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网站
 |  无障碍浏览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官方抖音

《青岛财经日报》:一位不简单法官的简单生活

2014年09月02日
作者:高峰 吕佼 时满鑫
打印 分享到:

  简单、平和、亲切……这是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五庭法官陈晓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很难想象说话语速并不快的她能从容应对每天繁忙的工作,今年已办结140多起案件,而且90%以上都是调解结案。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一等功、正在向最高人民法院申报全国法院办案标兵,曾多次创下市中院的年度调解纪录,这是陈晓静兢兢业业工作26年获得的肯定,但在谈话中记者丝毫感觉不到这些光环,唯一能感受到的就是快乐、坦诚、知足,正是这种淡然的心态,使陈晓静从来不觉得办案是件“苦差事”,在到民五庭的短短4年时间里屡创佳绩,不仅极擅调解,而且她办理的案件无一错案、无一上访,这在全省法院民事审判中是不多见的。“我的世界非黑即白”,简单的陈晓静干出了很不简单的成绩。

  知足所以快乐

  不久前,陈晓静办理了市民隋某因一颗被拔错的牙引起的医疗纠纷。隋某是我市有名的老上访户,多年来起诉过多个单位和个人,涉及的案件有10多起,且每起案件必上诉。2013年,他到医院补牙,医生建议把坏死的牙拔掉。隋某交费后,医生为他拔了牙,但回家后他发现医生拔掉的不是那颗坏牙。于是,索赔、起诉、上诉,案件到了陈晓静手中。

  第一次约见隋某,陈晓静发现他是个“话痨”,一见面就倾诉起“血泪史”,讲述社会对他多么不公、事业单位改制给他的级别和待遇带来多少不利、上访有多艰难……

  “是挺吃亏的,可你老这样上访也不是办法,你不觉得累吗?”陈晓静问。“当然累了,可不上访咋办?我现在身体很差,全身都是毛病,每天一大把一大把地吃药。”隋某拿出随身带的药瓶。“我怎么看你那么眼熟,咱是不是见过,你在哪住?”陈晓静故意套近乎。“你这么一说我也觉得你有点眼熟,我住在湖南路。”隋某回答。“怪不得,我们法院以前就在那边,咱们肯定见过。”陈晓静说。“恩,可法院早就搬走了,你这么年轻,那时候就在法院了?”隋某问。“我在法院都干26年了,看不出来吧?和我一起参加工作的同学有的已经是院长、局长,有的是亿万富翁,可我还是个小法官,你说我亏不亏?我要是和你一样考虑问题的话,岂不该去跳楼了?现在我不是照样好好工作。”陈晓静说,“我看上去年轻身体好吧,你知道我身体为什么那么好吗?”“为什么?”隋某不解。“我不计较啊,我的那些局长、富翁同学见着我还羡慕呢。我天天快快乐乐、健健康康不比什么都强。咱干好该干的工作,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人生几十年不容易,别太较真。较真就是跟自己较劲,让自己不痛快,气出一身病何苦呢……”陈晓静的话让隋某直点头,案件调解也顺畅很多。

  此后,陈晓静多次找到医院领导,院方同意赔偿3000元。“就3000元,你要同意咱就调解,你拿着钱这案子就结了,你要不同意咱就判。”陈晓静又把隋某约到法院。隋某当场表示同意,临走时他对陈晓静说:“这是我这么多案子里唯一调解的一个,你说的对,做人别太计较。”

  享受过程所以成绩斐然

  陈晓静喜欢简单,对物质和精神的要求都不高,按她的话说“要求少才容易满足,满足才会快乐”。无论做什么事,她都会尽全力,享受过程即可,至于结果如何、是否被人认可,她都不太在意。

  得益于做事认真,陈晓静从小到大考试基本都是第一名。1988年她高中毕业时,恰遇我市考干考试。班里成绩好的同学都报考了税务、工商等与经济有关的“吃香”部门,父母也一心想让她报考税务局。可从小就爱打抱不平的陈晓静觉得法官能主持公道、裁判是非,很威风、很光荣,执意要报考市中院。于是,那年她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考进法院。

