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院文化

做一名有思想有政德的法院人

来源:   发布时间: 2025年04月23日

审管办(研究室) 贾文祥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要深刻领会其中蕴含的从政道德意蕴和要求,而且要在新时代新实践中切实加强从政道德建设。对于法院人来说,讲政德是履行职责、践行使命的内在要求,是确保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法院干警肩负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神圣使命,只有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深厚的人民情怀和高尚的道德操守,才能在司法实践中坚守法治底线,实现司法审判“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

一、筑牢思想根基,明大德

(一)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人民法院首先是政治机关,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旗帜鲜明讲政治。“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对于法院干警来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是明大德的核心要义。在实际工作中,每一名法院干警都要坚定不移地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法律,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特别是在审理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等重大案件时,要从政治高度出发,准确把握案件的本质和影响,确保司法裁判符合党和国家的利益,真正做到“善于从政治上看,精于从法治上办”,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持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历史飞跃。法院干警应把学习这一思想作为长期坚持的政治任务,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做到学思践悟相统一。通过学习,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司法工作的强大动力。在处理复杂的民商事纠纷时,运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和社会治理智慧,创新工作方法,妥善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铸牢理想信念,坚定法治信仰。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作为法治的捍卫者,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要始终牢记司法为民的宗旨,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和价值目标。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坚守法治信仰,不为权势所屈,不为利益所惑,坚决捍卫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在办理涉黑恶势力犯罪和职务犯罪的案件时,要敢于坚持原则,依法独立公正审判,以实际行动践行法治信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二、践行司法为民,严公德

(一)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性是人民法院的根本属性,司法为民是人民法院的根本宗旨。法院干警要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要以“三强三优”专项活动为契机,在立案、审判、执行等各个环节,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感受,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司法服务。加强“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诉讼服务,包括立案指导、法律咨询等。要秉持好“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的司法理念,以“如我在诉”的意识办好群众身边鸡毛蒜皮的“大案”。

(二)落实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正是司法的生命线,是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最大期盼。法院干警要严格依法办案,确保每一个案件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在案件审理中,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不偏不倚、公正无私。要加强对证据的审查判断,准确认定案件事实;要正确适用法律,确保裁判结果合法合理。同时,要注重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在司法裁判中要做好释法说理,充分考虑社会的公序良俗和人民群众的普遍认知,使裁判结果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尤其在一些民生领域的案件中,如劳动争议、交通事故赔偿等,要结合当事人的实际困难,依法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让司法裁判既体现法律的刚性,又彰显司法的人文温度。

(三)参与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人民法院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不仅要做好审判工作,还要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贡献法院力量。法院干警通过司法裁判,发现梳理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精准制发司法建议,推动相关部门改进工作弱项。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社会治理合力。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公安、检察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共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参与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等组织密切配合,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矛盾纠纷调解矩阵,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

三、严守纪律底线,守私德

(一)坚持廉洁自律,抵制司法腐败。廉洁是法院干警的基本职业操守,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法院干警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遵守廉洁纪律,坚决抵制各种诱惑,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反对“四风”,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严格遵守“十个严禁”“三个规定”等铁规禁令,确保司法活动不受外部干扰。要加强自我约束,时刻自重自省、慎独慎微,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防止被不良风气侵蚀。在与当事人、律师等交往过程中,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不接受礼品、礼金和宴请,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二)加强道德修养,培养良好品德。法院干警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还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要不断提升自我道德修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始终保持高尚的操守和气节。不仁之事不做、不义之财不取、不正之风不沾、不良之友不交、不法之事不干,把好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亲情关,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三)注重家风建设,涵养廉洁家风。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法院干警要注重家风建设,把廉洁修身、克己齐家作为重要任务。要以身作则,教育引导家人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共同营造清正廉洁的家庭氛围。要严格要求近亲属,防止家人利用自己的职务影响力谋取私利。要加强对家人的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到防微杜渐。通过良好的家风建设,为法院干警的廉洁司法提供坚实的家庭后盾。法院也要常态化组织干警家属参加廉政教育活动,补齐干警短板漏洞,让家属成为干警廉洁司法的监督员和守护者。

做一名有思想有政德的法院人,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德建设的重要论述,不断加强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和道德建设,在明大德中坚定政治信仰,在严公德中践行司法为民,在守私德中严守纪律底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司法实践中坚守公平正义,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司法智慧和力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