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日报》:法苑花开竞相妍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15年03月16日 | ||
《日照日报》2015年3月13日 法苑花开竞相妍 ——东港区人民法院女法官风采剪影 本报通讯员 邢英 张晓燕 王晓 在美丽的海滨东港,有这样一群女性,她们一次次行走在崎岖的山间小道,她们一步步长途跋涉辗转在广袤的田间地头,她们一声声苦口婆心诠释着法律的公平公正……她们忠于职守、匡扶正义。无论炎炎夏日抑或数九寒天,她们活跃在审判、执行第一线,以实际行动书写着法律的良知与公正,用勤劳的身影为法官群体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她们就是日照东港区法院的女法官。 最美政法干警厉翠菊:青翠心 如菊美 在东港法院,有位爱“较真”、爱“操心”、爱“琢磨”的女法官远近闻名。她就是城郊法庭庭长厉翠菊。 2010年,在厉翠菊还担任刑庭庭长时,曾办理过这样一起案件,一次庭审结束后,被告人母亲无心的一句话引起了厉翠菊对被告人小海年龄的疑问。 “如果小海母亲所言属实,那么小海就是未成年,年龄问题直接关乎被告人刑罚,绝不能有丝毫差错。” 尽管庭审程序已经全部履行完毕,尽管被告人自己没有提出丝毫异议,尽管此时已经临近午饭时间,可是“爱较真”的厉翠菊还是二话不说带上书记员驱车赶往了50多公里的外县。 八月的晌午骄阳似火,为了尽快查清小海的年龄,厉翠菊在人生地不熟的外县挨家挨户打听着小海接生婆的住处,最后,终于从与接生婆的对话中推断出小海的真实年龄,最终,小海被依法判处了缓刑。 类似的故事,在她身上还有很多很多…… 锱铢必较,不留遗憾,是厉翠菊的办案风格,也是她从事审判工作二十年的真实写照。她常说,办案就要像绣花一样,一点一点地“捋”,一点也不能马虎。“一丛寒菊比琼华,掩映晴窗动绿纱。”二十年,青春不在,华发已生,不变的是执着的坚守,是如菊般的淡定、从容。 公信法官刘善霞: 心存良善 气如虹霞 作为一名从律师队伍跨入法官队伍的老兵新战士,在进入法院工作不到三年时间,就成为当事人和同事们都认可的公信法官,刘善霞付出的努力是异乎常人的。 刘善霞曾审理过一起离婚纠纷案,男当事人酗酒成性,经常对妻儿施暴,而女当事人已经被婚姻折磨的语无伦次,目光呆滞,俩人有个可爱的小男孩,然而由于女方离婚后无住处、收入低,一直要求法院将儿子判给男方。 所有人都知道,将天真的孩子判给把酗酒动粗发疯当作常态的父亲,最后的结果会是什么。 为了能让孩子有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刘善霞多次找双方当事人协调,做两人的思想工作,最终,女方流泪作出“要饭也要带着儿子”的承诺,男方也同意每月支付900元抚养费。 不久后,刘善霞因放心不下孩子,亲自来到女方家中回访。临别前,小男孩懂事的将刘善霞送出老远,羞涩地说了一句“谢谢大姨。” 工作中,为了与拖欠民工工资的包工头“打持久战”,她还可以脚穿舞蹈鞋,追随十几个小时,在夜色中将包工头堵在施工工地;为了帮债权人讨回欠款,老家外地的她在农历新年前一天,还奔波在说服协调的路途中;为了办理一起当事人缠讼闹讼两年的租赁合同纠纷案,她几天内连续开庭、调解、做工作到口舌生疮,一周内便促使原本固执强硬的当事人,心悦诚服接受了她的调解意见。 她就是这样的一位法官,用诚心、耐心、热心和细心,赢得了当事人的认可和信任。 “法官大姐”王瑞丽:亲切温暖 一心为民 “每次听到当事人喊我‘闺女’‘王姐’‘小妹’时,我的心里都特别舒坦。这是他们真正把我当成自家人,才给予我的最高‘礼遇’……”在全市法院“四心工作法”事迹报告会上,东港法院民一庭法官王瑞丽的事迹引得不少听众为之动容。 2014年的一天,一起交通事故案件的原告小周哭着来到法院,她的丈夫在事故中死亡,留下了七岁的儿子和年迈的公婆。 肇事司机是个毛头小伙,没有赔偿能力,已被羁押。事故发生时,他开的是亲戚的车,车辆未投保交强险,且其亲戚一直主张车辆系偷开。如果抗辩属实,小周将得不到任何赔偿。 面对抽噎的母亲和茫然的孩子,王瑞丽并没有告知她们实情,反而耐心劝慰起小周,与她岔开话题聊天,临走前,眼见孩子穿着单薄,她找了儿子的一件外套给孩子披上。 