  虽然进了法院,但陈晓静先被安排做法警,后来当书记员。1998年,全国法院举行速录比赛,因她平时打字快,院里让她报名参加。“那时我特别喜欢打字,我觉得打字很快乐,很享受敲击键盘的感觉。院里开个会我都要把开会的内容全部打出来。”陈晓静告诉记者。比赛中,她顺利拿到第一名。

  “人生是公平的,你尽全力享受过程自然会有好的结果,做调解工作也是如此。”2010年9月,在市中院政治部干了多年的陈晓静主动要求去民五庭办案,“之所以选择民五庭是因为那里的每起案件都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是全院最累、案件矛盾最复杂的庭室。就像打仗一样,既然要到一线,就要到最艰苦的地方。”

  刚到民五庭时,陈晓静心里也犯怵,万一干不好呢?“年纪不小了也不好明着向人请教,我只能偷偷地学,看别人怎么调解。还好,两个月后我不仅发现自己也能调解,还挺适合干这个。我的策略是和当事人聊天,让他们感到被尊重。”陈晓静回忆。她到民五庭的第一年调解率就达到60%,创下市中院当年的纪录。“调解是出力不讨好的活,她肯定调不了多久,坚持不下来。”对于流言陈晓静并不在乎,该怎么干还是怎么干。“当你看到当事人用信任的眼光看着你时,你不能辜负这种信任。如果我多打几个电话,多沟通沟通就能帮他们解决问题,何乐而不为?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对每起案件无论是调解结案的,还是最终判决的,我都穷尽了所有调解手段。”陈晓静表示。有一起离婚案件,丈夫在婚外育有一子,被计生部门罚了款,妻子起诉离婚。两人的财产比较多,有房、有地、有车行、有股票也有债务。对这起案件,陈晓静调解了不下百次,光调解方案就做了20多个。由于两人不停反悔,最终判决结案,但两人都服判,并感谢陈晓静的努力。“我始终认为,司法的最高境界是用平和的方式解决矛盾纠纷。大多数当事人来法院的目的就是解决问题,如果通过调解能化解纠纷,无论对当事人还是对社会都是综合利益最大化的处理方式。对我来说每当为别人解决一起矛盾时,那种自豪感不是身临其境的人是永远无法体会的。”陈晓静说。

  ——本文载于2014年9月2日《青岛财经日报》A5版

《青岛财经日报》:一位不简单法官的简单生活

来源:
2014年09月02日

  简单、平和、亲切……这是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五庭法官陈晓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很难想象说话语速并不快的她能从容应对每天繁忙的工作,今年已办结140多起案件,而且90%以上都是调解结案。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一等功、正在向最高人民法院申报全国法院办案标兵,曾多次创下市中院的年度调解纪录,这是陈晓静兢兢业业工作26年获得的肯定,但在谈话中记者丝毫感觉不到这些光环,唯一能感受到的就是快乐、坦诚、知足,正是这种淡然的心态,使陈晓静从来不觉得办案是件“苦差事”,在到民五庭的短短4年时间里屡创佳绩,不仅极擅调解,而且她办理的案件无一错案、无一上访,这在全省法院民事审判中是不多见的。“我的世界非黑即白”,简单的陈晓静干出了很不简单的成绩。

  知足所以快乐

  不久前,陈晓静办理了市民隋某因一颗被拔错的牙引起的医疗纠纷。隋某是我市有名的老上访户,多年来起诉过多个单位和个人,涉及的案件有10多起,且每起案件必上诉。2013年,他到医院补牙,医生建议把坏死的牙拔掉。隋某交费后,医生为他拔了牙,但回家后他发现医生拔掉的不是那颗坏牙。于是,索赔、起诉、上诉,案件到了陈晓静手中。

