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中院公布了第三批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此次公布了707名失信被执行人,其中自然人567名,法人或其他组织140名。这是市中院继去年10月份和今年1月份公布两批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后,公布的第三批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知名企业登榜单
在140名失信法人或其他组织名单中,有不少知名企业也在榜单之上。比如有“青岛金田热电有限公司”“青岛暖倍儿服饰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边人酒店管理有限公司”“青岛太古百货商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青岛青丽啤酒有限公司”等,同时还有“黄岛区黄岛街道办事处柳沟社区居民委员会”“城阳区城阳街道大周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即墨市通济街道办事处西北关村民委员会”等行政机构。
据了解,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制度是市中院作为治理“老赖”、破解“执行难”的一项重要举措,除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在最高法院网、青岛法院网及网络媒体公布外,还通报给工商、银行、出入境管理、房地产管理、车辆管理等部门和单位,与社会多方联动,在政府扶持、招标投标、融资信贷、资质认定等方面对失信被执行人实行信用惩戒。同时,还充分运用严肃查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行为制度和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限飞)制度等反规避执行制度,加大强制执行力度,对失信被执行人实行法律惩戒,进一步压缩失信被执行人的生存空间。
已有6人被判刑
在青岛市中院公布的前两批共1388名失信被执行人中,目前已依法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移交公安13案15人,其中判处有期徒刑4案4人,判处缓刑2案2人;另有11名失信被执行人得知将被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移交公安机关后主动履行了义务。目前共向213起案件的218名失信被执行人发出“限制高消费令”,对其中的120名限制乘坐飞机,有9名欲乘坐飞机被拦截(其中拘留4名)。依法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司法拘留164名,罚款23名。迫于信用压力和执行威慑,已有116名失信被执行人履行义务126案,另有50名失信被执行人与申请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 49个,执结标的总额1192.97万元。
典型案例 1 上黑名单投标受阻“老赖”主动来还钱
申请执行人高某与被执行人山东某幕墙装饰工程公司、青岛某建设集团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一案,经法院两审终审进入执行程序,该案执行标的额为14.6万元。黄岛法院法官向两被执行人送达相关法律文书,并要求其履行,但两被执行人一直未主动履行,期间法院通过司法查控系统等多种方式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摸查,均未发现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法官到青岛某建设集团的办公场所时发现早已人去楼空,而被执行人山东某幕墙装饰工程公司住所地不在青岛,财产查控难度较大。鉴于两被执行人拒不履行义务,黄岛法院将其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今年3月17日,被执行人某幕墙装饰工程公司参与投标青岛市一项幕墙工程,招标方在审核投标人相关资质的过程中发现该公司已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遂告知因其诚信问题将被取消投标资格。该公司负责人随即与黄岛法院执行法官联系主动要求还款,3月20日,该案所有案款全部支付到位,案件得以圆满解决。
典型案例 2 欠款多年一直不还 贷款遭拒主动还款
李某和赵某发生交通事故,经平度法院判决赵某支付李某赔偿款19753元。判决生效后,赵某并没有履行法律义务,李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立案后,平度法院向赵某送达了执行通知书和申报财产令,限其七日内自动履行义务,赵某既未按执行通知书履行义务,也不向执行法院申报财产。
经调查,赵某没有银行存款等可供执行的财产,但其经营的公司仍在正常经营。执行法官到赵某的办公场所现场执行,赵某支付了部分案件款,后来法院多次传唤其支付剩余欠款,但他拒不到庭。
2013年10月,平度法院将赵某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并在平度政务网等相关网络及报刊上公开发布,同时向工商、税务等部门和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了通报,使其在贷款融资、工商注册等方面受到限制。赵某在一次申请贷款遭银行拒绝后,迫于舆论和经营的双重压力,主动找到平度法院将所欠款项履行完毕。
典型案例 3 眼看订单就要“黄”公司赶紧交上赔偿
