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泰安市新泰市人民法院2019年1月1日 星期一

泰安市新泰市人民法院 http://taxtfy.sdcourt.gov.cn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随笔

麦子

来源:   发布时间: 2016年11月23日

  几年前看电影《白鹿原》,虽不满意对原著主脉的脱离、一点情色的拼接扩大,却喜欢影片中那一望无际金黄色的麦子及人们在麦地中歇脚的场景,并由此想起电影《静静的顿河》中,风雨如晦的天地间,波浪起伏的麦田里,女主人公仰天呼号的画面,还想起了李健和孙俪唱的《风吹麦浪》……

  要说对庄稼的感情,首数就是麦子了。

  在我们这地方,播种麦子是秋天收获玉米之后,把玉米秆砍倒,玉米茬挖刨出来,再把土地整松耙平,然后人工拉着耩子播种。大约十天半月,青绿的麦苗就钻出了地面,根根直立,透着生长的生机,可随着天气变冷,北风呼啸,麦苗萎缩贴地,收敛了长势,此时是不好看的了。寒冬雪花飘落时,人们常把丰收的希望寄予麦子,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有了这份希冀就踏实地过着日子。经过漫长的冬季,麦子在春天苏醒过来,并舒展叶片,开始拔节生长,此时雨水就很重要,而春雨贵如油,人们常组织起来灌溉麦子。

  记得春夏之交,与母亲夜半去浇麦子,她去水渠上游看水,我在地里改水道,一畦浇完了,就在地头上铲土堵住畦头,改浇下一畦,彼时夜深人静,水流淙淙,有泥土和青草的香气,但因想起听到的一些故事,会不时惊醒地观察着四周,譬如二姨夫说有次晚上回家,在小路上看到了狼,然后从麦田里匍匐着绕路回家;又譬如母亲说曾在深夜看到远处发绿光的东西;还譬如老人们说耕地时,有星星鬼火跳跃着,人和牛到这一头,它就跳到那一头,到那一头,它就跳到这一头……

  入夏之后,随着天气变暖,麦子先是抽出绿色的麦穗,浸渍着白粉样的小花,此时麦芒软绿,接下来麦粒渐渐饱满,麦芒日益锋利,麦子全身也由绿变黄,田野就成为了麦子的海洋,齐拢拢的麦田沉甸甸的麦穗金黄色的麦子呈现着丰收的景象。收麦是农民最忙活的时节,因为怕麦粒熟透脱落,所以都是抢收,麦田由南向北逐渐成熟,褥实的土地也赶着趟儿留下短短的麦茬。以前都用镰刀收割,有的地方还出现了“麦客”,专门帮人割麦子的打工者。记忆中父母总在不明天时就走了,到饭点回来把我们敲打起来,叫去地里帮忙,一是把铺在地上的麦子抱成团让大人捆帮,二是捡拾丢在地上的麦穗,三是父母推麦帮忙拉车子。这都是不舒服的活儿,因为太阳强烈了,麦芒也扎人,常常晒烫了脸蛋,拉红了胳膊。

  人们按分队将收回的小麦堆放到各自的场院里,等晚上一起打麦,最热闹的场面是在夜里开演的。天地间月亮下,妇女们先将麦穗头用镰刀割下,将麦秸整齐地捆绑成一团一团,有拉着石轱辘碾的,但大多用队里的脱粒机,相互帮忙依次打麦,大人们都戴着帽子穿着长衣,这头送麦穗,那头张着袋子接麦粒,当中有挑麦秆的,慢慢地麦秆堆成了垛,此时机器隆隆轰响,麦子皮随风飘散着,夹杂着麦子的清香,小孩子围着麦垛欢快地追跑着,大人们说着笑着闹着,一夜就在不知觉中过去了。麦秸常用来修建屋顶,或做饭烧火,在西乡常用来掐辫子,作为草帽凉席什么的基础材料。

  收回的麦子晾晒在马路边、院子里或平房上,熟麦的时节黄杏也上市,大人们常就地上挖瓢麦子去换杏,这是夏天的第一口鲜果。新鲜的麦子可以煮水喝,说去小肠火气,半干的麦子可以碾压去皮,做成麦仁熬粥,当然麦子的主要吃法是加工面粉来做面食。根据村里人的经验,新麦磨出的面粉不白且不好吃,所以晒干的麦子先存放到瓮里,此后年年晾晒,而吃陈麦。在都没有钱年代,人们常常以有几瓮麦子来区分贫富,而有麦子的村庄就是好庄了。婆婆说她那村就是有名的“麦子窝”,所以其他村的姑娘都愿意嫁过来,夫也曾讲起收麦时让同学帮忙的事情,从饭店里带回饭菜就地头上招待,都干得特别带劲,会干的割得麦荏整齐,不会干的就高低不平,可是那份情谊是实的,让他至今怀念。

  我和姐姐均生于五月,姐姐来时当值收麦时令,而次年我来在闰月的后月,已有新麦芳香。因此父母给我和姐姐起名都以“麦”字开头,或许因了季节的日晒,我们都是麦色的肌肤。但在我们小时候,主食是玉米、地瓜之类的,麦子还是稀罕粮食,在没有电磨时,麦子的加工方式是人工碾压,再用细锣一遍遍地筛,平时都舍不得吃,只在过年过节或客人来时,才拿出来做水饺、馒头或油饼什么的。记得小姨曾经讲过她小时候一件难忘的事,说姥娘合着鏊子烙了一大张油饼,用来招待她娘家的两个弟弟,她馋得围着鏊子看了半天,结果一口饹馇也没吃到,由此她埋怨姥娘会过。早先母亲过年时也只蒸两锅馒头,却蒸好几锅的玉米窝头,吃饭时我也只是看着馒头的。现在麦子成为日常饮食,却又怀念从前的粗粮了,也明白了那时老人们的艰苦,有时就想或许因为吃得不精和受过的磨难,才有了健康的身体和坚强的性格吧!

  2015年作家石岗作赋四篇,其中《麦子赋》为“麦子金黄,灿若太阳。生于田畴,储于秘仓。盈香满口,碗中芬芳。丰时,天下何物为珍,曰金玉也;饥年,天下何物为贵,曰麦子也。麦本野生,长于荒原,神农采撷,种于田间。于是,人民亿万,常以此物为念;社稷安危,总与此物相关。丰则天下欢歌,长安酒肆不夜天;欠则哀鸿遍野,洛阳城中刀兵见。计然曰:万民之命,国之重宝也。秋日暖阳,农夫万里耕耘忙,牛接屈辕播希望,抬头望见雁两行。冬日微霜,大河两岸绿茵长,弱质似女随风荡霜,俯首听得节节唱。春日荡漾,麦田有雨尽欢享,夜来磨镰砺石上,犬吠声声追月亮。夏日似火,牛马驴骡齐上场,镰刀挥舞割太阳,欢笑声声睡梦乡。麦子天授,不论贵贱贫富,一同滋养;麦子地予,无论百姓皇上,同食同香。华夏万年江山,独此一物支撑耳。物中最不势利者,惟麦子也!物中最珍贵者,亦麦子也!”

  麦子朴素,麦子奉献,麦子芬芳!

关闭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