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审判团队在“和为贵、调为先、重修复、扶弱势”的工作理念引领下,扎实推动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把家事审判融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大格局,以家庭和谐促社会稳定。2022年1至6月份,诉前化解率为49.3%,诉中调撤率为76.92%。
一、坚持挖潜力与借外力相结合
定期对团队成员进行技能培训,提升团队成员调解能力与群众工作能力。加强与司法所、综治办等部门协作,吸收“五老”、乡贤、社区网格员参与家事纠纷调解,努力将家事案件化解在诉前,家庭矛盾消化在村(社区)内。
二、坚持全案调解与部分争议事项调解相结合
在处理家事案件过程中,坚持将调解贯穿于案件审理全过程,从诉前到诉中,从庭前到庭后,不放过任何一个调解时机。即便无法全案调解,也尽可能引导当事人在子女抚养、房屋归属及价值等局部事项上达成一致意见,在尊重当事人就部分事项达成的一致意见基础上,对争议事项依法判决。
三、坚持面对面调解与背靠背调解相结合
通过背靠背的沟通,拉近与当事人的心理距离,赢得当事人的信任,定住大的调解方向。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让当事人阐述各自的理由,适当地加入释法说理,尽可能引导当事人在细节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
四、坚持全过程释法说理与依法判决相结合
引导当事人算好经济账、时间账和亲情账,让当事人衡量一下缠诉可能带来的经济成本、时间成本和亲情消耗,让当事人明白调解的优势和后果。与当事人交流过程中,以理、依法服人,努力将当事人引导到依法合理解决纠纷的轨道上来,使他们能够理性审视自己的诉求,让当事人对案件裁判结果有一个合理预判。
家事审判团队将继续围绕查明案件事实、实质化解纠纷的工作要求,落实各项家事审判改革举措,创新家事审判工作机制,推动家庭矛盾防于未诉,案件止于未衍,裁判履于未执,信访察于未发,以质量高、品质优的家事审判工作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