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环节“一子落” 营商环境“全盘活”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22年07月19日 | ||
执行合同指标连续两年位列全国优异等次;办理破产指标连续两年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排名第一;智能庭审、诉讼服务热线等8项举措获国家发改委推介……近年来,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积极发挥司法审判职能,聚焦审执质效、诉讼服务、诉源治理三大关键环节,精准施策、持续发力,切实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最强内核,实现关键环节“一子落”,激发全市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全盘活”。 日前,长沙中院院长李立新在全市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培训班上进一步提出要求,要聚焦重点、奋勇争先,实现全市法院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水平再提升,以营商环境工作成效推动“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的全面落实、强省会战略的奋力实施。 “实举措”激发市场“强动力” “为中国的法院、中国的法官点一个大大的赞,德国公司方让我们一定要来送锦旗,向长沙中院保护科技创新、维护公平竞争的做法表示衷心感谢!法官真的很敬业、很辛苦!”近日,德国某公司专程托人为长沙知识产权法庭的法官们送来了锦旗。 据悉,该案件主审法官、长沙知识产权法庭涉外商事庭副庭长左武在审理这起涉外知识产权案件时,为全面了解案情,多次前往益阳市查看生产现场,经过反复研究,自己动手拆解案涉机器了解构造,在裁判时充分考量当事人的主观状态、被侵权方的损害程度和案件的社会效果等,合理判定赔偿数额,被告方即时履行法院判决。 为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长沙中院不断优化服务保障举措,出台了《关于开展“纾困增效”专项行动的工作方案》等制度,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精准服务“六稳”“六保”,加强破产司法保护,建立健全府院联动协调机制,严格善意文明执行,积极开展“经济服务月”“送法进园区”“班子成员联项目(企业)”活动,打破影响企业发展的各种障碍。 2021年以来,全市法院审理民商事案件168208件,审理的湘联节能、湘联科技协同破产重整案入选全省法院服务“六稳”“六保”典型案例;审理的“长缆电工”专利权属纠纷案入选全国法院典型案例。 “优服务”跑出便民“加速度” “真的太方便了,我们自己操作就能一次到位!”湖南某制造业企业工作人员在长沙中院立案大厅完成立案后表示。 过去,当事人从立案到收到法院传票最少也要12天左右。通过运用“互联网+”诉讼服务,现在当事人10分钟内即可实现自助立案。 “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用户思维为导向,创新集导诉、立案、信息查询等一窗通办模式,切实跑出司法便民加速度。”长沙中院副院长邓文莉介绍。 长沙中院全面推进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以智慧法院建设为依托,在全国法院首创“闪信+”送达模式,推行跨域立案,设置导诉台、自助立案服务机、自助信息查询机等,推行减次数、减时间,增效率、增满意度的“两减两增”活动,实行“三化三同”机制法,着力实现诉讼服务法治化、智能化、人性化同时推进、同向发力、同步落实,为法治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 2021年以来,全市法院通过“闪信+”平台成功送达程序性法律文书538139份,查询550041次。 “小切口”做好治理“大文章” “法院确实做了很多工作,我愿意偿还欠款。现在我的银行卡可以正常支付了,生活又恢复到正常模式了。”在一起银行卡纠纷案件中,通过长沙中院诉讼服务中心主任罗希的调解,被告王某即时向原告某银行支付了欠款,随后法院解除了对其银行卡的冻结。 谈到诉源治理工作,罗希说道:“近年来,我们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诉源治理工作站建设,依托诉调对接中心和人民法庭,形成全方位、网格化、多部门解纷网络,诉源治理取得了成效,人案矛盾得到了缓解,有效减少当事人的诉累,依法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为推动全市法院诉源治理工作取得实效,长沙法院利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驻特邀调解组织154家、特邀调解员1195名,线下开辟律师调解工作室、赋强公证工作室、商事调解中心等61个调解室专区,形成了包括金融、证券、知识产权、物业、交通、医疗、家事等纠纷在内的线上线下同步调解格局。在基层成立诉源治理工作站245家,实现街道、乡镇100%全覆盖,指导基层自治组织开展矛盾排查、纠纷化解、法律咨询、法治宣传等工作,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预防化解纠纷网络。 2021年以来,全市法院在线受理诉前调解案件191289件,调解成功103733件,超过86%的案件在调解成功后得以自动履行,切实为企业高效化解纠纷节约了司法成本。 来源:人民法院报 |
||
|
||
【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