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报》:烟台——司法公开迈入“微时代”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14年04月30日 | ||
烟台:司法公开迈入“微时代” 载2014.2.18《人民法院报》通讯员:旷翔宇 樊友泉 郑跃强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以公开促公正,是提高司法公信力,提升群众信任度的重要手段。2013年,山东省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将深化司法公开作为确保司法公正的一项有力举措,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和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统一部署,全面推进司法公开工作。到2013年底,烟台市两级法院全部开通官方微博,8家法院开通官方微信,烟台法院微博、微信群已基本成型,在当事人、社会公众与法院之间构筑了一个畅通的网络沟通平台和民意沟通渠道。 2013年10月31日,烟台中院举行“两微两网”启动仪式,烟台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程德智,烟台中院院长尹佐海出席仪式并共同点亮了电子启动球,开通了烟台中院“两微两网”。 “两微两网”是烟台中院官方微博、微信以及网上裁判文书、网上公正热线的简称,是烟台中院司法公开“同心圆”工程的基础平台。市民可以通过登录烟台法院网,点击微博链接,关注烟台中院的官方微博——公正烟台,也可以通过扫描微信二维码,关注烟台中院的公众微信平台。市民还可以点击网上裁判文书,查看公布的判决书、裁定书,并可以通过网上公正热线,向烟台中院咨询案件、发表意见、提出建议等。 “两微两网”的正式启动,标志着烟台中院迈入了“微时代”,驶入了网络信息化的高速通道,并在市民与法院之间构筑了一个畅通的网络沟通平台,打造了一个弘扬法治精神的重要窗口,建立了一个民意沟通的重要渠道。 由于微博、微信具备与社会公众及时交流、迅捷回复的特点,再加上新闻媒体的集中报道,因此,“公正烟台”微博、微信一经开通便迅速吸引了大量粉丝的关注。全国人大代表、烟台大学教授王全杰在新浪微博对此评价称“司法公开迈了一大步,我们为此叫好”。据记者了解,“公正烟台”微博、微信开通不久,很快就在司法为民方面发挥了实实在在的作用。 执行有疑问 微信释民惑 “你好,请问是市中级法院吧?”2013年11月11日9时29分,网名“少帅”的市民用手机给“公正烟台”微信发来这样一句话。 当时“少帅”正在为一起劳动仲裁案件忧心。他是烟台人,毕业于东北一家医学院,在安徽一家医院工作多年,因为父亲得了重病,2012年年初回到烟台,应聘到莱山一家民营医院当外科医生。 工作8个月之后,“少帅”因为医院当初在招聘时的承诺几乎都没有兑现,向院长提出辞职。工作8个月时间,这家医院一直没有和他签劳动合同,“少帅”据此于2012年10月向莱山区劳动仲裁机构提出申请,要求医院赔偿入职一个月时间起至辞职共7个月的双倍工资3万元。 2013年4月,劳动仲裁作出决定,支持“少帅”的请求,但是医院方面拒不支付这笔赔款。8月,“少帅”来到莱山区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一直等到11月初,没有等到强制执行结果的他有些着急了。11月11日,他看到烟台晚报刊登的“中级人民法院开通官方微博微信”,扫描了“公正烟台”微信的二维码,试着发了一条私信。 “我也没想到回复得那么快,告诉我有什么问题可以说。”“少帅”接受记者采访时还是显得有些激动。 得到回复后,他连续又发了几条私信,称自己有一个案子已经强制执行了3个月,怀疑被执行人认识法院领导,所以才拖了这么久。 但是事情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根据莱山法院执行“四必查”的规定,执行案件必须要调查被执行人的银行、房产、工商以及基层组织和近邻(主要针对被执行人是个人)等情况,尽全力查明其财产状况。