陈某是青岛某公司的一名员工,因工作时间受伤他将公司起诉至法院,经崂山法院判决青岛某公司支付陈某3万余元,但该公司一直未履行义务,陈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立案后,经过财产统查,公司名下没有任何财产。办案法官到公司送达执行通知书和申报财产令,但公司负责人称案件发生时公司已经租给第三人使用,自己不应该承担责任。
2013年9月,因该公司仍然拒不履行义务,崂山法院将其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11月13日,法院法官接到该公司负责人的电话,主动要求缴纳全部案款。法官了解到,该公司与外地一家公司达成了合作意向。但后来外地公司了解到合作伙伴竟然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因而对是否继续合作产生了疑虑。为保证业务能够顺利进行,公司负责人才主动来法院履行义务,案件顺利执结。
典型案例 4 上黑名单再被拘留老赖迫于压力还钱
李某与于某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诉至莱西法院,法院判决李某赔偿于某损失7.64万元。判决生效后,李某未自动履行,于某向莱西法院执行局申请强制执行。执行过程中,法院通过司法查控平台查询李某的存款、车辆等情况,但李某名下既无存款,也没有车辆等。
莱西市法院将李某列为第一批公布失信人被执行人名单,并对其采取拘留十五日的强制措施。拘留期满后,李某慑于压力,与于某达成执行和解协议。日前,李某已支付案款50000元。
——本文载于2014年4月14日《青岛晚报》9版
昨天,市中院公布了第三批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此次公布了707名失信被执行人,其中自然人567名,法人或其他组织140名。这是市中院继去年10月份和今年1月份公布两批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后,公布的第三批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知名企业登榜单
在140名失信法人或其他组织名单中,有不少知名企业也在榜单之上。比如有“青岛金田热电有限公司”“青岛暖倍儿服饰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边人酒店管理有限公司”“青岛太古百货商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青岛青丽啤酒有限公司”等,同时还有“黄岛区黄岛街道办事处柳沟社区居民委员会”“城阳区城阳街道大周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即墨市通济街道办事处西北关村民委员会”等行政机构。
据了解,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制度是市中院作为治理“老赖”、破解“执行难”的一项重要举措,除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在最高法院网、青岛法院网及网络媒体公布外,还通报给工商、银行、出入境管理、房地产管理、车辆管理等部门和单位,与社会多方联动,在政府扶持、招标投标、融资信贷、资质认定等方面对失信被执行人实行信用惩戒。同时,还充分运用严肃查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行为制度和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限飞)制度等反规避执行制度,加大强制执行力度,对失信被执行人实行法律惩戒,进一步压缩失信被执行人的生存空间。
已有6人被判刑
在青岛市中院公布的前两批共1388名失信被执行人中,目前已依法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移交公安13案15人,其中判处有期徒刑4案4人,判处缓刑2案2人;另有11名失信被执行人得知将被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移交公安机关后主动履行了义务。目前共向213起案件的218名失信被执行人发出“限制高消费令”,对其中的120名限制乘坐飞机,有9名欲乘坐飞机被拦截(其中拘留4名)。依法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司法拘留164名,罚款23名。迫于信用压力和执行威慑,已有116名失信被执行人履行义务126案,另有50名失信被执行人与申请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 49个,执结标的总额1192.97万元。
典型案例 1 上黑名单投标受阻“老赖”主动来还钱
申请执行人高某与被执行人山东某幕墙装饰工程公司、青岛某建设集团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一案,经法院两审终审进入执行程序,该案执行标的额为14.6万元。黄岛法院法官向两被执行人送达相关法律文书,并要求其履行,但两被执行人一直未主动履行,期间法院通过司法查控系统等多种方式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摸查,均未发现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法官到青岛某建设集团的办公场所时发现早已人去楼空,而被执行人山东某幕墙装饰工程公司住所地不在青岛,财产查控难度较大。鉴于两被执行人拒不履行义务,黄岛法院将其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今年3月17日,被执行人某幕墙装饰工程公司参与投标青岛市一项幕墙工程,招标方在审核投标人相关资质的过程中发现该公司已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遂告知因其诚信问题将被取消投标资格。该公司负责人随即与黄岛法院执行法官联系主动要求还款,3月20日,该案所有案款全部支付到位,案件得以圆满解决。
