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走,上门调解去!”

来源:   发布时间: 2025年04月24日

“走,上门调解去!”

为减轻群众诉累,实现矛盾纠纷就地化解,近日,东港法院涛雒法庭主动上门调解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以“面对面”的温情服务替代“对簿公堂”,成功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让司法温度直达百姓心坎。

起因:借款逾期成隔阂,二十年友情遇“寒冬”

庄某与田某是相识二十年的好友。2016年,田某因创业周转急需资金,庄某先后借款6万元助其渡过难关。然而受市场环境影响,田某生意失利,未能按时还款,双方多次沟通渐生嫌隙,庄某无奈起诉至法院。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查阅案卷后,考虑到本案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原被告双方又曾是朋友关系,便想促成双方达成调解,但考虑到田某在五莲县某镇经营一家店铺,路途遥远,从五莲来涛雒法庭调解极为不便,电话沟通又效果不佳。在征得庄某同意后,涛雒法庭法官助理小孙和调解员老迟决定主动上门,将调解室“搬到”田某家中。

调解:以法为据、以情为桥,解“法结”更解“心结”

在田某家中,法官助理小孙和调解员老迟首先关心田某的店铺生意和身体状况,了解到他目前收入不稳定但有强烈的还款意愿,而庄某虽急需用钱,却也不忍让老友为难。

“你们噶胡这么多年,这份友情比金钱更珍贵……”调解员老迟以友情为切入点,引导双方换位思考。

法官助理小孙则结合相关法律规定为二人释法说理,并提出“分期还款+约定违约条款”的调解方案。

面对法官助理提出的“暖心方案”,庄某毫不犹豫的答应,田某红着眼眶说:“老庄,一直拖累你,我都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你,没想到你还愿意给我时间……”庄某感慨道:“其实我也不想走到这一步,只要你有诚意,咱们还是好兄弟。”

最终,双方当场签订调解协议,二十年的友情在司法的温情中重焕生机。

从“坐堂问案”到“上门解纷”,变的是服务方式,不变的是司法为民的初心。东港法院将继续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践行“案件到我为止”理念,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用有力度、有温度的司法举措绘就司法为民好“枫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