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审判业务 > 调研成果

青州法院分析造成农村案件执行难的心态和对策

来源:   发布时间: 2018年09月05日

  当前,农村案件执行难的问题比较突出,作为被执行人的农村居民逃避执行、抗拒执行的现象比较普遍,加之经济能力与城市居民的现实差距,执行难度相对较大。青州法院对今年执行的500件涉农村居民案件进行样本分析,梳理出作为被执行人的农村居民普遍存在四种心态,并提出相关对策。

  通过对执行案件的跟踪分析以及与执行人员的沟通交流,我们认为,除执行不能案件以外,农村被执行人主要受四种心态影响而不履行或对抗执行:一是侥幸心理。近年来,农村执行案件一直呈增长趋势。通过样本统计发现,这类案件的自觉履行率不足5%,绝大多数被执行人普遍都抱有侥幸心理,认为执行人员不可能一直盯着自己不放。加之,多数农村被执行人早出晚归地务农,或者在外打工,有的被执行人更是错误地认为,自己既能躲得过初一,也能躲得过十五。有的甚至跟执行人员玩“捉迷藏”,即便被堵到家门时也想法设法藏身或翻墙逃走。二是“论堆”心理。相当数量的农村被执行人认为,即使自己不履行法律义务,法律也拿他没办法,限高令对自己没有作用,大不了被司法拘留,特别是数额较大的案件,如果15天的拘留有经济账可算的话,他们宁可选择被拘留。据不完全统计,在实施拘留的执行案件中,有三分之一的被执行人持有这种心态。三是“委屈”心理。这种心理常见于担保案件,作为担保人的被执行人普遍不愿意更不会主动承担担保责任。这种心理要么认为自己只是签了个名,谁借的钱就应该谁来还,自己不应当替借款人还钱;要么是出于义气或碍于情面而提供担保,压根没想到也不愿意承担担保责任。以青州法院为例,近三年来,农村领域的民间借贷案件和金融借款案件逐年攀升,已经占人民法庭收案总数的50%左右,但无论是审理阶段还是执行阶段,担保人主动承担担保责任的案件比例都很低,审理阶段只占12.2%,而执行阶段还不到3%。四是攀比心理。这种现象多存在于有多个被执行人的案件,要么攀比自己更有能力的被执行人,要么攀比没有履行的被执行人,认为自己履行了就是“吃了亏”,还有的被执行人怀着“人多不为过”、法不责众的心态。比如,青州法院今年执结的一起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四个农村儿童在玩耍中,一个儿童因另外三个儿童而受伤,面对几千元的赔偿款,三个儿童的父母不是积极履行判决,而是相互攀伴,表示如果其他两户不赔偿,自己也不赔偿。在多次劝说教育无效后,执行人员表示要采取司法拘留措施时,六名被执行人才支付了赔偿款。

  上述四种心理存在的原因,固然有经济条件的原因,但在思想根源上还是因为法律意识仍然不强。经过七个五年普法教育后,广大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的缺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且,相当数量的农村被执行人不了解执行工作的司法政策,很多人即使了解政策也对黑名单和限高令也毫不在乎,因为黑名单和限高令在农村的作用非常有限。

  从司法工作的角度出发,对于农村案件执行难的问题,我们认为,应当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大执行力度。农村居民一般都早出晚归或外出打工,正常上班时间很难找到被执行人,针对这种情况,有必要加大错时执行力度,充分利用凌晨、午间、夜间、节假日等时段开展执行行动,努力提高查找到被执行人的命中率。同时,还应当充分考虑农业生产的时机,比如,农作物收获的时节,既是在外务工的被执行人可能回家农忙的时候,也是被执行人出售农作物的时候,要不失时机地开展错时执行,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执行行动的实际效果。二是做好辨法析理。司法实践中,时常遇到当事人对法院判决不理解的情形,对此,需要做好判后的解疑答惑工作。司法实践中,相当数量的农村案件是缺席判决的,因而,在执行工作中,也要用群众性的语言做好辨法析理工作,向当事人讲明白不履行法律义务的相应后果,使当事人明白不履行法律义务将会给家庭、名誉、就业等方面带来负面影响和长期影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来自当事人的执行阻力。三是搞好普法宣传。充分发挥人民法庭的前沿阵地作用,常态化地开展“送法下乡”活动,结合典型案例,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普法宣传,不断提升群众法律意识,使“法律义务必须履行的观念”深入人心。同时,我们认为,普法工作也是一项前瞻性工作,因此,普法工作要从学生抓起,要充分发挥好“送法进校园”的作用,从小培养守法光荣、失信可耻的观念。四是用活执行手段。对于农村的失信被执行人,不能只做表面功夫,而应做到综合施策,使被执行人放弃各种对抗执行心理。针对农村熟人社会里要面子的心态,要大张旗鼓地开着警车进村入户,让被执行人觉得丢脸、面子上不光彩。在失信曝光方面,除了利用农村广播、村务公开栏等农村特有的载体发布失信信息外,还要善用互联网思维,既要利用好当地有影响力的新闻媒体资源,也要主动联络乡镇党委政府,利用其“两微一端”在当地村干部和村党员群体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在更大范围内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曝光,使失信黑名单在农村的网络阵地上切实发挥作用。

关闭
版权所有:山东省青州市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益王府路 电话:0536-3221444 邮编:26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