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随笔

秋立·人立

来源:   发布时间: 2018年04月11日

  8月7号,立秋之日,带着“近乡情更怯”的不安,载着“众里寻他千百度”期盼,重回明湖畔,燕山下。

  济南,我一直当做第二故乡。一切自然顺利,晚饭后尚有些许闲暇,约起同室新友,走向百花公园。多么熟悉的名字啊!松柏依旧苍翠,知了在树上叫着夏天,丰收的果子已经开始挂满枝头,曲曲小径依然引着走向深处,一切还是那么的生机盎然,但树下驻足沉思,确已物是人非。几年前,初次踏入此园时,我还是一个毛头小子,沿着小路,兜兜转转,终于寻到一个僻静无人的小亭子,羞涩的拿出几朵野花献给心上人,空气凝结,屏住呼吸,欲言又止,仿佛要和我一起等待着审判。时至今日,我也已到而立之年,已是一名人民法官,肩担正义,头顶荣光。我不禁哑然一笑,同伴笑我,我笑他们不懂。

  开班仪式上当唱起国歌时,激情再次澎湃我心,仿佛自己置身于审判台上,明事实,析法理,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自己离公平正义,如此之近。

  接下来的培训时光,丰富多彩而又充实难忘。既有对恢弘党史的深刻追忆,也有对新时代新思想的精准解读;既有对前沿法律理论的探讨,也有对《道德经》传统法源的追寻;既有对学识丰富的教授的钦佩,也有对功力深厚的法官的点赞;既有同学初识的羞涩内敛,也有“熟透”之后的“牛皮漫天”;既有课上全神贯注的倾听,也有饭后悠然自得的“溜圈”;既收获了模拟法庭的宝贵经验,也收获了案例剖析的实用技巧;既收获了上课路上的结伴而行的说笑,也收获了课外活动球场上的你争我抢的情谊。伴着对自助餐厅饭菜的认识从丰盛到“油腻”,再到一碗拉面都是抢手货,培训进入了尾声。在一场精彩的毕业班会后,大家都返回了自己的工作岗位。现在想来,满载而归之余,唯一不够的就是时间。

  立秋是收获的开始,一颗种子经过雨露滋润,汲取养分,还要一季的努力,才能有今日压弯枝头、挂满树梢的喜悦,可谁又知其“当初的芽浸满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作为一名年轻的法官,在司改的大潮中接棒,但前路慢慢需要面对的还有很多,业务能力的亟待提升、司改的点点困惑、人文素养的严重不足等等,“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打开这些锁头的钥匙就是全力以赴,义无反顾。

  司法裁判的目标不是撕裂对立,而是愈合修复,公平正义就是最好的粘合剂。那么,公平正义对裁判者又意味着什么呢?如果把每一次判案当做一次未知的启航,于一个合格的法官而言,公平正义就是航行中的灯塔,是唯一的方向,法官不仅需要明辨激流暗礁的技术能力,更要有迎风掌舵的勇气担当。这正要求我们不能泯灭内心的淳朴善良,“有两件事物我愈是思考愈觉神奇,心中也愈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顶上的星空与我内心的道德准则”,诚哉斯言。在基层法院,老百姓打官司,少的是尔虞我诈,更多的是基于信赖,寻求一种来自司法的肯定与慰藉。一言一行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使当事人对这种信赖产生质疑,甚至是对抗。因此,品立、人立显得尤为重要,“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面对“当事人”百般盛情的邀约,我甘愿匆匆吃一口和乐面,直到找到纠纷最佳解决方案;面对大门外灯红酒绿的生活,我甘愿守着一本冰冷的法条,直到读出应有的温度;面对“朋友圈”高薪名利的诱惑,我甘愿住着不算宽敞的小房,直到填满精神的富足;面对成长道路的艰辛苦楚,我甘愿守着内心的平淡从容,直到生命的尽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这样一个过程,不断锤炼自己对司法事业的热情和对“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笃信。

  我希望,生命弥留之际,回忆过往,最后令我感到荣耀的不是我曾经是一名法官,而是曾经我利用手里掌握的法律,守护了一方热土!

  听讼,吾尤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愿在以后的工作中与法同进。

  撰文   张学亮

关闭

版权所有:潍坊市潍城区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福寿西街2799号 电话:0536-8185092 邮编:26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