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网站
 |  无障碍浏览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官方抖音

《半岛都市报》:黄岛法院“十大措施”助力新区跨越发展

2014年07月08日
作者:
打印 分享到:

  “青岛西海岸新区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为法院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也对法院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已将今年确定为司法公开年、作风转变年,将推进司法公开和促进作风转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黄岛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光金表示,为西海岸新区建设提供良好司法保障和服务,黄岛区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为西海岸新区发展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实施意见》,采取十项工作措施为新区服务。

  措施一:主动服务重点园区和重大项目建设

  黄岛区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司法能动作用,积极参与党委、政府重大决策和重点项目稳定风险评估,对东方影都、中德生态园、董家口经济区等重大项目和重点园区建设推进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坚持主动靠上,制定可行预案,积极提出司法意见和建议;对土地征用、社会保障、城建拆迁等社会关注案件,加大协调化解力度,尽量减小对重大项目建设的影响,为新区加快开发清障解难,有效保障重点工程的平稳推进。

  措施二:营造平安和谐的投资环境

  法院积极参与平安建设,保持对各类严重暴力犯罪、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和多发性侵财犯罪的高压态势,依法严惩侵犯外来投资者人身财产安全、破坏产业项目建设等犯罪,全力推进平安西海岸建设 ,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和外来投资者的安全感。充分发挥商事审判调节经济关系职能,对涉及海洋生物、节能环保等重点新兴产业的矛盾纠纷,讲求办案方式方法,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措施三: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今年3月,黄岛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正式成立,选配专业骨干力量,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能力。针对新区高新企业、技术创新企业多的实际,立足知识产权审判职能,组织法官深入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咨询,通过巡回审判、现场办案等形式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力度,强化对西海岸新区驰名商标、自主创新品牌、基础前沿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和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促进新区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

  措施四:开展“助力企业发展”活动

  建立法官与重点企业联系制度,选派班子成员和业务骨干与重点企业“结对子”,每季度至少到联系点企业走访一次,及时了解企业司法需求,帮助企业建章立制、完善管理、堵塞漏洞,促进企业依法规范经营;组织西海岸法官志愿服务团,深入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帮助排忧解难;定期召开院企共建座谈会,通报审判、执行工作情况,虚心听取企业对法院审判和服务工作的意见建议,努力提升司法服务水平。

  措施五:实施“司法提速”工程

  对涉新区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的诉讼案件,黄岛区人民法院实行专人接诉、专人审查的“一站式”立案服务,积极推行远程立案、上门立案等立案方式,方便涉诉企业办理立案手续。全面加快办案节奏,对涉企纠纷,优先审理、优先执行,确保以最短时间、最快速度保障案件的审理执行,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实现企业的合法权益。

  措施六:加强诉调衔接工作

  加强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的衔接配合,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化解矛盾纠纷,推动形成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努力把大量的社会矛盾纠纷控制在初始阶段,化解在基层一线,消灭在萌芽状态。对涉重点区域开发建设案件,按照“调解优先 ,调判结合”的原则依法妥善处理,在坚持自愿、合法的前提下,力争以调解、和解、协调等方式处理案件,实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的目标。

  措施七:助推法治政府建设

  按照监督和支持并重的原则,法院积极探索和加强化解行政争议的方法,对行政机关在重点区域开发建设中依法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因政府公共投资依法做出的行政行为,依法予以支持和维护,保障合法行政行为顺利实施,维护良好的政务环境。完善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行政审判白皮书等制度,深化司法与行政的良性互动。

  措施八:完善诚信西海岸建设

  从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实施以来,黄岛区人民法院将300余名拒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被执行人列入名单中。法院进一步强化执行措施,大力开展涉特殊主体案件执行和反规避执行专项活动,采取限制高消费、公开曝光、纳入失信名单等方法,加大对规避执行的惩戒力度,特别是要严肃查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行为,对构成“拒执罪”的及时移交公安机关,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从严从快,切实维护法律权威、建设诚信体制、弘扬社会正气,形成良好的招商引资氛围。

