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片必经的森林——读《挪威的森林》有感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20年03月20日 | ||
“我曾拥有过一个女孩,抑或说她曾拥有我,她带我参观了她的房间,那不就是一片美好的挪威森林……”听着The beatles的《Norwegian Wood》,回想着村上的《挪威的森林》,歌曲跟文字像是交汇在了一起,丝丝缕缕,织出了一片森林。而我们,就在这其中,微笑着、挣扎着。 都市的嘈杂喧嚣,让从小就生活在象牙塔里木月和直子,越长大越孤单。高中时,木月与渡边结为好友,木月与直子试图通过渡边来与外界联系。在这个小小的圈子里,这三个人怀着同样的孤寂,渴望与外界交往却又无能为力固步自封,仿佛是那被封固在琥珀中的昆虫,晶莹剔透却只剩躯壳。人往往是这样,习惯了安逸,就不会再想去冒险。这三人便是这样,逃避着现实,躲在一个畸形的三角中,安稳却潜藏着危机。木月毫无征兆地离世,让这个稳定的三角因为一角的断裂,如沙般被吹风解体。而直子对木月的依赖,也随之崩溃瓦解。无法接受这一事实的直子陷入了精神上的迷惘。 为了忘掉过去,主人公渡边彻,选择孤身来到东京。面对灯红酒绿的大都市,面对川流不息的人群,面对林林总总的琐事,渡边怅然若失。没有一个知心朋友,习惯了一个人我行我素,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渡边的一切都显得格格不入。一切自有天意,冥冥之中,似乎有种注定的命运。一个偶然,渡边又与直子相遇了。此后,在秋风萧瑟的东京街头时常会看到这样两个人身影,或并肩而行,或一前一后。直子羞涩甜美的笑容,眸子里的那抹阴翳,让渡边为之倾心。两条生活轨迹慢慢靠近,但他们之间,却永远有一个木月相隔。我曾不止一次地想过这个问题:渡边是否真的是爱直子呢?如果是爱那么为什么无法抗拒绿子的追求,如果是不爱又怎会长久地关怀和疼惜。或许那就是一种叫做责任的东西吧。渡边,对于直子,是责任还是爱情,也许连他自己也分不清。木月给直子的创伤,于渡边本是不相干,但他既与直子相遇,又是曾经形影不离的好友,出于本心的内疚,替木月担起那无形的责任也在情理之中。渡边本身就是矛盾的,这种矛盾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从当初生活在那个三角里,到后来结识永泽过着糜烂的生活却又厌恶,再到后来遇到阳光开朗的绿子却依然心念直子。他迷失在那边森林里,孤苦而迷惘,忘了方向。 直子是一个带有悲剧色彩的人物。在与渡边过完20岁生日之后,就与渡边不辞而别。关于那天夜里,她给渡边留下的只是一个虚渺的幻影。直子写信告诉渡边,她已经搬去了阿美寮静养。纵然是逃离了都市的束缚,但却仍对外界充满幻想,并寄希望于渡边。她渴望融入生活的洪流,却又怕被洪流的汹涌波涛所拍打,只能选择退却和逃避。在疗养院的这段时间,渡边一直给直子以灵魂上的抚慰。当渡边在的时候,直子似乎是开心的,可是能看出来,她依然放不下死去的木月。她为身体上背叛了木月而自责,却始终坚信她爱的人是木月。灵魂与肉体相悖,带给直子的是更多的痛苦和煎熬。直子死了,到最后,她还是选择逃避。可是,逃避了现实,自己就能逃进那理想的国度吗?逃避了肉体,灵魂就能获得真正的救赎吗?直子确是迷失在那片森林里了,直到生命最后也没有走出来,她留给世界的只是一个遗憾的句点。 看过《挪威的森林》的人,应该都会欣赏绿子。绿子,就像她的名字一样,是时时刻刻充满希望的绿。我曾在脑海里,不止一次地想象过她的形象,短发,大眼,爱笑,有着健康的肤色。那是一种与直子那种娇弱之美所截然不同的。绿子,她并不是有多么幸运才会有那么坚强的性格,而是她从小就经历过太多挫折早就变得无畏无惧。即使是在父母病逝的打击之下,她也不曾真正地迷失,最后还是选择坚强,并拯救出迷失的渡边。这就是绿子,像一株飘落世间的野草,即使风吹日晒,即使野火烧过,也能在一个新的春天焕发出盎然生机,闪耀着那抹新绿。都说爱笑的女孩运气不会太差,绿子便是,敢爱敢恨,有明确的目标并付诸行动。这样的人,必然会得到世人的青睐。 