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取得新进展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20年04月29日 | ||
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4月26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营商环境新进展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甘霖,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负责人李剑,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负责人邸连柱,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张志成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知识产权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治理能力不断提高,在统筹协调、法治建设、行政执法、司法保护、社会共治、舆论宣传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顶层设计方面,出台《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社会治理手段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建设方面,修订《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药品管理法》,进一步提高侵权行为处罚力度,新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多部法律法规。体制机制方面,31个省(区、市)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全部调整到位,形成横向协作、纵向联动的打击侵权假冒工作格局。 《报告》指出,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取得新进展,知识产权审判体系更加高效。最高人民法院加快实施知识产权审判机制改革,建立健全专业化审判体制机制,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案件“三合一”机制改革。 李剑介绍了人民法院在健全知识产权审判体系、完善知识产权诉讼制度、提升知识产权司法能力等方面的情况。他表示,2019年,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切实提高审判质效,努力为市场主体提供明确、稳定、可预期的规则指引,为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服务。 据介绍,2019年,全国法院共受理知识产权各类案件48万余件,审结47万余件,收结案增幅突破40%,圆满完成审判任务。2019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成立,统一审理全国范围内的技术类知识产权上诉案件;地方法院新设知识产权法庭2个,累计达21个。至此形成了由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知识产权法庭、32家高级法院、3家知识产权法院以及部分中级、基层法院共同组成的知识产权审判新格局。全国法院积极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全国法院推进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审判“三合一”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巩固“三合一”改革工作成效,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综合效能,着力破解制约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体制性难题。 “人民法院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职能作用,注重通过裁判激励科技创新,促进文化传播,维护竞争秩序,让创新创业者坚定信心,提升社会创新活力。”李剑表示,人民法院还在强化对知识产权授权确权行政行为和行政执法行为的合法性审查、加大对知识产权犯罪行为打击力度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
||
|
||
【关闭】 | ||
|
||