  措施九:开展“百日集中清理积案”活动

  今年开展“百日集中清理诉讼积案”、“百日集中清理执行积案”、“百日集中清理信访积案”三项活动。重点清理审限超6个月以上的未结积案和各类隐性超审限案件以及人民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反映强烈的其他未结案件,努力解决一批诉讼、执行积案和信访老案。通过开展“三项集中清理”活动,力争大幅度提高审判、执行效率和服判息诉率,进一步促进新区和谐稳定。

  措施十:营造公正便民的法治环境

  今年为法院“司法公开年”,推进司法公开建设 ,利用微博、门户网站等数字化渠道,选择典型案件实行网上录播或直播,对依法应当公开的裁判文书一律上网公开,运用好手机短信平台、电子触摸屏等信息手段,为当事人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查询服务和诉讼便利。定期深入企业、校园、工地 、社区等地开展巡回审判,举办法律讲座,加大法律知识的普法力度,增强公民、企业诚实守信、公平竞争、依法守法的意识。

  ——本文载于2014年6月30日《半岛都市报》X2版

《半岛都市报》:黄岛法院“十大措施”助力新区跨越发展

来源:
2014年07月08日

  “青岛西海岸新区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为法院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也对法院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已将今年确定为司法公开年、作风转变年,将推进司法公开和促进作风转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黄岛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光金表示,为西海岸新区建设提供良好司法保障和服务,黄岛区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为西海岸新区发展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实施意见》,采取十项工作措施为新区服务。

  措施一:主动服务重点园区和重大项目建设

  黄岛区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司法能动作用,积极参与党委、政府重大决策和重点项目稳定风险评估,对东方影都、中德生态园、董家口经济区等重大项目和重点园区建设推进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坚持主动靠上,制定可行预案,积极提出司法意见和建议;对土地征用、社会保障、城建拆迁等社会关注案件,加大协调化解力度,尽量减小对重大项目建设的影响,为新区加快开发清障解难,有效保障重点工程的平稳推进。

  措施二:营造平安和谐的投资环境

  法院积极参与平安建设,保持对各类严重暴力犯罪、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和多发性侵财犯罪的高压态势,依法严惩侵犯外来投资者人身财产安全、破坏产业项目建设等犯罪,全力推进平安西海岸建设 ,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和外来投资者的安全感。充分发挥商事审判调节经济关系职能,对涉及海洋生物、节能环保等重点新兴产业的矛盾纠纷,讲求办案方式方法,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措施三: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今年3月,黄岛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正式成立,选配专业骨干力量,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能力。针对新区高新企业、技术创新企业多的实际,立足知识产权审判职能,组织法官深入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咨询,通过巡回审判、现场办案等形式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力度,强化对西海岸新区驰名商标、自主创新品牌、基础前沿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和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促进新区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

  措施四:开展“助力企业发展”活动

  建立法官与重点企业联系制度,选派班子成员和业务骨干与重点企业“结对子”,每季度至少到联系点企业走访一次,及时了解企业司法需求,帮助企业建章立制、完善管理、堵塞漏洞,促进企业依法规范经营;组织西海岸法官志愿服务团,深入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帮助排忧解难;定期召开院企共建座谈会,通报审判、执行工作情况,虚心听取企业对法院审判和服务工作的意见建议,努力提升司法服务水平。

  措施五:实施“司法提速”工程

  对涉新区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的诉讼案件,黄岛区人民法院实行专人接诉、专人审查的“一站式”立案服务,积极推行远程立案、上门立案等立案方式,方便涉诉企业办理立案手续。全面加快办案节奏,对涉企纠纷,优先审理、优先执行,确保以最短时间、最快速度保障案件的审理执行,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实现企业的合法权益。

  措施六:加强诉调衔接工作

  加强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的衔接配合,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化解矛盾纠纷,推动形成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努力把大量的社会矛盾纠纷控制在初始阶段,化解在基层一线,消灭在萌芽状态。对涉重点区域开发建设案件,按照“调解优先 ,调判结合”的原则依法妥善处理,在坚持自愿、合法的前提下,力争以调解、和解、协调等方式处理案件,实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的目标。