  第一次约见隋某,陈晓静发现他是个“话痨”,一见面就倾诉起“血泪史”,讲述社会对他多么不公、事业单位改制给他的级别和待遇带来多少不利、上访有多艰难……

  “是挺吃亏的,可你老这样上访也不是办法,你不觉得累吗?”陈晓静问。“当然累了,可不上访咋办?我现在身体很差,全身都是毛病,每天一大把一大把地吃药。”隋某拿出随身带的药瓶。“我怎么看你那么眼熟,咱是不是见过,你在哪住?”陈晓静故意套近乎。“你这么一说我也觉得你有点眼熟,我住在湖南路。”隋某回答。“怪不得,我们法院以前就在那边,咱们肯定见过。”陈晓静说。“恩,可法院早就搬走了,你这么年轻,那时候就在法院了?”隋某问。“我在法院都干26年了,看不出来吧?和我一起参加工作的同学有的已经是院长、局长,有的是亿万富翁,可我还是个小法官,你说我亏不亏?我要是和你一样考虑问题的话,岂不该去跳楼了?现在我不是照样好好工作。”陈晓静说,“我看上去年轻身体好吧,你知道我身体为什么那么好吗?”“为什么?”隋某不解。“我不计较啊,我的那些局长、富翁同学见着我还羡慕呢。我天天快快乐乐、健健康康不比什么都强。咱干好该干的工作,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人生几十年不容易,别太较真。较真就是跟自己较劲,让自己不痛快,气出一身病何苦呢……”陈晓静的话让隋某直点头,案件调解也顺畅很多。

  此后,陈晓静多次找到医院领导,院方同意赔偿3000元。“就3000元,你要同意咱就调解,你拿着钱这案子就结了,你要不同意咱就判。”陈晓静又把隋某约到法院。隋某当场表示同意,临走时他对陈晓静说:“这是我这么多案子里唯一调解的一个,你说的对,做人别太计较。”

  享受过程所以成绩斐然

  陈晓静喜欢简单,对物质和精神的要求都不高,按她的话说“要求少才容易满足,满足才会快乐”。无论做什么事,她都会尽全力,享受过程即可,至于结果如何、是否被人认可,她都不太在意。

  得益于做事认真,陈晓静从小到大考试基本都是第一名。1988年她高中毕业时,恰遇我市考干考试。班里成绩好的同学都报考了税务、工商等与经济有关的“吃香”部门,父母也一心想让她报考税务局。可从小就爱打抱不平的陈晓静觉得法官能主持公道、裁判是非,很威风、很光荣,执意要报考市中院。于是,那年她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考进法院。

  虽然进了法院,但陈晓静先被安排做法警,后来当书记员。1998年,全国法院举行速录比赛,因她平时打字快,院里让她报名参加。“那时我特别喜欢打字,我觉得打字很快乐,很享受敲击键盘的感觉。院里开个会我都要把开会的内容全部打出来。”陈晓静告诉记者。比赛中,她顺利拿到第一名。

  “人生是公平的,你尽全力享受过程自然会有好的结果,做调解工作也是如此。”2010年9月,在市中院政治部干了多年的陈晓静主动要求去民五庭办案,“之所以选择民五庭是因为那里的每起案件都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是全院最累、案件矛盾最复杂的庭室。就像打仗一样,既然要到一线,就要到最艰苦的地方。”

  刚到民五庭时,陈晓静心里也犯怵,万一干不好呢?“年纪不小了也不好明着向人请教,我只能偷偷地学,看别人怎么调解。还好,两个月后我不仅发现自己也能调解,还挺适合干这个。我的策略是和当事人聊天,让他们感到被尊重。”陈晓静回忆。她到民五庭的第一年调解率就达到60%,创下市中院当年的纪录。“调解是出力不讨好的活,她肯定调不了多久,坚持不下来。”对于流言陈晓静并不在乎,该怎么干还是怎么干。“当你看到当事人用信任的眼光看着你时,你不能辜负这种信任。如果我多打几个电话,多沟通沟通就能帮他们解决问题,何乐而不为?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对每起案件无论是调解结案的,还是最终判决的,我都穷尽了所有调解手段。”陈晓静表示。有一起离婚案件,丈夫在婚外育有一子,被计生部门罚了款,妻子起诉离婚。两人的财产比较多,有房、有地、有车行、有股票也有债务。对这起案件,陈晓静调解了不下百次,光调解方案就做了20多个。由于两人不停反悔,最终判决结案,但两人都服判,并感谢陈晓静的努力。“我始终认为,司法的最高境界是用平和的方式解决矛盾纠纷。大多数当事人来法院的目的就是解决问题,如果通过调解能化解纠纷,无论对当事人还是对社会都是综合利益最大化的处理方式。对我来说每当为别人解决一起矛盾时,那种自豪感不是身临其境的人是永远无法体会的。”陈晓静说。

