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报》:因案施策灵活执行 主动出击高效解纷——日照市东港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侧记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24年09月05日 | ||
因案施策灵活执行 主动出击高效解纷 ——日照市东港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侧记执行工作,需要重拳铁腕,亦需要随机应变。面对复杂多样的执行情况,日照市东港区人民法院积极贯彻“案件到我为止”的工作理念,适时转变执行思路,因案施策,灵活运用各种执行措施。充分展现司法温度,在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被执行人权益的影响,努力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 代位偿还“巧”结案 李某与某房产中介公司在2020年签订房产买卖合同,合同履行完毕后,李某到该公司支取保证金遭拒,遂将该公司诉至法院。然而判决生效后,涉案房产中介公司仍拒绝支付保证金,于是李某就该案申请了强制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山海天法庭执行员高华磊经调查发现,涉案房产中介公司已于2023年停止经营。拨打法定代表人王某的电话,但王某一直拒接。高华磊辗转联系到王某之妻,经过多次释法说理后,王某最终同意出面。 “我不是想赖账,实在是手里没钱,我那公司因为收不回来账,资金链断了,没办法只能关门了……”王某无奈地说道。 面对这种情况,高华磊与王某一起认真梳理其公司目前的债权,发现债务人某房产公司可能有偿还能力,遂与王某一同到该房产公司沟通。经多方协调,最终该房产公司同意以部分现金外加部分品牌白酒的形式,替被执行人王某向申请执行人李某支付执行款,并在山海天法庭执行员的主持下与李某完成了交接,本案顺利执结。 错时执行“促”事了 “徐法官,我听说老秦最近可能会回来,要是听到他回来的消息,你们能马上来吗?”申请执行人老牟给后村法庭执行员徐文杰打电话询问。 接到老牟的电话,徐文杰一口答应下来:“ 只要老秦出现,我们立马奔赴现场。” 原来,老秦因拖欠蛤蜊货款被老牟诉至法院,判决生效后仍拒不履行,老牟便申请强制执行。可老秦经常在外务工,执行干警多次去其家中,均未能找到其人。 前不久,正要下班吃饭的徐文杰突然接到老牟的电话。老牟说,他得到消息听说老秦在午饭这个时间段很可能要回家。挂断电话,徐文杰当即带领两名法警驱车赶往涛雒镇老秦的住处。果然,他们成功地把回家吃饭的老秦堵了个正着。 面对老秦一贯的“拖”字诀,徐文杰详细向其列明拒执“成本”,在“情理”加“ 法理”的耐心劝说下,老秦终于认识到抗拒执行的严重后果。他当场向亲属筹借2000元支付给老牟,并同意由法院划拨其妻子投保保单的现金价值来支付剩余款项。之后,老牟又顺利拿到了剩余的执行款,这起案件也得到了圆满解决。 柔性执行“暖”民心 小王和小刘是同一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小王在打闹奔跑时不慎撞到小刘的面部,导致其右眼受伤。因赔偿问题未能达成一致,小刘的母亲代小刘将小王诉至法院,要求小王及其父母赔偿损失。然而,法院判决生效后,小刘却未获得应有的赔偿款项,于是申请强制执行。 “法官,您看我们家就靠在国道旁经营的这家小店维持生计,收入寥寥,之前还欠下了不少债务。”执行法官在了解情况后发现,小王父母经营的小店主要为过往的货车司机提供餐饮和加水服务,收入十分有限。而小刘的治疗尚未结束,后期医疗费还是一个未知数。这导致小王的父亲精神压力巨大,甚至曾离家出走。 面对这样一位急需继续治疗的申请执行人和这样一位经济困难的被执行人,执行法官深知单纯采取强制手段并非良策。于是,法官通过传唤约谈、电话沟通、家中走访等方式组织双方进行协商,同时联系双方的村党支部书记、亲戚朋友等协助说服。经过法官反复释法析理和不断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了分期支付的执行和解协议。 在这起案中,执行法官以情感融入法律,通过坚持不懈地沟通劝说,以“柔性执行”释放“刚性力量”。这一做法不仅让小刘的医疗费得到了保障,也减轻了小王父亲的精神压力,使两个家庭得以回归正常生活。 (通讯员:姚杉) 山东法制报20240830期 |
||
|
||
【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