  措施七:助推法治政府建设

  按照监督和支持并重的原则,法院积极探索和加强化解行政争议的方法,对行政机关在重点区域开发建设中依法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因政府公共投资依法做出的行政行为,依法予以支持和维护,保障合法行政行为顺利实施,维护良好的政务环境。完善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行政审判白皮书等制度,深化司法与行政的良性互动。

  措施八:完善诚信西海岸建设

  从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实施以来,黄岛区人民法院将300余名拒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被执行人列入名单中。法院进一步强化执行措施,大力开展涉特殊主体案件执行和反规避执行专项活动,采取限制高消费、公开曝光、纳入失信名单等方法,加大对规避执行的惩戒力度,特别是要严肃查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行为,对构成“拒执罪”的及时移交公安机关,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从严从快,切实维护法律权威、建设诚信体制、弘扬社会正气,形成良好的招商引资氛围。

  措施九:开展“百日集中清理积案”活动

  今年开展“百日集中清理诉讼积案”、“百日集中清理执行积案”、“百日集中清理信访积案”三项活动。重点清理审限超6个月以上的未结积案和各类隐性超审限案件以及人民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反映强烈的其他未结案件,努力解决一批诉讼、执行积案和信访老案。通过开展“三项集中清理”活动,力争大幅度提高审判、执行效率和服判息诉率,进一步促进新区和谐稳定。

  措施十:营造公正便民的法治环境

  今年为法院“司法公开年”,推进司法公开建设 ,利用微博、门户网站等数字化渠道,选择典型案件实行网上录播或直播,对依法应当公开的裁判文书一律上网公开,运用好手机短信平台、电子触摸屏等信息手段,为当事人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查询服务和诉讼便利。定期深入企业、校园、工地 、社区等地开展巡回审判,举办法律讲座,加大法律知识的普法力度,增强公民、企业诚实守信、公平竞争、依法守法的意识。

  ——本文载于2014年6月30日《半岛都市报》X2版

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

QINGDAO INTERMEDIATE PEOPLE'S COURT

《半岛都市报》:黄岛法院“十大措施”助力新区跨越发展

2014年07月08日
作者:
打印 分享到:

  “青岛西海岸新区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为法院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也对法院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已将今年确定为司法公开年、作风转变年,将推进司法公开和促进作风转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黄岛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光金表示,为西海岸新区建设提供良好司法保障和服务,黄岛区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为西海岸新区发展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实施意见》,采取十项工作措施为新区服务。

  措施一:主动服务重点园区和重大项目建设

  黄岛区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司法能动作用,积极参与党委、政府重大决策和重点项目稳定风险评估,对东方影都、中德生态园、董家口经济区等重大项目和重点园区建设推进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坚持主动靠上,制定可行预案,积极提出司法意见和建议;对土地征用、社会保障、城建拆迁等社会关注案件,加大协调化解力度,尽量减小对重大项目建设的影响,为新区加快开发清障解难,有效保障重点工程的平稳推进。

  措施二:营造平安和谐的投资环境

  法院积极参与平安建设,保持对各类严重暴力犯罪、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和多发性侵财犯罪的高压态势,依法严惩侵犯外来投资者人身财产安全、破坏产业项目建设等犯罪,全力推进平安西海岸建设 ,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和外来投资者的安全感。充分发挥商事审判调节经济关系职能,对涉及海洋生物、节能环保等重点新兴产业的矛盾纠纷,讲求办案方式方法,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措施三: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今年3月,黄岛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正式成立,选配专业骨干力量,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能力。针对新区高新企业、技术创新企业多的实际,立足知识产权审判职能,组织法官深入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咨询,通过巡回审判、现场办案等形式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力度,强化对西海岸新区驰名商标、自主创新品牌、基础前沿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和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促进新区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