从那以后,王瑞丽不仅是案件的承办法官,也成了照顾小周一家的“法官大姐”。她经常利用下班时间看望母子俩,给孩子添几件新衣,做几个热菜给老人送去,在王瑞丽的鼓励下,小周一家渐渐走出了阴霾。 同时,通过多次调取张某的刑事案件卷宗,并三番五次到看守所会见,案件也有了突破口,小周一家的赔偿款有了着落。 领取判决书的当天,小周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她支支吾吾对王瑞丽说:“王法官,俺对象出事以后,多亏了你一次次开导我,要不然我真的撑不下去,你一直像姐姐一样照顾我,今天我要正式喊你一声姐……”对王瑞丽而言,这声“姐”比任何赞美都珍贵。 办案能手:席秀梅&鹿梦吟 “作为一名法官,每天的工作状态就像是一只上了发条的闹钟,开庭、判决、接待当事人,一刻都不能停,但只要坚持下来,就是一种历练,一种收获。”这是东港法院道路交通事故法庭审判员席秀梅经常说的一句话,而她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箴言。 近三年来,她办理各类民商事案件800余件,无一错案,是东港法院当之无愧的办案能手。 由于在法庭工作,路途太远,加之案件压力较大,席秀梅不得不牺牲一部分照顾家庭的时间,倾注到工作上,女儿还在上小学时,就学会了自己温饭。 司法为民不是一句口号,它体现在日复一日、平凡又琐碎的毫不懈怠之中,它体现在每一起个案最大限度地奔波操劳之中。对此,席秀梅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很多人对行政审判的印象是案件数量少、案情不复杂、结果一边倒。但从事行政审判工作以后才明白,行政诉讼案件矛盾尖锐,社会影响力大,且大多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审理好此类案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就个人感悟而言,唯有用心解决,才能取得双赢的效果。”谈起从事行政审判四年来的感悟,东港法院行政庭审判员鹿梦吟这样说道。 鹿梦吟曾办理过一起征收补偿案件,赵某等六人因对补偿标准不满诉至法院,征收实施单位的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及程序上虽有瑕疵,但并无违法之处。然而,结合案件情况,赵某等六人要求增加补偿也确实存在合理性。考虑再三,唯有协调对双方伤害最小,随后,鹿梦吟先后七次奔赴50多公里外的异地进行案件协调,最终取得双方满意的效果。 调解能手:王长杰&叶凡 王长杰,东港法院城郊法庭审判员,2014年结案160余件,调解撤诉数112件,调解率70%。 王长杰常说,基层法庭大多是婚姻、劳务、继承纠纷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小案件,调解更利于家庭和睦、邻里相处,也是老百姓最能欣然接受的案件处理方式。 王长杰曾办理过一起涉及十几名农民工的劳务纠纷案,为帮农民工讨回6000元劳务费,她曾冒着酷暑辗转多个工地说服强硬的包工头,因担心分配出现差错,她又帮助十几名民工制定出详细的分配方案,几百元、几千元陆陆续续发放到每名民工手中。 领钱那天,民工们黝黑的脸上都露出灿烂的笑容,“王法官,没想到你这么快就帮我们把钱要回来了,太感谢了!” 对于全院最年轻的法官叶凡来说,“调解能手”这一名号实至名归。 作为全院唯一的90后法官,不断地学习、取经、求教是她一直坚持的道路。为了能将案件更加公允、高效地解决,对于自己办理的案件,叶凡尽可能挤出时间与书记员一起送达,目的就是为了在开庭前能更好的了解案情,为把握矛盾焦点,为快速化解纠纷做好铺垫。 她曾办理过一起离婚后财产纠纷案件,通过耐心倾听,积极沟通,稳定情绪,发动当事人身边的亲朋好友一同做工作,最后,原被告不仅撤诉,还重归于好。 “调解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化解案件,更是一个搭建信任,交流感情的过程。”叶凡说。 |
||
|
||
【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