  ——本文载于2014年9月2日《青岛财经日报》A5版

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

QINGDAO INTERMEDIATE PEOPLE'S COURT

《青岛财经日报》:一位不简单法官的简单生活

2014年09月02日
作者:高峰 吕佼 时满鑫
打印 分享到:

  简单、平和、亲切……这是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五庭法官陈晓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很难想象说话语速并不快的她能从容应对每天繁忙的工作,今年已办结140多起案件,而且90%以上都是调解结案。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一等功、正在向最高人民法院申报全国法院办案标兵,曾多次创下市中院的年度调解纪录,这是陈晓静兢兢业业工作26年获得的肯定,但在谈话中记者丝毫感觉不到这些光环,唯一能感受到的就是快乐、坦诚、知足,正是这种淡然的心态,使陈晓静从来不觉得办案是件“苦差事”,在到民五庭的短短4年时间里屡创佳绩,不仅极擅调解,而且她办理的案件无一错案、无一上访,这在全省法院民事审判中是不多见的。“我的世界非黑即白”,简单的陈晓静干出了很不简单的成绩。

  知足所以快乐

  不久前,陈晓静办理了市民隋某因一颗被拔错的牙引起的医疗纠纷。隋某是我市有名的老上访户,多年来起诉过多个单位和个人,涉及的案件有10多起,且每起案件必上诉。2013年,他到医院补牙,医生建议把坏死的牙拔掉。隋某交费后,医生为他拔了牙,但回家后他发现医生拔掉的不是那颗坏牙。于是,索赔、起诉、上诉,案件到了陈晓静手中。

  第一次约见隋某,陈晓静发现他是个“话痨”,一见面就倾诉起“血泪史”,讲述社会对他多么不公、事业单位改制给他的级别和待遇带来多少不利、上访有多艰难……

  “是挺吃亏的,可你老这样上访也不是办法,你不觉得累吗?”陈晓静问。“当然累了,可不上访咋办?我现在身体很差,全身都是毛病,每天一大把一大把地吃药。”隋某拿出随身带的药瓶。“我怎么看你那么眼熟,咱是不是见过,你在哪住?”陈晓静故意套近乎。“你这么一说我也觉得你有点眼熟,我住在湖南路。”隋某回答。“怪不得,我们法院以前就在那边,咱们肯定见过。”陈晓静说。“恩,可法院早就搬走了,你这么年轻,那时候就在法院了?”隋某问。“我在法院都干26年了,看不出来吧?和我一起参加工作的同学有的已经是院长、局长,有的是亿万富翁,可我还是个小法官,你说我亏不亏?我要是和你一样考虑问题的话,岂不该去跳楼了?现在我不是照样好好工作。”陈晓静说,“我看上去年轻身体好吧,你知道我身体为什么那么好吗?”“为什么?”隋某不解。“我不计较啊,我的那些局长、富翁同学见着我还羡慕呢。我天天快快乐乐、健健康康不比什么都强。咱干好该干的工作,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人生几十年不容易,别太较真。较真就是跟自己较劲,让自己不痛快,气出一身病何苦呢……”陈晓静的话让隋某直点头,案件调解也顺畅很多。

  此后,陈晓静多次找到医院领导,院方同意赔偿3000元。“就3000元,你要同意咱就调解,你拿着钱这案子就结了,你要不同意咱就判。”陈晓静又把隋某约到法院。隋某当场表示同意,临走时他对陈晓静说:“这是我这么多案子里唯一调解的一个,你说的对,做人别太计较。”

  享受过程所以成绩斐然

  陈晓静喜欢简单,对物质和精神的要求都不高,按她的话说“要求少才容易满足,满足才会快乐”。无论做什么事,她都会尽全力,享受过程即可,至于结果如何、是否被人认可,她都不太在意。

  得益于做事认真,陈晓静从小到大考试基本都是第一名。1988年她高中毕业时,恰遇我市考干考试。班里成绩好的同学都报考了税务、工商等与经济有关的“吃香”部门,父母也一心想让她报考税务局。可从小就爱打抱不平的陈晓静觉得法官能主持公道、裁判是非,很威风、很光荣,执意要报考市中院。于是,那年她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考进法院。