  措施四:开展“助力企业发展”活动

  建立法官与重点企业联系制度,选派班子成员和业务骨干与重点企业“结对子”,每季度至少到联系点企业走访一次,及时了解企业司法需求,帮助企业建章立制、完善管理、堵塞漏洞,促进企业依法规范经营;组织西海岸法官志愿服务团,深入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帮助排忧解难;定期召开院企共建座谈会,通报审判、执行工作情况,虚心听取企业对法院审判和服务工作的意见建议,努力提升司法服务水平。

  措施五:实施“司法提速”工程

  对涉新区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的诉讼案件,黄岛区人民法院实行专人接诉、专人审查的“一站式”立案服务,积极推行远程立案、上门立案等立案方式,方便涉诉企业办理立案手续。全面加快办案节奏,对涉企纠纷,优先审理、优先执行,确保以最短时间、最快速度保障案件的审理执行,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实现企业的合法权益。

  措施六:加强诉调衔接工作

  加强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的衔接配合,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化解矛盾纠纷,推动形成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努力把大量的社会矛盾纠纷控制在初始阶段,化解在基层一线,消灭在萌芽状态。对涉重点区域开发建设案件,按照“调解优先 ,调判结合”的原则依法妥善处理,在坚持自愿、合法的前提下,力争以调解、和解、协调等方式处理案件,实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的目标。

  措施七:助推法治政府建设

  按照监督和支持并重的原则,法院积极探索和加强化解行政争议的方法,对行政机关在重点区域开发建设中依法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因政府公共投资依法做出的行政行为,依法予以支持和维护,保障合法行政行为顺利实施,维护良好的政务环境。完善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行政审判白皮书等制度,深化司法与行政的良性互动。

  措施八:完善诚信西海岸建设

  从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实施以来,黄岛区人民法院将300余名拒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被执行人列入名单中。法院进一步强化执行措施,大力开展涉特殊主体案件执行和反规避执行专项活动,采取限制高消费、公开曝光、纳入失信名单等方法,加大对规避执行的惩戒力度,特别是要严肃查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行为,对构成“拒执罪”的及时移交公安机关,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从严从快,切实维护法律权威、建设诚信体制、弘扬社会正气,形成良好的招商引资氛围。

  措施九:开展“百日集中清理积案”活动

  今年开展“百日集中清理诉讼积案”、“百日集中清理执行积案”、“百日集中清理信访积案”三项活动。重点清理审限超6个月以上的未结积案和各类隐性超审限案件以及人民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反映强烈的其他未结案件,努力解决一批诉讼、执行积案和信访老案。通过开展“三项集中清理”活动,力争大幅度提高审判、执行效率和服判息诉率,进一步促进新区和谐稳定。

  措施十:营造公正便民的法治环境

  今年为法院“司法公开年”,推进司法公开建设 ,利用微博、门户网站等数字化渠道,选择典型案件实行网上录播或直播,对依法应当公开的裁判文书一律上网公开,运用好手机短信平台、电子触摸屏等信息手段,为当事人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查询服务和诉讼便利。定期深入企业、校园、工地 、社区等地开展巡回审判,举办法律讲座,加大法律知识的普法力度,增强公民、企业诚实守信、公平竞争、依法守法的意识。

  ——本文载于2014年6月30日《半岛都市报》X2版

《半岛都市报》:黄岛法院“十大措施”助力新区跨越发展

来源:
2014年07月08日

  “青岛西海岸新区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为法院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也对法院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已将今年确定为司法公开年、作风转变年,将推进司法公开和促进作风转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黄岛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光金表示,为西海岸新区建设提供良好司法保障和服务,黄岛区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为西海岸新区发展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实施意见》,采取十项工作措施为新区服务。

  措施一:主动服务重点园区和重大项目建设

  黄岛区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司法能动作用,积极参与党委、政府重大决策和重点项目稳定风险评估,对东方影都、中德生态园、董家口经济区等重大项目和重点园区建设推进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坚持主动靠上,制定可行预案,积极提出司法意见和建议;对土地征用、社会保障、城建拆迁等社会关注案件,加大协调化解力度,尽量减小对重大项目建设的影响,为新区加快开发清障解难,有效保障重点工程的平稳推进。

