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审判业务 > 典型案例

【潍“和”坊“安”案例指引】“从互不相让到握手言和”——高密法院依法调解一起车辆质权转让合同纠纷案件

来源:   发布时间: 2023年10月13日

  党的二十大强调,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潍坊法院在深化潍“和”坊“安”实践中坚持能动司法,注重整理具有指引功能和参考价值的裁判案例,定期向社会发布,向职能部门和调解组织披露,成为群众学法用法、树立行为准则的“活教材”,成为职能部门和调解组织化解纠纷的“工具箱”。全市法院立足“抓前端、治未病”,扩大指引裁判案例的共享范围,积极引领社会新风尚,凝聚向上向善力量,推动潍“和”坊“安”迈向善治之路。

  近日,高密法院依法调解了一起车辆质权转让合同纠纷案件,在承办法官的努力下,原、被告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双方握手言和。

案情回顾

  2022年2月5日,原告高某与被告某汽车公司双方签订《车辆质权转让合同》,被告将其享有的宝马牌小轿车的质权以90000元的价格转让给原告,并将上家徐某提供的《汽车抵押借款合同》、结清证明等材料全部递交给原告,双方均已履行合同义务。

  2月25日,涉案车辆被第三人某租赁公司拖走。后查明被告向原告提供的结清证明上加盖的公章系伪造。原告多次要求被告返还购车款项,但被告拒绝返还。原告于2023年2月10日将被告诉至法院,要求解除涉案合同并返还车款。

案件审理

  庭审过程中,被告认为其已告知原告涉案车辆存在瑕疵系抵押车的情况,不存在解除合同的法定情形,且已尽到了充分审查义务;原告认为被告作为出卖人应当保证买受人对涉案车辆的合法占有和使用,坚决要求解除合同。双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均不同意调解,案件审理陷入僵局。

案件调解

  庭审结束后,本案承办法官李储民本着案结事了人和的原则,认为调解是本案的最佳解决方式,既能解决纠纷,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二手车市场交易行为,提振消费者信心。

  因双方当事人均存在较大抵触心理,承办法官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多次与双方当事人沟通劝解,分别从各方的角度出发为其分析利害关系。经法官耐心调解,原告考虑到签订合同时被告确已告知其风险,最终愿意做出让步,只需被告返还车款70000元。几经努力,原、被告双方握手言和,达成调解协议。

1

  为避免该案进入执行程序,李储民又督促被告当场履行义务,被告遂即支付了全部款项。至此,这起车辆质权转让合同纠纷案件得到实质性化解,当事人送来锦旗以表感谢。

案件指引

  二手车交易相对新车交易更为复杂,二手车往往“一车一况一价”,信息不对称在二手车交易中十分普遍。二手车买卖合同纠纷涉及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本案体现出了司法裁判在消费者权益保障中的规范引领和价值导向作用,有利于规范二手车商诚信经营行为,促进二手车市场法治化运行。

关闭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向阳路89号 电话:0536-8189013 邮编:2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