此案在8月立案执行,当时莱山法院查询被执行人银行账户状况,还需要层层申报到省高院,由省高院统一到中国人民银行查询,这个过程查询返回的时间一般在3个月左右。其间莱山法院执行法官一直在做被执行人工作,努力促使其自动履行。其实,在“少帅”向“公正烟台”微信求助的前三天,即11月8日,经过执行法官的不懈努力,被执行人已经同意履行义务,并在一周内将款项打到法院账户,由法院依法发放给当事人。他认为3个月时间长,有疑问,其实这是一个正常的执行时间。 负责官方微信维护的市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工作人员问清了他的情况后,与莱山法院和当事人进行了双向沟通,并告知“少帅”,该案的被执行人于11月8日已经同意履行义务,一周之内就会到法院办理相关手续。“少帅”了解了法院的具体执行程序以及其案件的相关进展之后,感到非常满意。11月13日,被执行人在莱山区人民法院办理了相关手续,“少帅”拿到了3万元赔偿款,案子顺利执结。 2013年11月14日13时58分,“少帅”通过“公正烟台”微信平台,再次发来信息,激动地表示“以前有偏见,现在彻底相信法律是公正的”! “开这个平台,就是欢迎群众质疑。目的还是在于,进一步增强法院与当事人的相互理解。”尹佐海认为,不怕群众有质疑,怕的是没有人去解答他们的疑问。 离职引烦恼 微博解民忧 与微信同期开通的“公正烟台”官方微博,也在新浪网赢得了粉丝的叫好。一位名叫“离职的烦恼”的女粉丝,通过私信联系,得到了烟台中院法官的帮助。 “离职的烦恼”是烟台市区一所民营学校的女教师,姓陈,在校是合同工。她考上了省内一个地级市的教师事业编制,但烟台的学校不放人,不给转人事档案。 无奈之下,她选择了劳动仲裁,获得了支持。拿到仲裁书后,她自己到劳动市场取出人事档案,拿到了报考的学校。 没想到,烟台这边的学校打电话过去,要求打官司,不同意与陈老师解除劳动关系。当时一批考进的几十个人,只有她因为这场官司,没有办理入职手续。好容易等到开庭,一审法院判决解除劳动关系,但是判决后,还有半个月上诉期。原告学校在上诉期最后一天,提出了上诉,再次拖延了她宝贵的时间。 “如果再结不了官司,那边就办不了入职手续了。”2013年11月1日,陈老师抱着一线希望给“公正烟台”官方微博发来了私信,“打官司已经把我们折腾得焦头烂额了。”她留言称,如果年内再结不了这场官司,她的事业编制将取消,转入下一年,她必须重新考试。 因为案情比较复杂,微博管理员当天与陈老师进行了电话沟通,并与一审法院办案法官进行了沟通,于11月4日办完了所有上诉手续。11月6日,该案二审在中院立案,第二天分给了民二庭法官。他们又与二审法官讲清楚了陈老师目前的处境,协调尽快排期开庭。 11月11日,陈老师再次私信“公正烟台”微博,“我查了,案子立了,月底开庭,这周估计能收到传票,困扰了我们一家上至六旬老人,下至我16个月大的孩子的官司终于快熬出头了,新工作估计能保住了,感激不尽”。 2013年11月底,该案顺利二审结案,陈老师胜诉,“离职的烦恼”终于解决了困扰已久的烦恼。 微博微信双助力 “公正烟台”树品牌 扫二维码、聊微博,网上看判决书、提建议……烟台中院这一系列举动,获得不少网民“点赞”。知名微博“忧国忧民王全杰”转发了“两微两网”开通的新闻,还截取了当天报纸的版面图,评价:“司法公开迈了一大步,我们为此叫好。”他还回复跟帖的网民:“司法公开也属国家大事,在我国当前社会条件下,烟台中院做到这些确属可贵,关键是坚持。” 如何坚持?尹佐海表示,法院已经建立了一整套网络舆情处理机制,市民在“两微两网”反映的问题,都会通过相关领导签批后,转交相关责任人限时办理。“这套机制已经开始正常运转。”他说。 除官方微信和微博外,烟台中院还力推“网上公正热线”,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如有当事人和社会公众想咨询案件、发表意见、提出建议等,可以通过烟台法院网上设置的“网上公正热线”,与法院工作人员互动。