读《挪威的森林》,常常会看到跟死亡有关的字眼。有一个让我很难忘的角色,是初美,她的结局也是用死来向世界告别。有那么多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会选择自杀,我是有些想不通的。如果仅仅因为得不到心爱的人而死,那么生命该是多么空洞。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为爱情献身的故事也数不胜数,或是著成了流传千古的诗篇,或是湮没于尘世。可是终究是牺牲了他们原本属于自己的最珍贵的东西。我不是不欣赏这样的勇气,只是觉得生命应该有它本该有的价值。就像司马迁所说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承担责任,对世界做出贡献。火柴哪怕是一瞬间的光亮,也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实现自己的价值。人更是应该这样。碌碌无为地虚度一生,任光阴蹉跎而一事无为,或者是过早地就让自己的生命毫无意义地终结,都是可耻的。珍爱生命,去做有意义的事,这才是人生的真谛。 人这一生这么长,谁不会感到孤独呢?关于《挪威的森林》里那群年轻人的空洞和孤独,此刻我也正在经历着。“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每每读到《挪》里的这句话时,我总能感同身受,渡边内心的孤独感我也曾有。害怕与周围的人打交道,一个人躲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或许是我们处在青春期的这群人的通病吧。习惯了安逸,然后身陷其中,习惯了放纵,然后浑浑噩噩。一个个孤立存在的人,静静地睡着,全然不知自己早已被密闭的气泡罩住,正在缓缓向深渊坠落着。生命本身就是一个无尽的轮回,经历在我们身上的这一切在某个轮回里又会重复上演。我也曾像木月直子一样迷失,但所幸我能面对而不是一味退缩。我不怕挫折,我渴望像冰心那样拥有一帆风顺的人生,但也钦羡萧红历尽磨难筑成的文学高度。这本身就是矛盾的,说这些也是无济于事,命运或平坦或坎坷又岂是自己能掌握的,我们能做的只是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强大,足以迎接未来的一切罢了。 台湾作家刘墉曾说过:“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疼痛。”就像毛毛虫自缚于茧历经磨难之后的破茧化蝶,像小鹰被老鹰推下山崖之后绝望而展翅。直子与木月从小就在家人的保护下相伴长大,从未受过磨难和挫折的两人在青春期四处碰壁,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念,最后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而相反的是绿子,用坚强为自己赢得了生命的新生、为渡边赢得了灵魂的救赎。“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个人从呱呱坠地那刻起,就开始了成长之路。人这一生,不长不短,刚好足够我们去磨砺,去成长。年轻时的挫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挫折,因为正是这些挫折使我们日益坚强、茁壮成长。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直面挫折,并心存感激。 读完了《挪威的森林》,才发现自己原来也身处森林之中。天空飘着轻薄的雾,周围都是高大繁茂的树,我一个人在这其中走着,吸一口朦胧,任湿润的气息直达肺的最深处。凉意袭来,我却毫不畏惧。 正如村上所说的:“尽管有点孤独,尽管带着迷茫和无奈,但我依然勇敢地面对,因为这就是我的青春,不是别人的,只属于我的。” 也许,这片森林是人生的必经之路。 作者:王珊 |
||
|
||
【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