  措施二:营造平安和谐的投资环境

  法院积极参与平安建设,保持对各类严重暴力犯罪、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和多发性侵财犯罪的高压态势,依法严惩侵犯外来投资者人身财产安全、破坏产业项目建设等犯罪,全力推进平安西海岸建设 ,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和外来投资者的安全感。充分发挥商事审判调节经济关系职能,对涉及海洋生物、节能环保等重点新兴产业的矛盾纠纷,讲求办案方式方法,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措施三: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今年3月,黄岛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正式成立,选配专业骨干力量,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能力。针对新区高新企业、技术创新企业多的实际,立足知识产权审判职能,组织法官深入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咨询,通过巡回审判、现场办案等形式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力度,强化对西海岸新区驰名商标、自主创新品牌、基础前沿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和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促进新区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

  措施四:开展“助力企业发展”活动

  建立法官与重点企业联系制度,选派班子成员和业务骨干与重点企业“结对子”,每季度至少到联系点企业走访一次,及时了解企业司法需求,帮助企业建章立制、完善管理、堵塞漏洞,促进企业依法规范经营;组织西海岸法官志愿服务团,深入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帮助排忧解难;定期召开院企共建座谈会,通报审判、执行工作情况,虚心听取企业对法院审判和服务工作的意见建议,努力提升司法服务水平。

  措施五:实施“司法提速”工程

  对涉新区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的诉讼案件,黄岛区人民法院实行专人接诉、专人审查的“一站式”立案服务,积极推行远程立案、上门立案等立案方式,方便涉诉企业办理立案手续。全面加快办案节奏,对涉企纠纷,优先审理、优先执行,确保以最短时间、最快速度保障案件的审理执行,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实现企业的合法权益。

  措施六:加强诉调衔接工作

  加强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的衔接配合,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化解矛盾纠纷,推动形成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努力把大量的社会矛盾纠纷控制在初始阶段,化解在基层一线,消灭在萌芽状态。对涉重点区域开发建设案件,按照“调解优先 ,调判结合”的原则依法妥善处理,在坚持自愿、合法的前提下,力争以调解、和解、协调等方式处理案件,实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的目标。

  措施七:助推法治政府建设

  按照监督和支持并重的原则,法院积极探索和加强化解行政争议的方法,对行政机关在重点区域开发建设中依法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因政府公共投资依法做出的行政行为,依法予以支持和维护,保障合法行政行为顺利实施,维护良好的政务环境。完善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行政审判白皮书等制度,深化司法与行政的良性互动。

  措施八:完善诚信西海岸建设

  从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实施以来,黄岛区人民法院将300余名拒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被执行人列入名单中。法院进一步强化执行措施,大力开展涉特殊主体案件执行和反规避执行专项活动,采取限制高消费、公开曝光、纳入失信名单等方法,加大对规避执行的惩戒力度,特别是要严肃查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行为,对构成“拒执罪”的及时移交公安机关,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从严从快,切实维护法律权威、建设诚信体制、弘扬社会正气,形成良好的招商引资氛围。

  措施九:开展“百日集中清理积案”活动

  今年开展“百日集中清理诉讼积案”、“百日集中清理执行积案”、“百日集中清理信访积案”三项活动。重点清理审限超6个月以上的未结积案和各类隐性超审限案件以及人民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反映强烈的其他未结案件,努力解决一批诉讼、执行积案和信访老案。通过开展“三项集中清理”活动,力争大幅度提高审判、执行效率和服判息诉率,进一步促进新区和谐稳定。

  措施十:营造公正便民的法治环境

  今年为法院“司法公开年”,推进司法公开建设 ,利用微博、门户网站等数字化渠道,选择典型案件实行网上录播或直播,对依法应当公开的裁判文书一律上网公开,运用好手机短信平台、电子触摸屏等信息手段,为当事人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查询服务和诉讼便利。定期深入企业、校园、工地 、社区等地开展巡回审判,举办法律讲座,加大法律知识的普法力度,增强公民、企业诚实守信、公平竞争、依法守法的意识。

  ——本文载于2014年6月30日《半岛都市报》X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