典型案例 2 欠款多年一直不还 贷款遭拒主动还款
李某和赵某发生交通事故,经平度法院判决赵某支付李某赔偿款19753元。判决生效后,赵某并没有履行法律义务,李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立案后,平度法院向赵某送达了执行通知书和申报财产令,限其七日内自动履行义务,赵某既未按执行通知书履行义务,也不向执行法院申报财产。
经调查,赵某没有银行存款等可供执行的财产,但其经营的公司仍在正常经营。执行法官到赵某的办公场所现场执行,赵某支付了部分案件款,后来法院多次传唤其支付剩余欠款,但他拒不到庭。
2013年10月,平度法院将赵某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并在平度政务网等相关网络及报刊上公开发布,同时向工商、税务等部门和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了通报,使其在贷款融资、工商注册等方面受到限制。赵某在一次申请贷款遭银行拒绝后,迫于舆论和经营的双重压力,主动找到平度法院将所欠款项履行完毕。
典型案例 3 眼看订单就要“黄”公司赶紧交上赔偿
陈某是青岛某公司的一名员工,因工作时间受伤他将公司起诉至法院,经崂山法院判决青岛某公司支付陈某3万余元,但该公司一直未履行义务,陈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立案后,经过财产统查,公司名下没有任何财产。办案法官到公司送达执行通知书和申报财产令,但公司负责人称案件发生时公司已经租给第三人使用,自己不应该承担责任。
2013年9月,因该公司仍然拒不履行义务,崂山法院将其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11月13日,法院法官接到该公司负责人的电话,主动要求缴纳全部案款。法官了解到,该公司与外地一家公司达成了合作意向。但后来外地公司了解到合作伙伴竟然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因而对是否继续合作产生了疑虑。为保证业务能够顺利进行,公司负责人才主动来法院履行义务,案件顺利执结。
典型案例 4 上黑名单再被拘留老赖迫于压力还钱
李某与于某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诉至莱西法院,法院判决李某赔偿于某损失7.64万元。判决生效后,李某未自动履行,于某向莱西法院执行局申请强制执行。执行过程中,法院通过司法查控平台查询李某的存款、车辆等情况,但李某名下既无存款,也没有车辆等。
莱西市法院将李某列为第一批公布失信人被执行人名单,并对其采取拘留十五日的强制措施。拘留期满后,李某慑于压力,与于某达成执行和解协议。日前,李某已支付案款50000元。
——本文载于2014年4月14日《青岛晚报》9版
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
QINGDAO INTERMEDIATE PEOPLE'S COURT
昨天,市中院公布了第三批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此次公布了707名失信被执行人,其中自然人567名,法人或其他组织140名。这是市中院继去年10月份和今年1月份公布两批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后,公布的第三批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知名企业登榜单
在140名失信法人或其他组织名单中,有不少知名企业也在榜单之上。比如有“青岛金田热电有限公司”“青岛暖倍儿服饰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边人酒店管理有限公司”“青岛太古百货商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青岛青丽啤酒有限公司”等,同时还有“黄岛区黄岛街道办事处柳沟社区居民委员会”“城阳区城阳街道大周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即墨市通济街道办事处西北关村民委员会”等行政机构。
据了解,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制度是市中院作为治理“老赖”、破解“执行难”的一项重要举措,除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在最高法院网、青岛法院网及网络媒体公布外,还通报给工商、银行、出入境管理、房地产管理、车辆管理等部门和单位,与社会多方联动,在政府扶持、招标投标、融资信贷、资质认定等方面对失信被执行人实行信用惩戒。同时,还充分运用严肃查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行为制度和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限飞)制度等反规避执行制度,加大强制执行力度,对失信被执行人实行法律惩戒,进一步压缩失信被执行人的生存空间。
已有6人被判刑
在青岛市中院公布的前两批共1388名失信被执行人中,目前已依法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移交公安13案15人,其中判处有期徒刑4案4人,判处缓刑2案2人;另有11名失信被执行人得知将被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移交公安机关后主动履行了义务。目前共向213起案件的218名失信被执行人发出“限制高消费令”,对其中的120名限制乘坐飞机,有9名欲乘坐飞机被拦截(其中拘留4名)。依法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司法拘留164名,罚款23名。迫于信用压力和执行威慑,已有116名失信被执行人履行义务126案,另有50名失信被执行人与申请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 49个,执结标的总额1192.97万元。