莱阳:微博微信 促进司法便民 “我院计划三日后举行法院开放日活动,邀请网友来我院参观,旁听庭审、执行等活动。”这是莱阳市人民法院在官方微博——“公正莱阳”上发布的一条微博消息,在短时间内点击率就超过1400多次。 “借助微博这种越来越受关注的信息发布渠道,以公开高效推动司法的公平公正,正是适应当今信息化社会化要求,推进司法公开的一次积极探索与创新。”早在2010年8月,莱阳法院就在新浪网、腾讯网开通了“公正莱阳”微博,介绍法院工作,进行法制宣传,直播庭审实况,倾听民声民意。三年多来,共发布信息2800多条,接受群众咨询6700多条。目前,“公正莱阳”微博新浪网上的粉丝已有49900余人,腾讯网上的粉丝已近44万人。小小“围脖”已成为人民群众诉讼维权的参谋助手,答疑解惑的良师益友。“公正莱阳”微博被正义网评为全国“十大地方政法机关微博问政推荐榜”第九名,并获烟台市委、市政府“机关工作创新奖”。 “我这次在上海打算到莱阳法院立案,事先通过微信进行了预约。”一位诉讼案件当事人说,“我案子的开庭时间、开庭场所等相关信息也是法院发微信通知我的,真的很方便。”据了解,作为“全国司法公开示范法院”,莱阳法院于2013年10月10日在山东省法院系统率先开通了实名认证的“公正莱阳”微信平台,为进一步方便群众诉讼,该法院正在开发网络诉讼服务平台,建成后与微信平台对接,公众可从微信平台获得实时的案件信息和服务。“现在只要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就能随时了解莱阳法院的最新动态,真的很方便。”这是前几天一位来法院取判决书的小伙说的。现在群众只要通过手机扫一下“公正莱阳”微信二维码或者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公正莱阳”,就可以通过微信与法官进行互动。莱阳法院同时将“公正莱阳”微信二维码发布在立案庭、审判庭等场所,并将微信二维码印制在便民服务卡、传票、信封等媒介上,以便民众更快捷地参与到微信互动中来。莱阳法院司法公开工作全面进入“微时代”。
莱州: 六大系统全面推进公开 老家是河南的90后农民工杨美盛没想到,自己发了条微信,就追回了被克扣的工资。 2013年2月,杨美盛来到莱州市一家公司做文员,在参加工作之前,她与老板商量好,月工资2500元且按月结。可是工作后,老板3个月才发一次工资,还以杨美盛工作经常出错为由,扣掉了她一半的工资。 杨美盛找老板交涉,对方态度很强硬:不干走人!由于自己是外地人且未与公司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杨美盛敢怒不敢言。 一个偶然的机会,杨美盛在看新闻时,看到了莱州市人民法院“公正莱州”的微信、微博。喜欢玩微信的杨美盛,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向“公正莱州”发出了求助信息。 令杨美盛惊喜的是,微信平台的值班法官不但在第一时间在线予以答复,还为她提供了一些相关法律知识。 通过微信平台,她了解了立案该准备什么样的材料,到哪个窗口办理等等。随后,杨美盛根据微信的提示,到莱州法院立了案,案件经过开庭调解,很快就结案了。2014年1月15日,杨美盛从莱州法院法官手中拿到了8000元工资。“眼见就要到年底了,我没想到不到一个月我就拿到了这8000元工资,我可以安心地回家过年了。” 有了这次维权经历,杨美盛说她已经在微信里将“公正莱州”分享给了自己的好友。问起缘由,杨美盛说,“公正莱州”微博、微信平台会不定时发布一些法律法规,非常方便、管用。 近年来,莱州法院利用信息化技术,积极拓宽司法公开范围,丰富公开形式,构建了微信、微博“双微”系统、案件查询系统、短信告知系统、公共显示系统、庭审播放系统、执法监督系统六大系统,实现了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的全面公开,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树公信。2013年,全院办结各类案件8251件,办案质量在烟台各县市区法院中名列前茅,不仅审判质量得到了保证,群众也更加信任法官了。 |
||
|
||
【关闭】 | ||
|
||
|
||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通世路1号 电话:立案(0535)6676002 信访(0535)6250847 纪检监督(0535)6676110 邮编:264000
版权所有: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