  虽然进了法院,但陈晓静先被安排做法警,后来当书记员。1998年,全国法院举行速录比赛,因她平时打字快,院里让她报名参加。“那时我特别喜欢打字,我觉得打字很快乐,很享受敲击键盘的感觉。院里开个会我都要把开会的内容全部打出来。”陈晓静告诉记者。比赛中,她顺利拿到第一名。

  “人生是公平的,你尽全力享受过程自然会有好的结果,做调解工作也是如此。”2010年9月,在市中院政治部干了多年的陈晓静主动要求去民五庭办案,“之所以选择民五庭是因为那里的每起案件都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是全院最累、案件矛盾最复杂的庭室。就像打仗一样,既然要到一线,就要到最艰苦的地方。”

  刚到民五庭时,陈晓静心里也犯怵,万一干不好呢?“年纪不小了也不好明着向人请教,我只能偷偷地学,看别人怎么调解。还好,两个月后我不仅发现自己也能调解,还挺适合干这个。我的策略是和当事人聊天,让他们感到被尊重。”陈晓静回忆。她到民五庭的第一年调解率就达到60%,创下市中院当年的纪录。“调解是出力不讨好的活,她肯定调不了多久,坚持不下来。”对于流言陈晓静并不在乎,该怎么干还是怎么干。“当你看到当事人用信任的眼光看着你时,你不能辜负这种信任。如果我多打几个电话,多沟通沟通就能帮他们解决问题,何乐而不为?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对每起案件无论是调解结案的,还是最终判决的,我都穷尽了所有调解手段。”陈晓静表示。有一起离婚案件,丈夫在婚外育有一子,被计生部门罚了款,妻子起诉离婚。两人的财产比较多,有房、有地、有车行、有股票也有债务。对这起案件,陈晓静调解了不下百次,光调解方案就做了20多个。由于两人不停反悔,最终判决结案,但两人都服判,并感谢陈晓静的努力。“我始终认为,司法的最高境界是用平和的方式解决矛盾纠纷。大多数当事人来法院的目的就是解决问题,如果通过调解能化解纠纷,无论对当事人还是对社会都是综合利益最大化的处理方式。对我来说每当为别人解决一起矛盾时,那种自豪感不是身临其境的人是永远无法体会的。”陈晓静说。

  ——本文载于2014年9月2日《青岛财经日报》A5版

《青岛财经日报》:一位不简单法官的简单生活

来源:
2014年09月02日

  简单、平和、亲切……这是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五庭法官陈晓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很难想象说话语速并不快的她能从容应对每天繁忙的工作,今年已办结140多起案件,而且90%以上都是调解结案。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一等功、正在向最高人民法院申报全国法院办案标兵,曾多次创下市中院的年度调解纪录,这是陈晓静兢兢业业工作26年获得的肯定,但在谈话中记者丝毫感觉不到这些光环,唯一能感受到的就是快乐、坦诚、知足,正是这种淡然的心态,使陈晓静从来不觉得办案是件“苦差事”,在到民五庭的短短4年时间里屡创佳绩,不仅极擅调解,而且她办理的案件无一错案、无一上访,这在全省法院民事审判中是不多见的。“我的世界非黑即白”,简单的陈晓静干出了很不简单的成绩。

  知足所以快乐

  不久前,陈晓静办理了市民隋某因一颗被拔错的牙引起的医疗纠纷。隋某是我市有名的老上访户,多年来起诉过多个单位和个人,涉及的案件有10多起,且每起案件必上诉。2013年,他到医院补牙,医生建议把坏死的牙拔掉。隋某交费后,医生为他拔了牙,但回家后他发现医生拔掉的不是那颗坏牙。于是,索赔、起诉、上诉,案件到了陈晓静手中。