典型案例 1 上黑名单投标受阻“老赖”主动来还钱
申请执行人高某与被执行人山东某幕墙装饰工程公司、青岛某建设集团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一案,经法院两审终审进入执行程序,该案执行标的额为14.6万元。黄岛法院法官向两被执行人送达相关法律文书,并要求其履行,但两被执行人一直未主动履行,期间法院通过司法查控系统等多种方式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摸查,均未发现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法官到青岛某建设集团的办公场所时发现早已人去楼空,而被执行人山东某幕墙装饰工程公司住所地不在青岛,财产查控难度较大。鉴于两被执行人拒不履行义务,黄岛法院将其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今年3月17日,被执行人某幕墙装饰工程公司参与投标青岛市一项幕墙工程,招标方在审核投标人相关资质的过程中发现该公司已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遂告知因其诚信问题将被取消投标资格。该公司负责人随即与黄岛法院执行法官联系主动要求还款,3月20日,该案所有案款全部支付到位,案件得以圆满解决。
典型案例 2 欠款多年一直不还 贷款遭拒主动还款
李某和赵某发生交通事故,经平度法院判决赵某支付李某赔偿款19753元。判决生效后,赵某并没有履行法律义务,李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立案后,平度法院向赵某送达了执行通知书和申报财产令,限其七日内自动履行义务,赵某既未按执行通知书履行义务,也不向执行法院申报财产。
经调查,赵某没有银行存款等可供执行的财产,但其经营的公司仍在正常经营。执行法官到赵某的办公场所现场执行,赵某支付了部分案件款,后来法院多次传唤其支付剩余欠款,但他拒不到庭。
2013年10月,平度法院将赵某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并在平度政务网等相关网络及报刊上公开发布,同时向工商、税务等部门和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了通报,使其在贷款融资、工商注册等方面受到限制。赵某在一次申请贷款遭银行拒绝后,迫于舆论和经营的双重压力,主动找到平度法院将所欠款项履行完毕。
典型案例 3 眼看订单就要“黄”公司赶紧交上赔偿
陈某是青岛某公司的一名员工,因工作时间受伤他将公司起诉至法院,经崂山法院判决青岛某公司支付陈某3万余元,但该公司一直未履行义务,陈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立案后,经过财产统查,公司名下没有任何财产。办案法官到公司送达执行通知书和申报财产令,但公司负责人称案件发生时公司已经租给第三人使用,自己不应该承担责任。
2013年9月,因该公司仍然拒不履行义务,崂山法院将其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11月13日,法院法官接到该公司负责人的电话,主动要求缴纳全部案款。法官了解到,该公司与外地一家公司达成了合作意向。但后来外地公司了解到合作伙伴竟然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因而对是否继续合作产生了疑虑。为保证业务能够顺利进行,公司负责人才主动来法院履行义务,案件顺利执结。
典型案例 4 上黑名单再被拘留老赖迫于压力还钱
李某与于某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诉至莱西法院,法院判决李某赔偿于某损失7.64万元。判决生效后,李某未自动履行,于某向莱西法院执行局申请强制执行。执行过程中,法院通过司法查控平台查询李某的存款、车辆等情况,但李某名下既无存款,也没有车辆等。
莱西市法院将李某列为第一批公布失信人被执行人名单,并对其采取拘留十五日的强制措施。拘留期满后,李某慑于压力,与于某达成执行和解协议。日前,李某已支付案款50000元。
——本文载于2014年4月14日《青岛晚报》9版
昨天,市中院公布了第三批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此次公布了707名失信被执行人,其中自然人567名,法人或其他组织140名。这是市中院继去年10月份和今年1月份公布两批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后,公布的第三批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知名企业登榜单
在140名失信法人或其他组织名单中,有不少知名企业也在榜单之上。比如有“青岛金田热电有限公司”“青岛暖倍儿服饰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边人酒店管理有限公司”“青岛太古百货商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青岛青丽啤酒有限公司”等,同时还有“黄岛区黄岛街道办事处柳沟社区居民委员会”“城阳区城阳街道大周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即墨市通济街道办事处西北关村民委员会”等行政机构。
