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传真
中国经济周刊:解“法结”更解“心结”——博山法院妥善化解一起民刑交织家事纠纷
来源:   发布时间: 2025年04月16日

1

解“法结”更解“心结”

淄博市博山区人民法院妥善化解一起民刑交织家事纠纷

邢玮

家事无小事,家和万事兴。近日,博山法院家事审判工作室法官郑敏就遇到了一起民间借贷、刑事案件交织的离婚纠纷案……

“这种情况,我们完全可以判决不准双方离婚……”郑敏说道。原来,王芳因为感情破裂起诉与丈夫张涛离婚,然而相比大部分夫妻针锋相对争夺孩子抚养权,这对夫妻却都坚定地拒绝抚养孩子。在庭外,看着只有6岁懵懂乖巧的小姑娘还在蹦跳着做游戏,同样身为人母的郑敏,鼻头一阵酸楚……“夫妻双方均拒绝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既违反法律规定,也有悖于公序良俗,之前有很多类似案例,可以判决不准予离婚。但是,一判了之容易,孩子的抚养和成长何其重要,必须挖出背后的深层原因,妥善处理!”郑敏暗下决心。 

就在郑敏准备调解孩子归属问题时,事态急转直下。张涛与王芳在超市偶然发生激烈争执,期间王芳被打成轻伤,构成刑事案件。与此同时,张涛的父母起诉夫妻俩归还欠款30万元,王芳的姐姐也起诉要求归还欠款10万元。民事、刑事……原本简单的婚姻家庭纠纷衍生出了多个案子,双方剑拔弩张陷入僵局。 

“让民事审判庭和刑事审判庭分别审理,各自判决,很可能出现一案结、多案生的情况。案子的‘根’还是在双方的婚姻家庭纠纷上,我不能放弃。”郑敏决定继续调解。

想要化解纠纷,就要解开三个心结。

第一个心结,王芳轻伤拒不谅解,张涛也面临着刑事强制措施,矛盾升级难以调和。郑敏了解到两人争执的原因有财产纠纷,也有不信任彼此而导致的误会,遂“背对背”调解,并邀请心理咨询专家根据两人家庭状况及心理状态进行心理疏导。通过一次次疏导调解,郑敏帮双方消除误会的同时,分析医药费成本、刑事强制措施对孩子和家庭带来的影响,让张涛认识到打人的恶劣性。终于,张涛认错,王芳同意谅解,撤回了刑事附带民事部分的起诉。

第二个心结,双方的民间借贷纠纷如何化解?男方的父母、女方的姐姐,起诉还款无非是为了给自已一方多争取财产,究其根本还是夫妻双方的离婚财产争议。“无论是父母还是兄弟姐妹,结婚后对你们小两口的帮衬,都是真心对待你们的一份情。现在拿着这份情当作刺向对方的利剑,拼个鱼死网破不说,帮衬的这一笔笔钱也很难界定是赠与还是借款。这样下去,只能两败俱伤。”郑敏从法理、情理为双方讲深讲透,鞋子跑烂了,嘴皮子磨破了,终于,双方同意调解并接受了郑敏的财产分配方案,两起民间借贷案件全部撤诉。

第三个心结也是最重要的心结,孩子的抚养权归属问题。王芳表示自己在外地打工,夫妻两地分居多年,孩子一直跟着爷爷奶奶住。现如今孩子在男方居住地上了小学,若由她抚养,接送起居和自己的工作无法兼顾。“这是我的心头肉啊,我怎么可能不想要,可实在是顾不了。”王芳无奈落泪。郑敏又找到了张涛及其父母,看着张涛还要伺候病床上的老两口,郑敏心里有了主意。郑敏马上联系当地教体部门和合适学校,亲自带着王芳辗转各处,最终办妥了孩子的转学事宜。夫妻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孩子由女方直接抚养,男方定期探视。 

至此,一起民事、刑事案件交织的离婚纠纷圆满解决。“我的良心告诉我,案件必须到我为止。”郑敏坚定地说,“办案子,办的是自己的良心,更是别人的人生。一纸判决固然能迅速结案,但婚姻家庭纠纷要解‘法结’,更要解‘心结’。” 

这个案子只是博山法院众多家事纠纷化解工作的一个缩影。2020年10月,淄博市博山区家事纠纷化解中心成立。近年来,博山区法院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秉持“和为贵、调为先、重修复、扶弱势”的工作理念,融情于法、融理于情,巧用“枫桥式”工作法化解家事纠纷,用司法天平擎起千百个家庭的幸福与未来,办好小案件,服务大民生。(文中王芳、张涛均系化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