年,法院经历了沧桑巨变,但打击拒不履行判决、裁定行为,维护司法权威的理念没有变。”莱西法院有关负责人说。

  ——本文载于2018年12月27日《法制日报》3版

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

QINGDAO INTERMEDIATE PEOPLE'S COURT

《法制日报》:一份拒执判决书见证不变司法理念

2019年01月04日
作者:吕佼
打印 分享到:

  在山东省莱西市人民法院院史馆,陈列着一份莱西法院1981年3月5日作出的拒不执行判决罪判决书,这是山东省乃至全国最早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判决书。

  这份莱西县人民法院(81)法刑字第1号刑事判决书载明,被告人张某某,女,51岁,汉族,莱西县绕岭公社前堤大队人,因赔偿一案,由莱西县姜山人民法庭判决后,被告人不服。经烟台地区中级人民法院1980年7月3日(80)民上字第44号终审判决,被告人张某某负担原告任某某养伤费等经济损失162.49元。被告人拒不交纳。在强制执行中,被告人张某某诽谤、谩骂、阻止执行人员依法执行职务。莱西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认为:被告人张某某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妨害了政法机关的正常活动,构成犯罪。依照刑法第157条之规定,判决被告人张某某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罪,处拘役3个月,缓刑6个月。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行为人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者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一类罪。设立拒执罪的目的在于解决执行难,以达到惩戒恶意逃避债务的被执行人及恶意不履行协助义务的人,借此警示潜在的违法者。

  拒执罪最早见于1979年刑法第157条: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罚金或者剥夺政治权利。1997年刑法第313条对这一罪名进行了修正: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2002年8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解释》,进一步明确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的范围,对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情形进行了列举。2007年8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制定下发《关于依法严肃查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和暴力抗拒法院执行犯罪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和暴力抗拒法院执行行为在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和妨害公务罪上的区分,对公、检、法三部门案件管辖程序衔接进行了明确。2015年7月20日,最高法发布《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解决了拒执罪在定罪量刑以及追诉程序上存在的部分争议问题,进一步明确法律适用问题和统一执法尺度。2018年5月30日,最高法下发《关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自诉案件受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了拒执罪刑事自诉立案条件。

  据统计,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全国法院共判处拒执罪被告人8687人。2016年1月到2018年10月,青岛法院判处拒执罪被告人36人。如今,打击拒执犯罪已成为加强执行工作强制性,从根本上解决执行难的重要抓手。

  “改革40年,法院经历了沧桑巨变,但打击拒不履行判决、裁定行为,维护司法权威的理念没有变。”莱西法院有关负责人说。

  ——本文载于2018年12月27日《法制日报》3版

《法制日报》:一份拒执判决书见证不变司法理念

来源:
2019年01月04日

  在山东省莱西市人民法院院史馆,陈列着一份莱西法院1981年3月5日作出的拒不执行判决罪判决书,这是山东省乃至全国最早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判决书。

  这份莱西县人民法院(81)法刑字第1号刑事判决书载明,被告人张某某,女,51岁,汉族,莱西县绕岭公社前堤大队人,因赔偿一案,由莱西县姜山人民法庭判决后,被告人不服。经烟台地区中级人民法院1980年7月3日(80)民上字第44号终审判决,被告人张某某负担原告任某某养伤费等经济损失162.49元。被告人拒不交纳。在强制执行中,被告人张某某诽谤、谩骂、阻止执行人员依法执行职务。莱西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认为:被告人张某某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妨害了政法机关的正常活动,构成犯罪。依照刑法第157条之规定,判决被告人张某某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罪,处拘役3个月,缓刑6个月。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行为人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者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一类罪。设立拒执罪的目的在于解决执行难,以达到惩戒恶意逃避债务的被执行人及恶意不履行协助义务的人,借此警示潜在的违法者。

  拒执罪最早见于1979年刑法第157条: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罚金或者剥夺政治权利。1997年刑法第313条对这一罪名进行了修正: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2002年8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解释》,进一步明确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的范围,对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情形进行了列举。2007年8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制定下发《关于依法严肃查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和暴力抗拒法院执行犯罪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和暴力抗拒法院执行行为在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和妨害公务罪上的区分,对公、检、法三部门案件管辖程序衔接进行了明确。2015年7月20日,最高法发布《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解决了拒执罪在定罪量刑以及追诉程序上存在的部分争议问题,进一步明确法律适用问题和统一执法尺度。2018年5月30日,最高法下发《关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自诉案件受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了拒执罪刑事自诉立案条件。

  据统计,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全国法院共判处拒执罪被告人8687人。2016年1月到2018年10月,青岛法院判处拒执罪被告人36人。如今,打击拒执犯罪已成为加强执行工作强制性,从根本上解决执行难的重要抓手。

  “改革40年,法院经历了沧桑巨变,但打击拒不履行判决、裁定行为,维护司法权威的理念没有变。”莱西法院有关负责人说。

  ——本文载于2018年12月27日《法制日报》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