据了解,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制度是市中院作为治理“老赖”、破解“执行难”的一项重要举措,除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在最高法院网、青岛法院网及网络媒体公布外,还通报给工商、银行、出入境管理、房地产管理、车辆管理等部门和单位,与社会多方联动,在政府扶持、招标投标、融资信贷、资质认定等方面对失信被执行人实行信用惩戒。同时,还充分运用严肃查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行为制度和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限飞)制度等反规避执行制度,加大强制执行力度,对失信被执行人实行法律惩戒,进一步压缩失信被执行人的生存空间。
已有6人被判刑
在青岛市中院公布的前两批共1388名失信被执行人中,目前已依法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移交公安13案15人,其中判处有期徒刑4案4人,判处缓刑2案2人;另有11名失信被执行人得知将被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移交公安机关后主动履行了义务。目前共向213起案件的218名失信被执行人发出“限制高消费令”,对其中的120名限制乘坐飞机,有9名欲乘坐飞机被拦截(其中拘留4名)。依法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司法拘留164名,罚款23名。迫于信用压力和执行威慑,已有116名失信被执行人履行义务126案,另有50名失信被执行人与申请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 49个,执结标的总额1192.97万元。
典型案例 1 上黑名单投标受阻“老赖”主动来还钱
申请执行人高某与被执行人山东某幕墙装饰工程公司、青岛某建设集团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一案,经法院两审终审进入执行程序,该案执行标的额为14.6万元。黄岛法院法官向两被执行人送达相关法律文书,并要求其履行,但两被执行人一直未主动履行,期间法院通过司法查控系统等多种方式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摸查,均未发现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法官到青岛某建设集团的办公场所时发现早已人去楼空,而被执行人山东某幕墙装饰工程公司住所地不在青岛,财产查控难度较大。鉴于两被执行人拒不履行义务,黄岛法院将其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今年3月17日,被执行人某幕墙装饰工程公司参与投标青岛市一项幕墙工程,招标方在审核投标人相关资质的过程中发现该公司已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遂告知因其诚信问题将被取消投标资格。该公司负责人随即与黄岛法院执行法官联系主动要求还款,3月20日,该案所有案款全部支付到位,案件得以圆满解决。
典型案例 2 欠款多年一直不还 贷款遭拒主动还款
李某和赵某发生交通事故,经平度法院判决赵某支付李某赔偿款19753元。判决生效后,赵某并没有履行法律义务,李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立案后,平度法院向赵某送达了执行通知书和申报财产令,限其七日内自动履行义务,赵某既未按执行通知书履行义务,也不向执行法院申报财产。
经调查,赵某没有银行存款等可供执行的财产,但其经营的公司仍在正常经营。执行法官到赵某的办公场所现场执行,赵某支付了部分案件款,后来法院多次传唤其支付剩余欠款,但他拒不到庭。
2013年10月,平度法院将赵某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并在平度政务网等相关网络及报刊上公开发布,同时向工商、税务等部门和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了通报,使其在贷款融资、工商注册等方面受到限制。赵某在一次申请贷款遭银行拒绝后,迫于舆论和经营的双重压力,主动找到平度法院将所欠款项履行完毕。
典型案例 3 眼看订单就要“黄”公司赶紧交上赔偿
陈某是青岛某公司的一名员工,因工作时间受伤他将公司起诉至法院,经崂山法院判决青岛某公司支付陈某3万余元,但该公司一直未履行义务,陈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立案后,经过财产统查,公司名下没有任何财产。办案法官到公司送达执行通知书和申报财产令,但公司负责人称案件发生时公司已经租给第三人使用,自己不应该承担责任。
2013年9月,因该公司仍然拒不履行义务,崂山法院将其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11月13日,法院法官接到该公司负责人的电话,主动要求缴纳全部案款。法官了解到,该公司与外地一家公司达成了合作意向。但后来外地公司了解到合作伙伴竟然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因而对是否继续合作产生了疑虑。为保证业务能够顺利进行,公司负责人才主动来法院履行义务,案件顺利执结。
典型案例 4 上黑名单再被拘留老赖迫于压力还钱
李某与于某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诉至莱西法院,法院判决李某赔偿于某损失7.64万元。判决生效后,李某未自动履行,于某向莱西法院执行局申请强制执行。执行过程中,法院通过司法查控平台查询李某的存款、车辆等情况,但李某名下既无存款,也没有车辆等。
莱西市法院将李某列为第一批公布失信人被执行人名单,并对其采取拘留十五日的强制措施。拘留期满后,李某慑于压力,与于某达成执行和解协议。日前,李某已支付案款50000元。
——本文载于2014年4月14日《青岛晚报》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