  第一次约见隋某,陈晓静发现他是个“话痨”,一见面就倾诉起“血泪史”,讲述社会对他多么不公、事业单位改制给他的级别和待遇带来多少不利、上访有多艰难……

  “是挺吃亏的,可你老这样上访也不是办法,你不觉得累吗?”陈晓静问。“当然累了,可不上访咋办?我现在身体很差,全身都是毛病,每天一大把一大把地吃药。”隋某拿出随身带的药瓶。“我怎么看你那么眼熟,咱是不是见过,你在哪住?”陈晓静故意套近乎。“你这么一说我也觉得你有点眼熟,我住在湖南路。”隋某回答。“怪不得,我们法院以前就在那边,咱们肯定见过。”陈晓静说。“恩,可法院早就搬走了,你这么年轻,那时候就在法院了?”隋某问。“我在法院都干26年了,看不出来吧?和我一起参加工作的同学有的已经是院长、局长,有的是亿万富翁,可我还是个小法官,你说我亏不亏?我要是和你一样考虑问题的话,岂不该去跳楼了?现在我不是照样好好工作。”陈晓静说,“我看上去年轻身体好吧,你知道我身体为什么那么好吗?”“为什么?”隋某不解。“我不计较啊,我的那些局长、富翁同学见着我还羡慕呢。我天天快快乐乐、健健康康不比什么都强。咱干好该干的工作,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人生几十年不容易,别太较真。较真就是跟自己较劲,让自己不痛快,气出一身病何苦呢……”陈晓静的话让隋某直点头,案件调解也顺畅很多。

  此后,陈晓静多次找到医院领导,院方同意赔偿3000元。“就3000元,你要同意咱就调解,你拿着钱这案子就结了,你要不同意咱就判。”陈晓静又把隋某约到法院。隋某当场表示同意,临走时他对陈晓静说:“这是我这么多案子里唯一调解的一个,你说的对,做人别太计较。”

  享受过程所以成绩斐然

  陈晓静喜欢简单,对物质和精神的要求都不高,按她的话说“要求少才容易满足,满足才会快乐”。无论做什么事,她都会尽全力,享受过程即可,至于结果如何、是否被人认可,她都不太在意。

  得益于做事认真,陈晓静从小到大考试基本都是第一名。1988年她高中毕业时,恰遇我市考干考试。班里成绩好的同学都报考了税务、工商等与经济有关的“吃香”部门,父母也一心想让她报考税务局。可从小就爱打抱不平的陈晓静觉得法官能主持公道、裁判是非,很威风、很光荣,执意要报考市中院。于是,那年她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考进法院。

  虽然进了法院,但陈晓静先被安排做法警,后来当书记员。1998年,全国法院举行速录比赛,因她平时打字快,院里让她报名参加。“那时我特别喜欢打字,我觉得打字很快乐,很享受敲击键盘的感觉。院里开个会我都要把开会的内容全部打出来。”陈晓静告诉记者。比赛中,她顺利拿到第一名。

  “人生是公平的,你尽全力享受过程自然会有好的结果,做调解工作也是如此。”2010年9月,在市中院政治部干了多年的陈晓静主动要求去民五庭办案,“之所以选择民五庭是因为那里的每起案件都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是全院最累、案件矛盾最复杂的庭室。就像打仗一样,既然要到一线,就要到最艰苦的地方。”

  刚到民五庭时,陈晓静心里也犯怵,万一干不好呢?“年纪不小了也不好明着向人请教,我只能偷偷地学,看别人怎么调解。还好,两个月后我不仅发现自己也能调解,还挺适合干这个。我的策略是和当事人聊天,让他们感到被尊重。”陈晓静回忆。她到民五庭的第一年调解率就达到60%,创下市中院当年的纪录。“调解是出力不讨好的活,她肯定调不了多久,坚持不下来。”对于流言陈晓静并不在乎,该怎么干还是怎么干。“当你看到当事人用信任的眼光看着你时,你不能辜负这种信任。如果我多打几个电话,多沟通沟通就能帮他们解决问题,何乐而不为?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对每起案件无论是调解结案的,还是最终判决的,我都穷尽了所有调解手段。”陈晓静表示。有一起离婚案件,丈夫在婚外育有一子,被计生部门罚了款,妻子起诉离婚。两人的财产比较多,有房、有地、有车行、有股票也有债务。对这起案件,陈晓静调解了不下百次,光调解方案就做了20多个。由于两人不停反悔,最终判决结案,但两人都服判,并感谢陈晓静的努力。“我始终认为,司法的最高境界是用平和的方式解决矛盾纠纷。大多数当事人来法院的目的就是解决问题,如果通过调解能化解纠纷,无论对当事人还是对社会都是综合利益最大化的处理方式。对我来说每当为别人解决一起矛盾时,那种自豪感不是身临其境的人是永远无法体会的。”陈晓静说。

  ——本文载于2014年9月2日《青岛财经日报》A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