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未至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18年11月12日 | ||
单从气温上来说,一年中有两段最难捱的时光:炎夏里的桑拿天和寒冬里没来暖气的每一天。 冬至未至,但降温却丝毫不含糊,不仅想来就来,还捎着降雨、阴天这俩好亲戚,让人们对暖气的期盼更为热切了。眼瞅着11月15日就要到了,年纪大的望眼欲穿,年纪小的则说,取暖先靠抖把,毕竟眼下还是双11更重要。 在这尴尬的时光里,除了抖,还需要配上“内服外敷”的疗法。上班喝上一杯热茶,下班喝上一口老酒,熨烫地五脏六腑都舒展开来。再就是,听老人的劝,秋裤、羽绒服该穿的穿,毕竟,有时候,贴身的保护比贴心来得更实在。 看看古人怎样消寒的。静卧窗前等雪来,温酒赏菊待梅开。李白的一首《立冬》: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古人不刷朋友圈,不在淘宝购物,反而落了个内心清净无挂碍、外在丰富真悠哉。大冷天里,强睁着朦胧的醉眼,看树看雪看月亮,围炉取暖喝美酒,一边享受别致的生活,一边给不上班(写诗)找了个充分的理由:太冷,笔都冻上了~ 除了酒,肉也不能少。《红楼梦》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讲的就是大观园的年轻人们在大雪天烤食鹿肉,又顽又吃,新奇有趣,众人都是“若不是这鹿肉,今儿断不能作诗”,性格最为豁朗的湘云口出金句:“是真名士自风流',我们这会子腥膻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吃完后果然一人作得一首好诗。这么看来,上一段的李诗人选择了偷懒,估计是因为没有下酒菜。 朱自清的《冬天》里说:“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这篇文章的最后一句是全文的灵魂:“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大家都知道,朱自清写父亲的文章最著名的当属《背影》,那是父亲为他买橘子。《冬天》里写了父亲给他夹豆腐,通过细致小事来表达内心汹涌的真情,作为感情表达含蓄的中国人,我们都懂~ 诗人、作家在写吃的时候,都会巧妙地避开一个重大的课题:减肥。他们用千百年来的经历告诉我们:对自己好一点,减肥不重要。所以没贴上秋膘的,可以用冬补填上。去年的秋膘还没甩走,今天的秋膘已贴好的,也不必羞答答地藏着掖着。 毕竟身上暖了,心里暖了,才有工作的干劲啊。 作者:研究室 周静 |
||
|
||
【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